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学界研圈

71043条记录

  • 14244.北京大学杨槐/北京科技大学胡威团队AFM:基于罗丹明衍生物的力致变色胆甾液晶弹性体中的可逆信息存储

    [摘要]:随着信息传输的多样性和安全性需求的不断提高,设计并制造用于数据加密的先进安全标签引起了科学界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在不同模式下呈现不同信息的先进标签更是存在着较大的需求。胆甾相液晶是一种经典的一维光子晶体,其结构色由螺距决定,并随外场调控导致螺距变化而变化。目前来说,传统的基于胆甾相液晶制成的光学标签已可以较好的满足上述需求,然而这类标签受着基体强度弱,易脆断及需封装等限制难以广泛应用于较多场景。因此... [发表时间:2023/8/29 10:53:28]

  • 14248.上海交大谷国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卢宝阳Nat. Rev. Mater.综述: 3D打印PEDOT:PSS用于软体机器人

    [摘要]:软体机器人是一类将生物概念与机器人相融合的系统,兼具环境顺应性与灵巧运动功能。其中,具有本征柔性的导电材料(例如导电聚合物)可以辅助软体机器人实现感知、控制和作动等复杂功能。然而,现有柔性导电聚合物在材料制备和制造技术等方面难以满足其在软体机器人系统中的集成应用需求。近年来,结合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导电聚合物与先进3D打印技术为解决上述挑战提供了新思路,... [发表时间:2023/8/29 10:50:32]

  • 14243.​张立群院士/万鹏博教授《AFM》:仿生皮肤的类海胆微结构柔性电子器件,实现超灵敏人体交互传感!

    [摘要]:柔性电子传感器在智能软机器人、可穿戴医疗诊断、人机界面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由于传感材料的电阻变化有限、传感材料与相应接触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变化有限、弹性体基体的弹性模量较低等限制,柔性电子传感器要实现为长期人体运动监测和微小电生理信号检测提供高灵敏度、快速响应时间、可靠的循环稳定性、较低的检测限和较宽的传感范围,目前仍具有挑战性。北京化工大学张立群院士、万鹏博教授等... [发表时间:2023/8/29 10:54:45]

  • 14246.南通大学袁卉华/杨宇民/李碧云Adv. Sci.:一种仿生自愈导电水凝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摘要]:自愈导电水凝胶的开发对于电活性神经组织工程至关重要。典型的导电材料如聚吡咯(PPy)通常用于制造人工神经导管。此外,组织工程领域已经朝着透明质酸(HA)水凝胶等产品的使用方向发展。尽管HA修饰的PPy薄膜可用于各种生物应用,但细胞-基质相互作用机制仍然知之甚少。此外,还没有关于HA修饰的PPy注射自愈水凝胶用于周围神经修复的报道。因此,在本研究中,南通大学袁卉华/杨宇民/李碧云用HA、胱胺(Cys... [发表时间:2023/8/29 10:51:40]

  • 14241.​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刘凯课题组招聘博士后3-4名

    [摘要]:一、导师简介刘凯,清华大学化工系教研系列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5-2009年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本科,2009-201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导师:张希教授),2014-2019年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合作导师:崔屹教授),2019年7月初入职。曾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TR35)中国榜单,《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全球青年科技创新奖,瑞士Di... [发表时间:2023/8/29 10:56:40]

  • 14250.弗吉尼亚大学许宝星《Science Advances》:液体驱动的软材料转印和编织理论技术

    [摘要]:软材料的空间结构与其传统的平面结构相比,不仅继承了材料的低弹性模量和高机械柔性等独特性能,而且还拓展了可编程功能的参数控制空间,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软体机器人、可穿戴电子设备、微纳机械系统、微流体结构和生物医疗器械。现有的软材料空间结构的制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具有平坦表面的二维固体基底,并且基底往往需要超高的机械拉伸性。此外将制造好的空间结构转移到特定目标基底上仍具有挑战性。与传统的固... [发表时间:2023/8/29 10:49:29]

  • 14247.香港城市大学李威宏教授招聘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建筑节能方向)

    [摘要]:1大学简介香港城市大学(CityUniversityofHongKong),是一所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城市大学排第53位。属于「QS世界百强大学」及「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强大学」。2022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GlobalRankingofAcademicSubjects)中城大有15个学科于列入全球50强,包... [发表时间:2023/8/29 10:51:03]

  • 14242.新晋杰青!华中科技大学罗亮教授课题组近期成果集锦

    [摘要]:来源:BioMed科技又到了一年一度杰青、优青的“放榜”时刻,各个高校应该会在近段时间陆续公布入选结果。就在8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2023年度新晋杰青、优青座谈会,算是率先揭开了序幕。今年,华科大新获批11位杰青、15位优青,再创新高。这其中,来自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罗亮教授是专注于生物医学材料的新晋杰青。罗亮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华中卓越学者(特聘岗),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PI... [发表时间:2023/8/29 10:56:12]

  • 14245.港中深唐本忠院士/华南理工冯光雪教授ACS Nano:AIE光敏剂-白蛋白复合物可促进羟基自由基生成,实现光动力治疗!

    [摘要]:有效的光动力疗法(PDT)需要光敏剂(PS)在缺氧肿瘤微环境中以较少的氧依赖性方式大量产生I型活性氧(ROS)。在此,香港中文大学唐本忠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冯光雪教授等人提出了一种级联策略,通过聚集诱导发射(AIE)光敏剂-白蛋白复合物促进I型ROS,特别是羟基自由基(OH·-)的产生,从而可实现抗缺氧PDT。实验和理论结果都证实了分子阳离子化和BSA固定级联策略对增强OH·-生成的有效性。体外和体... [发表时间:2023/8/29 10:52:17]

  • 14249.MIT应斌斌、浙大南科望、顾臻等《Device》综述: 诊疗一体化的胃肠道驻留系统

    [摘要]:近日,浙江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合作在CellPress旗下新刊《Device》发表综述“Theranosticgastrointestinalresidencesystems”,展望了胃肠道驻留系统在治疗与诊断中的应用前景。其中,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应斌斌和浙江大学博士生黄浩为本文的第一作者,浙江大学药学院南科望研究员和顾臻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本文总结了近年开发的胃肠道驻留系统的工程设计... [发表时间:2023/8/29 10:50:03]

首页<<1422142314241425142614271428>>尾页共7105页 跳页共71043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