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散文 >> 文章正文
  • 故乡人民的端午情怀

    类别:散文 作者:新用户(ID:229539)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20/6/1 17:17:17 网友阅读:588次 网友推荐:1次  字号:   

    故乡人民的端午情怀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在不知不觉中,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即将来临了,这是不同寻常、颇具色彩和意味的节目,也是广泛根植于民间,颇有文化特点的节日。对于这一传统节日,大家的认识和感受各不相同,因为他们普遍具有浓浓的传统情结,也是端午节日的崇尚者,面对传统习俗和文化,唯有深入其中,执着追求,有所理解、认识或感受,把握特点,才能充分体会到端午的情怀,从而使传统节日更有特点、韵味、文化和传统的,展示浓浓的文化特色,表达心中无限的思念。

    • 端午是永恒的、传统,也是一成不变的,当然,随着时间

    的推移,有关端午的习俗、文化乃至名称、来历等,历来为民间人士乃至专家、学者所津津乐道,虽然社会上有些人已经了解其中的部分知识,但这些显然不够,因其历史悠久,内容繁多,文化和习俗各异,因而端午的内容千差万别,这些都是意料之中的。历史上曾有人说端午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而来的,据资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吃粽子和赛龙舟,均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所以解放后一度时期内,有些地方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民间说法是避邪,是否真的这样,还是心理作用,不得而知,但这一习俗却是一直流传至今的。当然还有其他说法,对此我们暂且记之。当然有关端午的文化也颇有特点和内涵,同样有相当的纪念意义。古往今来,曾有许多文人雅士面对端午佳节,写出了许多赞美或歌颂端午的优秀诗词,这些形式不一,内涵不同,历史和文化明显,端午特点有深有浅的诗句,不仅表达了作者的端午情怀,而且有浓郁的文化色彩,仔细品读,给人艺术般的享受,每每看到这些诗句,不仅想到了端午,而且与作者一样,均有深深的思念和感慨之情,感触较深。已酉端午(元•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端午日(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如今,随着小康社会的进程加快,古城扬州乃及周边一带,传统文化的色彩已经不如从前了,但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乃至行为习惯筀等方面的影响,人们普遍对传统节日和文化、习俗有着浓厚的情结,不仅大力弘扬,有所表现,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令人感受颇深。因此,每到端午佳节,许多人家的端午情结就已经有所展示了,也为此而开展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并为此而忙得不亦乐乎,不仅有物质的准备,还有精神的享受,从而享受节日和乐趣,展示传统文化,弘扬地方民俗特色,感受别样风情,用不同寻常的表现形式展示浓浓的端午情怀,表达人们心中的无限思念。不仅如此,许多扬州人似乎对端午尤其重视,或者说有比较浓郁的端午情思和感怀,他们相信端午,感受节日,了解思念,并借此享受传统习俗和文化带来的趣味和习俗。节日之际,他们想方设法用习俗和物品纪念之,这样的形式由来已久,流传甚广。如四年前的某天下午下班时,我途经主城区某名桥东侧时,一群中、青年女性正围着电动三轮车,大致一瞥,只见车上满是一批红艳艳的小物件,细一瞧,原来是端午纪念品,有香囊、鸭蛋兜子等。还有那段时期某日在早晨上班途中,一中年妇女正在慢车道旁叫卖一批绿色的植物,似乎像是艾叶,有些人已购买并拿在手上,因为扬州人一直有端午节门上插菖蒲、艾叶的习俗,意思是避邪驱瘟,是否果真如此,不得而知。此外,扬州的端午习俗名目繁多,有些至今仍有相当的市场,受到市民的欢迎和关注,他们对这些习俗乐此不彼,比如包粽子、吃咸蛋、尝绿豆糕等,因为这是他们的传统习俗,也是端午情结,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应时应节。例如包粽子,不仅包法和馅心讲究,而且制作过程也讲究,首先采摘或购买新鲜的粽箬,浸泡数小时后,然后剪去宽头一端的边,包上糯米,或加入香肠、或放入肉丁,制作成有馅的粽子,不仅口味别具一格,而且颇受人们欢迎。此外扬州人一直有端午节吃“十二红”的说法,这也是比较讲究的地方,他们在制作端午菜肴时,往往会考虑到菜肴的色彩,一定要选红色或类似红色的菜,如苋菜、红烧肉等。有家庭还自制咸鸭蛋,不仅可作佐餐之用,而且其蛋黄也可算作节日菜肴中的“一红”。此外,端午节的另一部分习俗是防毒避邪,过去较长一段时间,端午时节讲究饮用雄黄酒仍然是部分人的选择。至于用雄黄酒按一定比例加入水中,用来洒庭院,消毒杀菌,虽是习俗,但是否去做,全凭个人意愿。当然扬州人除了上述端午习俗外,还有一些有趣的习惯。如比佩香囊,端午时节让小孩佩香囊,据说有避邪驱瘟之意,而实际并非这样,只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也可用鸭蛋)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由此可见,扬州人对于端午习俗的讲究和兴趣,从这个角度讲,艾叶和菖蒲都是市民喜爱的,更是应时的物品。这些人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而其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此外,扬州人每逢端午时节,还有购买绿豆糕的习俗,其中除了自己品尝以外,还有不少人用于赠送亲戚、朋友,表达心意,且绿豆糕既是颇具特色的食品,也是时尚的礼品。同样在端午时节,曾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扬州的不少人家,不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的家庭,他们均有在端午节前后购买以虎头图案为主的小挂件给自家小孩子或是以此相送亲戚的小孩子,他们认为这不仅是传统习俗,也是时尚且好玩的一种东西,真是一举两得,且小孩子们挂起来后,确实好玩,富有童趣。

    当然,端午习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已经消失,有些不再风光,只能存在于一代人的记忆之中,每到端午时节,这些内容就会像电影一般浮现眼前,令人感慨万千。

    定稿日期:2020年05月27日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