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童、乡愁铭记于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催”,一首脍炙人口,流传已久的古诗,曾激起了天下多少人的思乡之情,更唤起其心中不尽的思念和不同寻常的感受,也使那些曾经身处异国他乡的许多游子们,更是为此而心情起伏,感慨万千,毕竟乡音、乡情乃至乡愁是事实存在的,不会淡忘的,一直铭记且挥之不去的,更是一直存在于记忆之中,且来因时间的推移或环境的改变而淡化,而转移,若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通过文字或感受将其有所表达出来,不仅是一种释怀,也是思念、感怀和回顾,如此这般,不仅满足了业已存在的思乡之情,使一直存在的乡音乡愁乃至家乡情结有所释怀,这何尝不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呢!
乡 音
与如今社会上的许多人一样,我同样有着比较浓厚的家乡情结,虽然长期以来因工作、学习或生活等诸多因素,一直身处异乡环境中,但不论环境、生活等如何变化,家乡情结一直是永恒不变的,作为职场“老臣子”,虽然因为工作原因,背井离乡已经很多年了,对故乡的印象有些淡化了,但不论怎样,曾经存在的家乡记忆仍然是清晰的,家乡观念或情结也没有随之淡化,更没有为此而消失,即使现在如今难得一次回乡,若是见到那些似曾熟悉的道路和村落,还有许多似曾熟悉的面孔,总是令人感怀,思绪一下子就增多了,心情也发生了些许变化,甚至一些往事也情不自禁地激发出来,并呈现面前,即使每次故乡之行根本不及深入其中,有所融入或详细了解,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已经踏上了熟悉的家乡土地,见到了过去就已经认识的亲人、庄邻,还听到了多么熟悉而流畅的乡音,这些感受是比较特别的,感怀是深的,感觉也是好的,更是不可多得的。因此,时间长短或内容多少已居于次位,或者说是无关紧要,感受乡音乡愁,享受家乡情怀才是根本目的,面对故乡,其情其景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感觉。乡音是那么的熟悉,也是那么的特殊,每每听到似乎熟悉的乡音,看到熟悉的场景,曾经存在的乡恋、乡情就会不由分说散发出来,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中,乡音显得多么亲切,家乡特色多么明显。一句熟悉的乡音,就是一个情怀、一种记忆,一种思念,时刻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故乡。乡音不能忘,也给人不一般的记忆。亲切的乡音令人有回到往昔的美好感觉,这种感觉是十分少见的,也是比较独特的,同时在其他地方难以体会的。随着乡音的持续,往事历历仿佛就在眼前,故事一个接一个,其中不乏颇有意思的。我的家乡方言与扬州话十分接近,但也有个别发音不尽相同,习口语存在变化。虽然出来工作很久了,但因多种原因,有些乡童或方言一直未改,每每说出来,有同事便明显感到了,并作出了善意提醒,于是我尽可能地注意这点,因为“入乡随俗”吗!比如:有时在不经意间,我随口说出了乡音,因此同事们就有有所察觉,认为就这句没有改,于是我也意识到这点,平时就注意,尽量与大家“入流”“合拍”。但在我的心中,乡音是绝对不会忘的。
乡 愁
故乡总是令人难忘的,作为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我在家乡度过了一段漫长而美好的时期,那个时候,天上青春年少的我,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尤其是后者,我经常是顶着寒风步行上学,十余载寒窗苦读的情景一直记忆犹新,读书的日子是平淡的、单调的,也是艰苦的,但掌握知识,丰富人生就必须认真读书。因此,家乡的学校、教室乃到操场、食堂,至今仍有难以抹去的深刻印象。还有,由于那个特殊的年代,计划经济时代,也没在对外开放,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基本也不多,更不丰富,只是偶尔看看露天电影或小说,吹吹笛子,儿童们则看看课本或连环画,大家普遍过着晶出而作落而息的平淡生活,中山装、大平房,土基墙成为当时的真实写照,放眼望去,在广袤的田野上,一排排几乎相同的房屋有序排列,或瓦房、或草房,还有的房屋掩映的一片绿树丛中,仔细观看,则别有情调,也有乡村特点和风格,感觉乡风似乎也浓厚越来了。当时的家乡面貌与其他地方一样,并无特别之处,也缺乏有效变化,但始终感觉到村民们为人质朴,忠厚老实,为人坦率而真诚,民风纯朴,治安良好,大家都能安居乐业,虽然比较艰苦,但大家过得还是有滋有味的,心态也是平和的,自然风情和乡土气息还是比较浓郁的,加之亲切的乡童,彼此了解或熟悉的性格,清新的空气,绿色生态的场面,广袤的原野。清澈的河水,从而构成了一幅生动自然,别具风情的田园风情画卷,也是一张浑然天成的自然山水画,往往给人带来了艺术之美的享受。每每看到广阔的空间,不由令人想起了“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大有作为”著名语句。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家乡的水系比较发达,有大河、小河,还有深井,尤其是历史悠久,面积较大在,深浅不一的“西汪河”,是一格颇有名气,也有特点的河流,清澈的河水,秋季大面积的菱叶浮在水面,绿油油的一片,这里更是许多村民的向往之处,夏天灌溉农田用此水,村妇洗菜、淘米用此水,还有人洗衣服也喜欢此地。每到夏季,这里便自然热闹起来了,尤其是一些擅长游泳之人,在此享受浪里白条的良好感觉,因此,经常在此畅游,享受水上凉意,一些少年则在此相伴戏水,享受天然之乐。光阴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尽管家乡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幢幢新颖的楼房拔地而起,不少居民已经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幸福生活。从乡貌的变迁感觉到时代的变化,如今的村民观念有所转变,外出旅游也是他们的选择和乐趣之一。但不论如何变化,我的家乡情结一直是存在的,乡音乡愁不随面貌的变化而有所改 变,一直存在记忆中。
定稿日期:2022年11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