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这是客观规律,不可抗拒。我们进入了老龄社会,养老不容忽视。国家会出台养老政策的,但不能等,只能就现实情况来安排自己的养老问题。
从古至今,即使在外地的老人,也要告老还乡,回家养老。讲究几世同堂,尽享天伦之乐。在家养老,子女尽孝,由来已久,是历史传统。今天虽然经济好转,但养老问题,还是由子女承担为好。
子女和父母是血缘关系,父母把子女培养成人,尽了义务。子女大多数不会忘本,会孝敬父母。如果没有子女,靠亲门近枝,侄男望女,也比没血缘关系的好得多。
也有的说,靠养老院,保姆,朋友。如果无路可走,可以靠他们。躺在床上,不能自理,需要侍候,是最需要人的时候,也是最不好伺候的时候。俗语称”床头百日无孝子”,是经验之谈。自己的亲人都伺候不好,靠金钱支持的人机关系,能伺候好吗?
养老靠子女,靠血缘,是传统做法,是靠得住的。
在哪儿养老。
老家有房,离子女不远,在家好,住着舒服,踏实。如果子女在城市,离家较远,可以随子女而去。但要做到:不住子女的房。在子女房屋附近租房,(目前租房价不算贵)靠近子女, 便于子女照顾。住子女的房,生活在一起,容易产生矛盾,对双方不利。
什么时候开始靠子女养老。
不以年龄而定,以能否自理而定。能自理,住自己的房,哪儿也不去,这是最好的做法。不能自理,再靠近子女。
是否雇保姆,和子女商量,如果他们愿意自己伺候,不顾保姆,可以把雇保姆的钱给子女,比雇保姆好处得多。
养老院,不轻易进,这是走投无路的最后决策。
有人说:“养老,不靠子女,不靠养老院,靠社区。”目前这个办法,还没有全面展开。最好的办法还是靠子女。老了,和子女处理好关系,至关重要。
讲两个养老的实例,供参考。
一.有老两口,退休教师,养老金一万多。都八十多岁。身体健康,能自理。三个孩子不在身边。老两口在大女儿住处附近,租房住。女儿每周必来一次,孝敬父母。买菜,买生活用品,都是她出钱。父母觉得不该她出,另外两个,不在身边,伺候不到老人;在身边的,伺候老人,反倒花钱,不合理。最后决定每月给大女儿一些钱。
原本计划雇保姆,大女儿明年退休,就依靠大女儿养老了。把准备雇保姆的钱,每月给大女儿。这是顺情合理的做法。家庭和睦,其乐融融,无后顾之忧。
二,老两口,八十来岁。在城市和儿子住在一起,不宽敞。去了养老院。住了一个多月,受不了,出来了。想家,回老家。在老家,儿子把房屋收拾得像城市住房一样。老伴去世,只有老头一人了,不慎,摔坏了腿,不能走路,需要侍候。仨个儿子,一个女儿,谁照顾。老二收入较少,老大自己办的公司,很忙。最后决定,老大,老三每月四千,一个女儿三千,共计一万一,给老二,有老二人照顾,不雇保姆了。这样做比雇保姆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