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043条记录
[摘要]:01工作介绍硫化物电解质由于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良好的机械特性而成为全固态电池的有力候选之一。无机固态电解质本身具有高熔点、不易燃烧等特点,从而人们对固态电池体系的安全性基于较高的期望,但随着今年来研究的深入,使用无机固态电解质的体系,尤其是含有反应活性较高的材料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人们需要对固态电解质基固态电池在极端高温下的反应有更多的了解,以便尽量选择或设计高安全性的电池体系。为... [发表时间:2023/8/24 16:37:06]
[摘要]:▲第一作者:任壮禾通讯作者:冯小峰通讯单位:中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ofCentralFlorida)论文DOI:10.1021/acsenergylett.3c0122601全文速览在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反应(NO3RR)中,铜基催化剂已被广泛研究,但铜金属的本征活性和选择性仍不清楚。本文以多晶铜箔为基准电极,阐明一些经常被忽视的重要因素对NO3RR的作用,这些因素包括铜的晶面暴露,硝酸... [发表时间:2023/8/24 16:38:07]
[摘要]:以下文章来源于AMR材料研究述评,作者AMR近日,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张华成教授与合作者团队发表AMR述评文章“EnhancedGatingEffectsinResponsiveSub-nanofluidicIonChannels”,探讨了不同刺激响应的亚纳米材料离子孔道的制备及其门控机理;具体阐述其独特的门控效应及实际应用性能;最后,对于这一新兴领域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关键词:亚纳米离子... [发表时间:2023/8/24 16:31:22]
[摘要]:▲第一作者:ZhenXu,NuwayoEricMunyaneza通讯作者:BobbyG.Sumpter,GuoliangLiu通讯单位: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DOI: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ence.adh099301研究背景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商品塑料,占全球塑料产量的近60%(约4亿... [发表时间:2023/8/24 16:34:48]
[摘要]:01团队介绍团队由成会明院士领导,成功获得国家、中科院、深圳市、企业横向等多个资助项目,在研项目合同额超1亿元,研究经费充裕。团队与清华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大连化物所、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明斯特大学等国内外多个知名课题组保持紧密合作关系。同时,团队长期与招商局、港荣燃气、深圳能源、中石油、华为、中兴、比亚迪等大型企业保持战略合作关系,鼓励研究人员产学研合作交流。现因工作需要招聘电/热催化、碳捕集... [发表时间:2023/8/24 16:39:06]
[摘要]:▲第一作者:NanLi通讯作者:SihongWang(王思泓)通讯单位: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DOI: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ence.adg875801研究背景生物电子器件的使用依赖于与柔软的生物组织的直接接触。对于晶体管型生物电子器件来说,需要与生物组织直接接触以实现有效信号传输的半导体与湿组织的粘附性不佳,从而限制了... [发表时间:2023/8/24 16:35:35]
[摘要]:▲第一作者:杨俊、谢太平、梅雨涵 通讯作者:谢太平、王建康、陈厚样 通讯单位: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 论文DOI: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3.123149 01全文速览本文采用水热加中温退火法制备了掺杂V的Bi2MoO6,通过在可见光下光催化活化过氧单硫酸盐(P... [发表时间:2023/8/24 16:37:40]
[摘要]: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石玲燕教授团队的AMRViewpoint文章“PerspectivesonSRSImagingofNanoparticles”在线发表。文章总结了受激拉曼散射(SRS)成像技术在观测细胞和生物组织体内纳米颗粒的摄入、分布、以及与细胞相互作用上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展望了今后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关键词:受激拉曼散射,纳米颗粒,细胞,生物组织,药物输送1文章内容简介... [发表时间:2023/8/24 16:38:39]
[摘要]:团队简介团队负责人李正龙,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浙江省顶尖人才计划获得者,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航油负责人,浙江大学衢州“两院”生物基化学品研究所所长。曾担任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生物质催化转化团队带头人、美国能源部生物质催化指导委员会委员(仅两位华人科学家入选)等。李正龙教授团队专注于生物质等低碳资源的转化利用,围绕生物质高效绿色分离、三组分高... [发表时间:2023/8/24 16:34:15]
[摘要]:▲第一作者:LingboZONG 通讯作者:王磊 通讯单位:青岛科技大学 论文DOI:10.1002/anie.202309784 01全文速览利用原位阴离子置换反应,实现低活性Fe-O4向高活性Fe-N4活性中心的可控转变以及不同微观配位环境单原子活性中心(Fe-OxN4-x)的精准调控。02背景介绍单原子催化... [发表时间:2023/8/24 16:36:03]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 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