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过去几十年,二氧化碳施肥效应显著增强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然而,随着气候的持续变暖,空气干燥度显著增加,很可能成为陆地生态系统增汇潜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从而对未来全球碳中和与碳达峰产生不利的影响。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李飞团队揭示了大气水汽压差增加导致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饱和的现象,为指导全球及我国生态安全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研究结果以“Globalwateruseeff... [发表时间:2023/8/22 10:51:18]
[摘要]: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dvancedScience》(IF=15.1)上在线发表题为“AmycovirusVIGSvectorconfershypovirulencetoaplantpathogenicfungustocontrolwheatFH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构建了第一个真菌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系统,通过靶向赤霉菌致病或毒素合成... [发表时间:2023/8/22 10:50:50]
[摘要]:近日,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植物抗逆高效全国重点实验室李继刚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邓兴旺院士团队合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ReconstitutionofphytochromeA-mediatedlightmodulationoftheABAsignalingpathwaysinyeas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在酵母中重建了ABA核心信号通路并检测了... [发表时间:2023/8/22 10:53:17]
[摘要]:导读⭐Introduction转录因子通过直接结合特异的DNA顺式作用元件,特异调控靶基因的转录。植物中包含一类WRKY大型转录因子家族,通过介导基因的转录激活或抑制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不同亚家族的WRKY转录因子如何靶向不同的目标基因,对靶基因的转录激活或抑制作用如何实现,组蛋白在转录因子功能的调控作用中扮演了怎样的作用。2023年8月11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 [发表时间:2023/8/22 10:55:21]
[摘要]:2007年获得广西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专业硕士学位后,卿冬进怀着为家乡农业领域服务的梦想,选择进入广西农业科学院工作。他为了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在硕士导师推荐和单位领导的鼓励下,有幸到香港科技大学知名蛋白组学研究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师从李凝教授学习植物蛋白组学技术,并于2012年至2015年在香港科技大学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获得生命科学专业博士学位,在国际Top期刊MolecularPlan... [发表时间:2023/8/22 10:50:20]
[摘要]:8月10日,Cell知名子刊CellHost&Microbe在线发表了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何正国教授领衔的合成生物学团队在细菌病毒感染及宿主防御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MycobacterialphageTM4requiresaeukaryotic-likeSer/Thrproteinkinasetosilenceandescapeanti-pha... [发表时间:2023/8/22 10:49:45]
[摘要]:近年来,认知科学家阿尼尔·塞斯(AnilSeth)提出了一种新观念:“我预测故我在”。预测编码(PredictiveCoding)模型认为,人类大脑持续地对即将到来的信息进行预测,并将预测信息与实际的感官输入进行对比。这种预测机制深植于日常行为和认知过程中,无论是走路、说话,还是理解他人的语言、情绪和意图,都离不开预测。已有研究表明,在语言理解中,人们可以预测不同维度的语言信息,如语义和语音信息(... [发表时间:2023/8/22 10:56:32]
[摘要]:近日,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徐汉虹教授团队在ThePlantJournal杂志(IF=7.2)上发表题为“Theherbicidebensulfuron-methylinhibitsriceseedlingdevelopmentbyblockingcalciumionfluxintheOsCNGC12channe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除草剂苄嘧磺隆作用于水稻钙离子通道蛋白OsCNGC12并对其... [发表时间:2023/8/22 10:52:11]
[摘要]:亚洲稻又称水稻(OryzasativaL.),包括粳稻(Japonica)和籼稻(Indica)两个亚种,不仅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理论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的模式生物。尽管迄今针对水稻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关于水稻起源/驯化的历史已争论了半个多世纪,存在各种推论和观点。目前存在两种主流假说:一次起源(single-origin)和多次起源(multiple-origin)假说,前者推测水稻单次起源... [发表时间:2023/8/22 10:52:41]
[摘要]:日常交流中,人们经常会预测对方即将说出的内容,比如你的朋友跟你说“我刚从青岛回来,在海边捡了很多…”,可能还没说完,你就已经根据“青岛”“海边”等概念预测到即将说出的是“贝壳”。这种语义信息的预先激活(语义预测加工)是人脑能够实现高效语言理解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人脑是如何进行语义预测加工的?语义预测加工是否以及如何受到个体的基本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容量)和语境信息的影响?为了考... [发表时间:2023/8/22 10:57:14]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