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基于面对的不同社会现实和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东西方呈现出不同的研究主题。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强调客观规律性、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则强调主体能动性、社会批判性、马克思主义的人文性。虽然马克思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面对无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未能发生的现实状况,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加以重新审视,并对革命... [发表时间:2023/7/4 9:42:05]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 [发表时间:2023/7/4 9:43:03]
[摘要]:“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的思考和科学的判断,科学回答了中国... [发表时间:2023/7/4 9:44:01]
[摘要]:摘要:中国网络文学是中国传统通俗小说的当代呈现,它的根是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具有传统性和中华性特征。中国网络文学是网上的文学,网络是平台,文学是根本。中国网络文学呼唤着经典化,而认知和明确网络文学的属性是中国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前提。作为新媒体时代重要成就的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成就斐然,对其进行经典化批评需要具备世界文学的格局和世界文学批评的学术视野。关键词:网络文学 属性 经典化作者汤... [发表时间:2023/7/4 9:41:03]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P127—P128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摘自《社会》2022年6期,王宁摘新发展社会学的提出,是为了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而尝试的对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和经验的学理性阐释、学术性表达。实际上,由于中国式现代化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的深远影响,很多学者尝试基于这种巨大变迁来构建新的发展理论的解释体系。那么,相对于已有的发展理论,新发展社会... [发表时间:2023/7/4 9:44:30]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P115—P116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原题《格劳秀斯、荷兰殖民帝国与国际法史书写的主体性问题》,摘自《法学家》2023年1期,王博摘晚近数十年来,一种“帝国与国际法”研究路径在欧美国际法学领域的批判法学家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当中兴起。这种新路径致力于破解“威斯特伐利亚神话”以及将国际法与主权国家/民族国家绑定在一起的“欧洲中心主义”传统叙事,转而将近代欧... [发表时间:2023/7/4 9:38:52]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无论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还是城镇化,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会为现代化增添新的内涵与动力,并成为人类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特征。当今世界正处在波澜壮阔的信息化、数字化进程之中,数字空间成为人们生产生活新空间、国家发展... [发表时间:2023/7/4 9:42:31]
[摘要]:摘要:当前人工智能研究中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是人工智能的“理解力”问题。对于大多数的计算模拟而言,人们无法获得那种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透明性。从计算科学的技术实现层面看,面对巨大而复杂的计算量,人类不可能审查全部的计算过程,这就造成了人类在认识上存在着不透明性的盲区。基于认知不透明性与认识不透明性的区分,机器认识中的不透明性会导致“理解”的缺失。从认识透明性的角度分析人对机器可能的认识把握程度及其要求... [发表时间:2023/7/4 9:39:53]
[摘要]:摘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重点,从理念到蓝图,从方案到实践,从愿景到现实,从谋篇布局到精耕细作,已经发展成为惠及全球发展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积累了值得珍视的重要经验。关键词:“一带一路”;人类命... [发表时间:2023/7/4 9:41:36]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3年第5期P119—P120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摘自《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22年6期,王博摘在刑事司法领域,由于人工智能可以在短时间内分析及处理大量的资料信息,因而被运用于犯罪预测、犯罪侦查和犯罪预防;运用于预测个体是否会再次犯罪、是否会在开庭日出庭等的可能性,从而影响关于保释和缓刑的决定;运用于分析量刑总体态势,从而影响检察官和法官关于量刑的决... [发表时间:2023/7/4 9:40:30]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