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后记此书初版于1998年(南京大学出版社),现在有幸得中华书局青睐,出版增订本,应该就有关情况作些说明。自现代以来,辛弃疾研究多矣。我的这本评传,作为匡亚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中的一种,其写法与一般的文学家评传有些不同,那就是比较注意揭示传主的思想学术特征,就辛弃疾来说,我比较注重他的家世、心态、自幼所受到的儒家和兵家思想的教育与熏陶,以及这种教育和熏陶对他的生平行事尤其是文学创作的影... [发表时间:2023/7/4 11:39:01]
[摘要]: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上溯至原始社会纵观我国历史服饰艺术随着社会发展也在更迭演变《华服史迹:考古视域下的中国服饰艺术研究》书籍梳理了从远古到明清中国服饰艺术发展的脉络,涵盖配饰、妆容、服装形制、服装材料等内容。基于考古出土的历史遗存,对各地博物馆发布的纺织工具、织物残片、人俑、人画像、服装实物、配饰实物等文物遗存分门别类收录整理,并据此对中国服饰的渊源流变作出初步分析和解读。本书可供从事服饰文... [发表时间:2023/7/4 11:38:02]
[摘要]:何兆武先生(1921—2021) 来源|《南都周刊》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最值得怀念的就是西南联大做学生的那七年了,那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一段好时光。——《上学记》自由散漫的作风我在北京上师大附中的时候,每年开学教务主任都有一篇成绩报告,说:我们今年暑假毕业了多少人,有多少人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多少人考上了南洋交大——就是上海交大。虽然我们是师大附中的,但他连多少人考上师大都不报,大概当时就认为这... [发表时间:2023/7/4 11:36:10]
[摘要]:本场对谈从历史学家赵世瑜收录在《复调世界》一书中的《开放的本土研究:历史人类学的实践与前瞻》一文出发,谈及历史人类学的兴起、发展与趋势,跨学科研究在当下学界的处境和意义,以及——特别重要的——这种“从眼前可观察到的民众的生活世界出发,找到新的研究课题、新的路径”的研究方法对历史学和历史学家的影响,并重新思考历史学家的责任。此外,与埋首故纸堆的历史学者不同,赵世瑜老师和罗新老师都非常热爱旅行,也常常... [发表时间:2023/7/4 11:35:29]
[摘要]:通常所说的学问大概主要指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学”,再一个就是“识”;前者侧重功力,后者侧重识力即见识。近年来我参与了《文史哲》、《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等一些杂志的组稿工作,感触很深的是,拿过一篇文章来,衡量其价值一般有两个标准,一是看是否有功力(占有材料的多少);再一个就是看是否有见识、思想、洞察力,是否见解深刻,是否能使人明白一些事理。在许多情况下,功力和见识同时达到炉火纯青、高度互动... [发表时间:2023/7/4 11:34:38]
[摘要]:山西日报记者袁兆辉报道:2023年6月,山西大学教授行龙主讲的历史学本科必修课《区域社会史导论》入选第二批国家线下一流课程。“要怎么收获,就怎样栽”,在得知《区域社会史导论》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消息时,行龙依然十分谦虚地说“这是众人努力的结果”。百尺竿头仍需更进一步,虽然年过花甲,但行龙依然在区域社会史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学而无涯:走进课堂的区域社会史研究作为国内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及社会史... [发表时间:2023/7/4 11:34:05]
[摘要]:中文版序20世纪50年代初,我大约15岁,还是一个在伦敦求学的学生。那时,我读了爱德华·吉本(EdwardGibbon)的《罗马帝国衰亡史》(TheHistoryoftheDeclineandFalloftheRomanEmpire)。这部书以六卷本的形式初版于1776—1789年间,此时中国正处于清代中叶。在讲英文的历史学家所写的著作中,人们通常认为它是最伟大的一部。我从我的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 [发表时间:2023/7/4 11:32:06]
[摘要]:一、经典a.Marx,18thBrumaire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标注中文表示有中译本)b.Tocqueville,AncientRegimeandtheFrenchRevolution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c.Idem,DemocracyinAmerica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d.Weber,“TheTypesofLegitimateDomination”;“Clas... [发表时间:2023/7/4 11:31:13]
[摘要]:问:已谢世的当代史学家中,你似乎特别推重陈垣、陈寅恪两位先生,可否对于这两位先生发表一点评述的意见?答:我认为前一辈(此处所谓“前一辈”系指我所及睹丰采,或读其书时,其人尚健在,若如梁启超、王国维两先生皆不在此列)的中国史学界有四位大家:两位陈先生、吕思勉诚之先生与业师钱穆宾四先生。两位陈先生或联称为“二陈”。陈寅恪先生(1890—1969)是江西修水县人,陈垣援庵先生(1880—1971)是广东... [发表时间:2023/7/4 11:30:44]
[摘要]:【编按】本文首发于2018年北京大学主办「第四届中华文化论坛」,后经作者补充、修订,刊登于《远望》杂志。中华文化的复兴(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与现实意义15、16世纪,西方新兴海权国家发现东方新航道,为垄断贸易利益,帝国主义国家以坚船利炮强占各地重要口岸。19世纪,欧洲各国陆续完成工业革命与现代化,为扩大原料来源与产品市场,他们开始抢占、瓜分各国领土,划分各自的殖民范围。中国在东亚维系了两千多年的... [发表时间:2023/7/4 11:29:58]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