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近期,清华大学医学院/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李海涛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丁勇课题组合作在《遗传学与基因组学报》(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杂志在线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组蛋白H3K36me3修饰和H2A.Z变体协同调控拟南芥开花 (H3K36me3andH2A.ZcoordinatelymodulatefloweringtimeinArabidopsi... [发表时间:2023/7/3 17:56:11]
[摘要]:【学术笔记】Regulationofcholesterolmetabolismandnovellipid-loweringstrategies2023年6月16日下午,受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孔道春教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保亮教授在生命科学学院邓祐才报告厅分享了近年来研究组在胆固醇代谢领域的精彩工作。【摘要】血液高胆固醇水平是诱发心脑血管疾... [发表时间:2023/7/3 17:59:35]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作者谭佳鑫上周发布了哪些“结构”文章?又取得了哪些科研进展?结构速递栏目以每周“结构”相关领域刊文为主题,梳理一周结构发文大事记,“结构速递”为您传递最新、最快、最权威的结构资讯。2023.6.12~2023.6.18CNS刊登文章01 Cell2023/6/15“Structuralspecializationsofthespermtail”在有性生殖的... [发表时间:2023/7/3 17:54:22]
[摘要]:生物钟作为植物细胞内在计时机制,通过协调基因表达的节律性和代谢稳态等,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性和季节性环境变化。当植物内源生物钟系统和外界光-暗周期相一致时,植物会获得最佳生长,因此,维持较为稳定的生物钟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雷团队发现一类进化上相对保守的B-box类蛋白,其中第五亚家族成员BBX28和BBX29参与生物钟周期的精细调控。超表达B... [发表时间:2023/7/3 17:51:01]
[摘要]: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非线性光学材料在光限幅、全光开关、光通信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有机π-共轭材料因具有高的非线性光学系数、低的非线性响应阈值、易于结构调控的非线性光学性能等优势而备受关注。线性并苯类稠环是一类经典的有机π-共轭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光电器件中。而该类材料随着共轭长度的增加,化学稳定性变差,极易被氧化或发生Diels-Alder反应。同时,随着共轭体系的增大,分子间聚集... [发表时间:2023/7/3 17:51:25]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作者谭佳鑫上周发布了哪些“结构”文章?又取得了哪些科研进展?结构速递栏目以每周“结构”相关领域刊文为主题,梳理一周结构发文大事记,“结构速递”为您传递最新、最快、最权威的结构资讯。2023.6.19~2023.6.25CNS刊登文章01 Nature2023/6/191.“StructuralbasisforthebindingofDNPandpurine... [发表时间:2023/7/3 17:55:36]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作者刘安吉“看病难”、“医生忙”已经成为了整个医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医院总是排起长队,主任医师一号难求,病人及家属面临“看病难”问题的同时,医生们也面临着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的问题。虽然我国有着很多优秀的医院和医术高超的医护人员,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医疗资源分布相对密集,我国的医疗资源还是相对紧缺。这就使得医生的职责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的同时,也具... [发表时间:2023/7/3 17:57:18]
[摘要]:电影《绿巨人》假设人受到强力辐射后,诱发身体里的神秘力量,变为拥有超强力量的“绿巨人”。这种现实中很难实现的事情,在固体中却可以通过构造精妙的材料来实现。如何操纵激子“绿巨人”并完成实验观测,一直是物理学家关注且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为量子科技等应用提供一条潜在途径来自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的最新消息说,该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许杨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完成对里德堡莫尔激子的实验观测... [发表时间:2023/7/3 17:51:52]
[摘要]: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曾高峰和副研究员徐庆团队,在共价有机框架(COFs)后修饰用于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Post-syntheticmodificationofcovalentorganicframeworksforCO2electroreduction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发表时间:2023/7/3 17:49:47]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作者王彤彤作为人体内最大的蛋白家族,目前市场上约30%的药物都靶向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1。通常来说,激动剂于与GPCR胞外正构口袋的结合可以引起受体构象改变2。除了正构位点之外,GPCR还存在许多别构位点,结合于别构位点的配体使受体具备亚型特异性3。甲状旁腺激素1型受体(parathyroidhormo... [发表时间:2023/7/3 17:54:57]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