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Ad植物微生物,作者RonniedeJonge随着人口超过80亿人,现代农业面临着在减少合成输入的同时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挑战。一种有前途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植物有益微生物作为土壤改良剂,统称为生物接种剂,这些微生物已经显示出促进植物生长、对抗植物病原体和激活宿主免疫防御等积极效果。通常,生物接种剂需要成功定殖于根际区域,即包括根系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土壤区域,才能发挥这些好处。已经在体外或半受... [发表时间:2023/7/14 9:52:46]
[摘要]:在冠状病毒复制所需的关键宿主因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近日,华中农大彭贵青教授团队与谢胜松教授合作,鉴定出冠状病毒复制所需的关键宿主因子mLST8,研究成果以题为“mLST8isessentialforcoronavirusreplicationandregulatesitsreplicationthroughthemTORC1pathway”发表于国际微生物学期刊mBio。冠状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利用... [发表时间:2023/7/14 9:51:40]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Ad植物微生物,作者周小马微生物组的组成与宿主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然而,在环境背景下决定物种丰度的过程仍然不太清楚。鉴于微生物组受资源可用性限制,了解其组成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可为预测物种间相互作用和更广泛的微生物组装规律提供关键途径。植物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生物量,并且被各种微生物所寄生,影响其健康和生长。植物微生物组的组成主要是确定性的,这表明明确的群落组装驱动因子的存在。然而... [发表时间:2023/7/14 9:49:20]
[摘要]:锌指核酸酶(ZFN),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子核酸酶(TALEN),以及CRISPR-Cas系统是目前常用的三种基因编辑工具,其中CRISPR-Cas9系统使用最为广泛,已经成功应用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相关的研究中。但是基于CRISPR-Cas9系统产生的产品容易涉及知识产权纠纷,其商业化发展和推广受到限制,因此,开发独立的,多样化的基因编辑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近期,肯尼亚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联合美国D... [发表时间:2023/7/14 9:50:18]
[摘要]:以近缘物种基因功能信息注释基因是较为常见的基因功能注释方式。目前已有约788种植物经过了基因组测序,然而目前主流功能注释工具包含的植物参考种类却极为有限。以著名的注释网站eggnog-mapper为例,在其收集的373类参考物种中,仅有9种与植物相关。换言之,难以找到合适物种模型进行注释是目前植物基因功能注释方面需要解决重要问题。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潘玮华团队在PlantPhy... [发表时间:2023/7/14 9:53:43]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植物生理PlantPhysiol,作者PPFUSCA3(FUS3)是调控种子发育的主要转录因子之一。在种子休眠和油脂积累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下游调控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猛教授团队在PlantPhysiology发表了题为“VersatilerolesofFUSCA3-inducedAINTEGUMENTA-like6(AIL6)inseeddorman... [发表时间:2023/7/14 9:51:10]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TheCropJournal,作者编辑部谷子(SetariaitalicaL.)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驯化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农耕文明形成的主体作物,在亚欧大陆广泛种植。随着近年来人类对气候环境变化、农业可持续性和粮食安全的深入思考,谷子耐旱、耐瘠薄、C4高光效、适应性强和养分利用效率高等显著特征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以往对谷子非生物胁迫应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质资源收集、基因组资源、基因工程和基... [发表时间:2023/7/14 9:49:46]
[摘要]: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唐明/谢贤安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NewPhytologist(IF5-year=10.5)在线发表了题为“AmodulecenteredonthetranscriptionfactorMsn2fromarbuscularmycorrhizalfungusRhizophagusirre... [发表时间:2023/7/14 9:50:40]
[摘要]:2023年7月5日,北京大学赵进东院士课题组与高宁教授课题组以及中科院物理所翁羽翔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ryo-EMandfemtosecondspectroscopicstudiesprovidemechanisticinsightintotheenergytransferinCpcL-phycobilisomes”的研究论文。论文利用冷冻电镜技术... [发表时间:2023/7/14 9:52:15]
[摘要]:杂交起源、异交与无性繁殖等特性导致了多年生林木基因组高度杂合。已有研究发现,基因组杂合位点对高产优质等性状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而过量的杂合位点也会直接影响自然群体的适应性。因此,解析杂合位点在林木适应性进化及重要性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将为选育优质、高抗的杨树新品种提供关键理论支撑。近日,北京林业大学张德强课题组在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一区Top,IF=13.8)发... [发表时间:2023/7/14 9:53:16]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