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22313.王鑫 崔思雨 | 约翰·厄里“新流动范式”与传播物质性研究对社会学理论的接合与涵化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国际新闻界,作者王鑫崔思雨摘要国际知名社会学家、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约翰·厄里教授致力于流动性理论研究,力图超越交通研究与社会研究之间的二元对立,探讨流动产生的资源和信息再分配以及社会差异。这涉及流动与非流动的关系、虚实空间的接合、流动的物质性等议题,此外还发掘流动与地域、性别、阶级、种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约翰·厄里“新流动范式”的细读和阐释,以及对戴维·莫利教授的半结构访谈,... [发表时间:2023/7/13 11:35:07]

  • 22311.纪莉 程筠瑶|问题意识与知识自觉:环境传播研究发展脉络的回望与反思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作者纪莉程筠瑶作者|纪莉 程筠瑶内容提要风险社会背景下,环境传播研究从早先的环境问题发展为独立的学术领域,在此过程中,探索出一种去建制化的知识生产模式。论文完整地描摹了环境传播研究领域从2007年到2020年间的发展脉络,以关键概念为线索,进入环境传播研究各阶段知识体跃增背后的社会情境,探寻这种知识生产模式唤起的对环境实践的问题感和自觉意识。基于去建制化知识生产模... [发表时间:2023/7/13 11:36:30]

  • 22316.胡泳 | 论事实:美丽、谎言与ChatGPT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新闻大学,作者胡泳作者简介胡 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摘 要事实概念的建构是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过程。从16世纪开始,事实一步步变成知识的一般基础和解决争论的最终方法。这带来了新的证据原则和新的调查方式,并导致了历史学家芭芭拉•夏皮罗所说的“事实文化”:事实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域,从法律到科学,从历史到新闻,重塑了整个知识的格局。然而,直到互联网的普及才真正侵蚀了知识生产和传播的... [发表时间:2023/7/13 11:32:32]

  • 22319.“与技术共同进化”:量化自我实践及其影响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羊村传播,作者魏子一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可穿戴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收集自身数据来观察身体状况、活动规律、行为特征等,进而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对于人类来说不再是一件繁琐的统计事项(胡德华、张彦斐,2018)。从用户画像、身体、位置、行为到情绪与心理、关系、评价,人的多种维度,都有可能被数据化,甚至思维方式也在受到数据化的影响(彭兰,2022)。当一日三餐成为随时记录的热量图、健康... [发表时间:2023/7/13 11:29:23]

  • 22317.Tavory & Timmermans|民族志的两种案例 :扎根理论和拓展个案法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文献清除计划,作者KorTavory,Iddo&StefanTimmermans.2009,“TwoCasesofEthnography:GroundedTheoryandtheExtendedCaseMethod”.Ethnography10(3)IddoTavory,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SocialTheory主编,研究兴趣为文化社会学、民族志中的理论和方法、现象学、实用主义、时... [发表时间:2023/7/13 11:30:22]

  • 22318.McDonnell et al. | 共鸣的理论

    [摘要]:摘要:共鸣(resonance)的隐喻常常描述信息与受众的世界观之间的契合。然而,学者们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受众诠释信息和互动的认知过程,这些过程决定了为什么某些信息和其他文化对象对某些人有吸引力,而对其他人没有吸引力。在实用主义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当文化对象帮助人们解决所面临的或建构的实际挑战时,共鸣就会发生。我们讨论了认知距离(cognitivedistance)和情绪推理(emotionalr... [发表时间:2023/7/13 11:29:53]

  • 22320.吉尔·德勒兹:《控制社会后记》(1990)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陈荣钢,作者陈荣钢译控制社会后记PostscriptontheSocietiesofControl作者:吉尔·德勒兹(GillesDeleuze,1925-1995)译者:陈荣钢引用[MLA]:Deleuze,Gilles.“PostscriptontheSocietiesofControl.”October,vol.59,1992,pp.3–7.法语原文最初载于L’Autrejou... [发表时间:2023/7/13 11:28:46]

  • 22315.李华君 康敏晴 | 故事还原、具身体验与主体回归:中国故事的沉浸式传播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史学会,作者李华君康敏晴【摘    要】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与演变正在催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方式——沉浸式传播。这种全新的传播交流方式能够突破传统媒介界面与时空边界束缚,以媒介叙事构建起虚拟空间,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的“中国模样”,在具身参与的沉浸式交互体验中引发感官共振与情感共鸣、激活主体意识,有助于缓解外部世界对中国故事的误读与曲解。本文基于媒介传播史与新兴传播实践对中... [发表时间:2023/7/13 11:33:51]

  • 22312.黎杨全 | 从审美性到交往性:社交媒体语境下文艺批评的范式变革

    [摘要]:本文原载于《社会科学辑刊》2023年第2期,第176-179页。1one导读[“新时代文艺批评形态重塑”笔谈][作者简介]黎杨全,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新媒介文化与文论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和一般项目、教育部、中国作协等多项科研基金,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 [发表时间:2023/7/13 11:35:41]

  • 22314.赵瑜、张亦弛|ChatGPT将如何影响影视产业?——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影视产业发展趋向

    [摘要]: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工智能时代的传播伦理与治理框架研究》(项目编号:20BXW103)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赵瑜,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张亦弛,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计算机图形处理、数字虚拟拍摄、CG特效制作等多个影视生产领域都已嵌入自动内容生成因素,而随着2022年末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爆发性涌现,AIGC助力影视产业发展的想象空间被... [发表时间:2023/7/13 11:34:29]

首页<<2229223022312232223322342235>>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