共71043条记录
[摘要]:学人小传1926年生于安徽芜湖,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2021年5月28日于武汉仙逝。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湖北荆楚社科名家、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奥古斯坦那学院(AugustanaCollege)荣誉法学博士、日本创价大学与关西大学荣誉博士。享誉国际的中国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现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和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中心(现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的... [发表时间:2023/4/23 14:03:27]
[摘要]:汉语网络词语的产生,是网络技术背景下的一种语言革新,其形式随着社会文化发展而不断演化。汉语网络词语源于网络交际语境,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与社会变迁,具有动态革新的发展特征。从早期的网络技术专业术语(如“浏览器”“收藏夹”等),到来源各异、记录社会事件的网络常用词语(如“浮云”“土豪”“破防”等),以及融合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形式的脸谱符号与表情符号——网络词语从未停止“书写”当下更新变化的社会生... [发表时间:2023/4/23 13:58:57]
[摘要]:当前我国总需求不足现象并不适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其实质是由于供给结构未充分匹配需求,造成潜在的真实需求难以兑现,过剩的供给实为不匹配真实需求的无效供给。可见,我国正处于“有效供给不足”阶段,唯有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需匹配,才能迈入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为此,“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围绕这一点... [发表时间:2023/4/23 14:05:13]
[摘要]: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 [发表时间:2023/4/23 14:01:49]
[摘要]:摘要:现代化是一个描述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总体性概念,它既是时间概念,一般指社会历史从“古代”经“中世纪”到“现代”的历史进程,也是理论概念,表征人类与传统告别、进入科技革命推动的工业社会的实践过程;现代性多用于有关现代化的评价,一般指对于现代化过程中造就的现代社会根本特征与表现形态的哲学反思和理论概括,大致包括对社会结构转型的阶段性特征、核心要素及其对新的文明秩序的追寻等共同内容,但由... [发表时间:2023/4/23 14:02:47]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3期P77—P78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中国奇迹何以发生:基于政治经济学解释框架》,摘自《经济学动态》2022年11期,梁华摘目前经济学理论在解释近代中国何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时,普遍存在一种西方中心论的典型思维:欧洲首创了自由市场制度并开始限制政府管制,因而近代西方才脱颖而出并成为工业化经济的策源地;与此相反,... [发表时间:2023/4/23 14:02:18]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利用现有文本、音频文件或图像创建新内容的技术。2022年11月,OpenAI公司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自面世以来,ChatGPT以出色的“类人”表现,在全球引起轰动。作为典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以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大语言模型(LargeLanguageModel,LLM)为支撑,强大的数据、算力与语言模型赋予了它出色的文字内容生成能力,开启了一种全新模... [发表时间:2023/4/23 13:54:09]
[摘要]:荀子在其《乐论》中提出“美善相乐”的概念,美善何以相乐,即美善融通机制直接关系到儒家美学、伦理学和生命哲学的建构。荀子将“美”“善”视为先秦礼乐实践中具备的品质而加以描述。因而,对荀子礼乐思想的阐释可以在“美”“善”的路径上进行分析。同时,通过对荀子思想中礼乐关系的美善问题再探讨,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礼乐相济:礼教乐化,美善相乐“美”和“善”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内... [发表时间:2023/4/23 14:04:45]
[摘要]: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美欧加息增加滞胀风险,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乏力,地缘冲突与大国博弈加剧,“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卷土重来,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直面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国际社会重视发展问题,持续深化国际发展合作。2022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发表时间:2023/4/23 13:59:31]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法学研究,作者周汉华内容提要:数据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无论是否确权,都只适宜以责任规则保护。我国法律对个人数据与企业数据的保护水平已经比责任规则要高,数据确权因此没有实际意义。数据确权只能采取权利束解决方式,这必然导致反公地悲剧的结果,阻碍数据的利用与共享。推动数据利用与共享,本质是实现网络效应。在此方面,我们面临诸多现实挑战,需要制定“公共数据开放条例”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并通过不同... [发表时间:2023/4/23 13:49:12]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