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23101.Nature:浙江大学薛晶晶/西湖大学王睿团队等揭秘甲脒基光伏钙钛矿材料的取向成核机制

    [摘要]:2023年6月21日,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Orientednucleationinformamidiniumperovskiteforphotovoltaics”的最新论文。通过对钙钛矿结晶过程进行原位监测,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取向成核的关键机制,以避免产生非光活性相。西湖大学王睿课题组和浙江大学薛晶晶课题组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石鹏举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丁勇、丁斌、邢奇宇为共同第一作... [发表时间:2023/7/7 10:38:35]

  • 23102.Chem:聚碲氧烷!清华大学许华平团队成功制备一类新型非碳主链聚合物

    [摘要]:2023年6月26日,清华大学的许华平教授课题组在Chem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Polytelluoxane:Achalcogenpolymerthatbridgesthegapbetweeninorganicoxidesandmacromolecules”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报道了一类全新的非碳主链聚合物并将其命名为聚碲氧烷,研究了碲-氧非碳主链结构的单分子力学性质、光学性质及光催化性质;探索了聚... [发表时间:2023/7/7 10:37:53]

  • 23103.Nature:莱斯大学汪淏田团队实现新型CO₂电化学捕捉技术

    [摘要]:2023年6月28日,美国莱斯大学汪淏田团队在Nature期刊上在线发表了一篇题为“Continuouscarboncaptureinanelectrochemicalsolidelectrolytereactor”的研究成果。课题组设计了一种连续电化学二氧化碳捕集电解槽。通过催化剂/膜界面形成的高浓度氢氧根离子实现高效的烟道气CO2捕捉(440mAcm-2,0.137mmolCO2min-1cm... [发表时间:2023/7/7 10:37:08]

  • 23104.Sci Adv: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杨维慎/班宇杰团队提出“热驱动分子守门员”分离新概念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作者班宇杰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维慎研究员、班宇杰副研究员团队与中山大学陈小明院士团队合作,提出“热驱动分子守门员”分离新概念,金属-有机框架膜的H2/CO2分离选择性可由温度动态、可逆调制,膜在513K下的选择性较室温提高一个数量级。2023年6月14日,相关工作以“Heat-drivenmoleculegatekeepersinMOFmembran... [发表时间:2023/7/7 10:36:35]

  • 23105.Chem:北京大学潘锋/杨卢奕团队揭示钠金属负极SEI的形成过程与失效机理

    [摘要]:北京时间2023年7月5日,北京大学潘锋&杨卢奕团队在Chem期刊上发表题为“In-situprobingtheoriginofinterfacialinstabilityofNametalanode”的新研究。作为一种理想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钠金属的实际应用受制于其不稳定的SEI:一方面钠电电解液中SEI存在比锂电更为严重的溶解现象,导致了持续的界面副反应;另一方面SEI仍缺乏足够的机械强度来... [发表时间:2023/7/7 10:36:03]

  • 23106.Chem: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邢巍团队报道反向掺杂策略实现高效酸性析氧

    [摘要]:2023年7月5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邢巍研究员团队在Chem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versedopingIrOx/TiwithweakenedIr-Ointeractiontowardstableandefficientacidicoxygenevolution”的文章。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反向掺杂的IrOx/Ti模型催化剂,通过该策略,仅少量的Ti掺杂可形成大量的Ir-O-Ti局域结... [发表时间:2023/7/7 10:35:31]

  • 23107.Joule:“师法自然”!南京理工大学李强/刘东团队实现变革性“无膜”电解水制氢

    [摘要]:2023年7月5日,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李强教授、刘东教授团队在Joule期刊上发表了题为“Ampere-LevelMembrane-LessWaterElectrolysisEnabledbyRose-Petal-Effect-MimeticInterface”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报道了变革性“无膜”电解水制氢装置。仿生玫瑰花瓣效应,实现了在4.2A/cm2的电流密度下“无气泡”电解水制... [发表时间:2023/7/7 10:34:59]

  • 23108.深圳大学黄思雅课题组ACS Macro Letters:具有湿度控制多重形状记忆的纤维素衍生物超分子网络

    [摘要]:具有刺激响应、可编程形状记忆效应的材料在智能织物、软机器人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具有单一材料组分的多重形状记忆聚合物,由于具备可调谐的转变温度和在宽温度范围内的多重形状记忆效应,受到了研究学者广泛关注。目前报道的可调谐多重形状记忆效应与材料组分的热力学行为紧密相关,即由温度/热量触发调控材料的力学行为。这大大限制了材料在热敏性场景中的应用,例如生物体组织。在这些场景中,过多的能量... [发表时间:2023/7/7 10:33:32]

  • 23109.浙江理工大学杨玉慧副教授《CEJ》:基于螺吡喃衍生物的光致,热致,力致变色材料在多维加密和动态防伪领域的应用

    [摘要]: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杨玉慧副教授指导本科生吴涵同学利用萘酰亚胺衍生物对螺吡喃分子进行改性,得到一种响应速度快、耐疲劳性能好的多重刺激响应变色材料。得到的螺吡喃衍生物可发生光致、热致和力致三重刺激变色,原始化合物不表现出光致、热致变色,研磨后实现肉眼可见颜色(黄色到紫色)和荧光颜色(黄色到红色)的光致、热致双重响应。同时,该材料经过5次变色循环后,其变色性能没有明显下降,具备优异的耐疲劳性能。该材料... [发表时间:2023/7/7 10:32:53]

  • 23110.中国科大傅尧/邓晋《自然·通讯》:废弃聚酯的乙酸解聚提质再生及其生命周期评估研究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消费量日益激增,是目前全球消费量最大的塑料之一,接近7000万吨。PET因其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制造涤纶纺织品、PET瓶为主的包装材料和PET薄膜等。PET塑料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面临着消耗总量大、回收困难等问题。同时大部分的塑料在使用后通常被埋入地下或者直接丢弃在大自然中,这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还可能会... [发表时间:2023/7/7 10:32:25]

首页<<2308230923102311231223132314>>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