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23151.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邓杰课题组招聘博士后研究员

    [摘要]:课题组长介绍:邓杰,博士,国家级青年人才,将于2023年9月入职华中科技大学。于2014,2017年获四川大学高分子系学士及硕士学位,2016-2017年在马普智能系统研究所实习,2020年获德国弗莱堡大学化学博士。博士研究方向为ATP驱动的多层级非平衡态DNA自组装体系。博士论文获得德国最高等级拉丁文学学位荣誉Summacumlaude,并获得弗莱堡大学最佳博士毕业论文奖(Arthur-lüt... [发表时间:2023/7/7 10:05:29]

  • 23152.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Nano Letter:​基于局部应变的像素点结构色调控新方法

    [摘要]:结构颜色材料通过微观纳米/微米结构对入射光进行精细调控,人们一直对结构颜色的动态调控进行积极研究,特别是通过机械变形来实现颜色的动态控制,也被称为机械致色效应,对于医疗保健和机器人技术等新兴研究领域中的应变/压力传感器、伪装和信息存储具有巨大的潜力。目前,有两种方法用于生成机械致色像素:(1)改变初始状态下结构颜色的设计参数,或者(2)与具有单独像素控制的机械系统集成。目前,在微观尺度上,对施加应... [发表时间:2023/7/7 10:05:00]

  • 23153.吉林大学杨英威教授《AHM》综述:基于DNA折纸的超分子纳米结构在癌症治疗中极具代表性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背景】癌症作为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人类实现长寿的最大阻碍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水平上仍在迅速上升。如何在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上规避不良副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人们迫切需要设计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的无创生物材料。DNA折纸技术于2006年被首次报道,其独特的构筑模式使其具有在纳米合成中实现高产量、优越稳定性和构建复杂非周期形状的能力。同时,由于DNA折纸结构具有特殊的可寻址性,可以用荧光... [发表时间:2023/7/7 10:04:30]

  • 23154.华中大吴志刚团队《Adv. Sci.》:基于磁性液态金属液滴的软可重构循环器使能软机器人的多功能控制

    [摘要]:随着软体机器人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大,柔性材料和结构结合单一刺激所产生的简单行为已难以应对实际任务的多种需求。为了进一步增强软机器人系统的功能,迫切需要在软系统中嵌入计算来实现多执行器的序列、逻辑甚至自适应控制。但对大多数厘米级以上的软机器,嵌入计算意味着集成传感器、电压转换模块以及单片机等刚性组件,这无疑会限制软机器人系统的顺应性与简单性。尽管一些软流体控制电路的开发提供了有希望的解决方案,但其却具... [发表时间:2023/7/7 10:03:55]

  • 23155.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时连鑫团队《AM》:分形自泵油水凝胶敷料促进烧烫伤创面愈合

    [摘要]:烧烫伤伤口中水肿组织和大量水泡分泌的过量渗出液,严重阻碍了创面愈合,对传统敷料提出巨大挑战。为此,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时连鑫团队报道了一种具有分形亲水微通道的自泵油水凝胶,可以快速移除过量渗出液,效率比纯水凝胶提高约30倍,并有效地促进烧烫伤创面愈合。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动态乳化过程辅助的乳液界面聚合方法,借助亚稳态乳化动态过程,制备了具有分形结构的自泵油水凝胶敷料。在大鼠烧烫伤创面模型中,分形自泵油... [发表时间:2023/7/7 10:03:22]

  • 23156.00后本科生一作发AM长文综述:“智能材料”和“古老折纸”的碰撞!

    [摘要]:近几十年来,折纸艺术已被用于工程结构设计。这些结构涵盖多个尺度,并已在航空航天、超材料、生物医学、机器人和建筑等领域得到应用。传统的折纸结构通常通过手动、电机或气动执行器来驱动。然而,这种方法往往造成结构笨重或庞大。智能材料能够响应如温度、湿度、光照、磁场等外部刺激而发生变形,因此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将智能材料与折纸技术相结合已在轻量、可编程、可远程激励的可展开结构领域显示出巨大潜力。最近... [发表时间:2023/7/7 10:02:24]

  • 23157.北京理工大学陈棋/朱城AM:ZrNx阻挡层的非晶-结晶界面工程用于稳定的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摘要]: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为下一代光伏技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它制造成本低且具有高光电转化效率。然而,长期稳定性仍是阻碍商业化的关键问题。在目前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原子/离子/分子间相互扩散(如卤化物侵蚀、阳离子偏析等)和化学反应(如电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等)常常导致器件在运行条件下出现严重的退化,特别是光照和热产生的化学腐蚀和材料分解在金属/钙钛矿界面尤为突出,这限制了高效电池的长期稳定性。阻... [发表时间:2023/7/7 10:01:34]

  • 23158.郑州大学王振亚/史进进/刘军杰Sci. Adv.:基于聚多巴胺的纳米药物用于有效的抗病毒和二次损伤保护治疗!

    [摘要]:病毒感染继续威胁着人类健康。在有效抑制病毒感染的同时避免二次伤害仍然是一个重大挑战。在这里,郑州大学王振亚/史进进和刘军杰合作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纳米平台(称为ODCM),由奥司他韦(OP)负载的聚多巴胺(PDA)纳米颗粒被巨噬细胞膜(CM)伪装而成。OP可以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相互作用有效地负载到纳米粒子上,载药率高达37.6%。特别是,仿生纳米颗粒可以在病毒感染的受损肺模型中积极积聚。在感染部位,... [发表时间:2023/7/7 10:01:01]

  • 23159.南开大学刘遵峰、中国药大周湘、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合作AM:高强、高韧人造蜘蛛丝

    [摘要]:来源:材料科学前沿聚合物物纤维材料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材料之一,随着纤维材料应用场景的拓宽,对高性能纤维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高力学强度高韧性的纤维。高强度使纤维能够承受重物,高韧性使纤维能够吸收高冲击能量,同时提高纤维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是工业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而长期的目标。提升纤维强度的方式通常采用分子链的轴向取向增加纤维内部的结晶程度。但是,分子链的轴向取向总是会导致纤维强度的增加和韧性... [发表时间:2023/7/7 10:00:30]

  • 23160.MIT赵选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卢宝阳Nature Materials:3D打印双连续相导电聚合物水凝胶构筑全水凝胶生物电子界面

    [摘要]:导电聚合物水凝胶兼具优良的电学、力学、生物学性能,是开发植入式生物电子界面的理想材料。然而由于其电学-力学性能间的相互矛盾关系,现有导电聚合物水凝胶难以实现高电导率与高拉伸性、强韧性等力学性能的同步集成,限制了其实际应用研发。近日,MIT赵选贺教授团队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卢宝阳教授团队合作报道了一种双连续相导电聚合物水凝胶,在生理环境中同时实现了高电导率(11 S cm-1)、可拉伸性(400%)和... [发表时间:2023/7/7 9:59:58]

首页<<2313231423152316231723182319>>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