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14872.一作+通讯,Nature!

    [摘要]:▲第一作者:OliverW.Moore通讯作者:OliverW.Moore通讯单位:英国利兹大学论文doi: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325-901背景介绍沉积有机碳(OC)的降解和保存之间的平衡对于全球碳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不同机制和环境条件对海洋沉积有机碳保存的相对重要性仍不清楚。尽管在海洋沉积温度下的反应动力学较为缓慢,简单的有机分子仍可... [发表时间:2023/8/24 16:18:29]

  • 14873.二维材料,Science!

    [摘要]:▲第一作者:MaëlleKapfer,BjarkeS.Jessen通讯作者:CoryR.Dean通讯单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DOI: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ence.ade999501研究背景扭曲2D材料中的摩尔纹超晶格作为一种按需实现量子特性的平台,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摩尔纹图案对层间原子序数高度敏感,目前的组装技术存在平均扭转角... [发表时间:2023/8/24 16:17:45]

  • 14875.北京大学电子学院张志勇-彭练矛团队在先进节点碳基集成电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摘要]:集成电路发展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缩减晶体管尺寸来提高性能和集成度,同时降低功耗和制造成本。随着5nm及以下节点CMOS技术逐渐应用于商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硅基晶体管的继续微缩面临着来自功耗、成本甚至是物理极限的限制。为了继续推进集成电路的发展,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未来电子学的核心材料、器件结构以及系统架构进行了广泛探索和深入研究。其中,最受关注的方式就是采用超薄、高载流子迁移率的半导体构建比硅基晶体管具... [发表时间:2023/8/24 16:02:37]

  • 14879.Cell | BIOPIC 张泽民课题组合作通过大规模整合生物信息分析揭示泛癌种自然杀伤细胞异质性

    [摘要]:编者按2023年8月21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慧课题组,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APan-CancerSingleCellPanoramaofHumanNaturalKillerCel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生物信息学数据整合为支撑,通过收集大规模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数据,系统刻画了自然杀伤(NK)细胞在不同癌症类型和组织之间的异质性,... [发表时间:2023/8/24 15:59:49]

  • 14880.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张霖与城环学院刘刚合作揭示全球食物损失浪费背后的空气污染及生物多样性损失环境负担

    [摘要]: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张霖长聘副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刘刚教授等合作,通过融合多学科研究工具(食物损失与浪费数据、氨排放清单和模型、大气化学模型及流行病学方法等),评估了在当前或未来减少全球食物供应链中损失与浪费(FLW)对氨减排、PM2.5污染减缓、氮沉降减缓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的效益。研究揭示了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12.3.1(食物损失与浪费减半)将有助于减少PM... [发表时间:2023/8/24 15:59:18]

  • 14878.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王兴军、常林、舒浩文实现大规模并行片上光混沌随机数信号生成

    [摘要]:编者按2023年7月31日,电子学院王兴军教授、常林研究员、舒浩文研究员联合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文章“Harnessingmicrocomb-basedparallelchaosforrandomnumbergenerationandopticaldecisionmaking”。文章验证了基于混沌微腔光梳的大规模并行混沌信号产生方案,解决传统混沌系统缺乏高速并... [发表时间:2023/8/24 16:00:38]

  • 14874.用AI辅助学术写作?别忘了check这些注意点!

    [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下文以“AI”指代)类工具正在悄然影响着学术写作。AI工具可以在可读性、语法和拼写等方面起到优化论文的作用,为研究者带来便利和帮助。但在使用AI论色论文时,也有一些风险点需要特别注意,例如——不真实的数据来源AI依托于不断进化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基于特定的问题或提示(prompt)做出相应的回答。随着计算的进步以及算法可访问数据量的快速增长,AI往往可以给出准确... [发表时间:2023/8/24 16:09:36]

  • 14876.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黄闻亮课题组在铀的氧化还原化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摘要]:编者按铀是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最重元素,也是核工业的重要原料。作为一种前锕系金属,铀具有丰富的氧化态,在小分子活化和催化领域有着巨大潜力。深入理解铀的不同氧化态,并充分利用铀的氧化还原性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在相似的配位环境中稳定铀的多种氧化态仍然充满挑战,之前尚未发现任何螯合配体能够同时稳定铀的五种氧化态(+II至+VI)。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黄闻亮研究员课题组设... [发表时间:2023/8/24 16:01:51]

  • 14877.北京大学生命学院胡家志课题组揭示黏连蛋白Cohesin功能缺失导致致癌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摘要]:编者按黏连蛋白Cohesin介导细胞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体的黏连,还参与染色质三维结构的形成和维持1,对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DNA的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黏连蛋白的失活突变在多种癌症中高频出现,但前期的研究表明黏连蛋白功能缺失导致的姐妹染色体黏连错乱引起的染色体非整倍性可能不是致癌的主要原因2,这表明黏连蛋白功能缺失导致基因组不稳定乃至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仍待进一步挖掘。2023年7月27日,北京大... [发表时间:2023/8/24 16:01:14]

  • 14871.液流电池,Nature Energy!

    [摘要]:▲第一作者:Xiu-LiangLv,PatrickT.Sullivan通讯作者:WenjieLi(李文杰),DaweiFeng(冯大卫)通讯单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DOI: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3-01320-w01研究背景氧化还原液流电池(RFBs)是一种前景广阔的电网储能技术,通过解耦功率和容量组件,可提供可扩展和适应性强的系统设计。钒氧化还... [发表时间:2023/8/24 16:19:20]

首页<<1485148614871488148914901491>>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