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怀的父爱……
(以此稿为准)
“再逢纪念之时,睹物思人相宜,斯人早就过世,音容颇有记忆,传统不能忘怀,体现更有意义,感受依然强烈,父爱难以忘记。”在每年的清明节等特殊纪念日前后,面对窗外天高云淡,或春光,或秋色,或寒冬的日子,看着不断变幻的景色,本人则别有一番感慨在心头。此时回忆曾经经历的往事,尤其是与父亲接触的日子里,感觉有所不同,颇为耐人寻味,若用文字深切表达或回忆特殊的父爱,是十分有意义的,也是不同寻常的。
在每个纪念日之际,我的思绪往往不由自主地回到曾经风轻云淡、祥和愉快的日子,尤其是与父亲生前有所接触和了解,更有所感受父爱的日子,他的为人和工作、生活中的点滴往事,虽不是轰轰烈烈,却是情真意切,难以忘怀,每每回忆起,则别有感慨在心头。我的父亲生前是“勤劳诚实、朴实无华”的人,也是善于吃苦,认真对待工作的人,他一生都遵循吃若在前,享受在后的原则,一旦遇到苦和累的活计,他总是走在前头,毫不畏惧。母亲生前有次曾对我讲:你父亲不简单,真能吃苦,曾经有次,他挑着一担“奴底砖”(音),从扬州一直步行回家,其间吃了不少苦,常人难以想象,确实不简单,令人为之感慨,亦为之感动。父亲生前虽然话语不多,脾气也不是特别好,但为人老实、本份,从不计较得失,总是以宽厚的心态对待人和事,只是遇到与他不同看法或意见相左时,他往往有点不服力或有点“毛”。比如若干年前,曾经有一次,好像是父亲和我与哥哥在家中闲聊,当聊到有关台海问题时,我们的意见与其不一致甚至相左,鉴于此,父亲顿时显得很不高兴,然后生气地譬口而出:就你们弟兄两个去吧。但我们比较了解他的个性和特点,因此,也没往心里去,当然也没有任何的计较。过后照样与其和谐相处。
父亲生前长期在服务行业工作,这是一项繁重而枯燥的职业,社会地位不高,且劳动强度大,每天与很多不同身份、职业、习惯和特点的人打交道,不仅需要过硬的服务本领,而且还需要良好的心理及平和的心态,同时必须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这样才能随时发现问题。因此,有段时期内,若是恰逢他休闲在家,或是其心情好的时候,他会情不自禁讲出亲身经历有关工作中的趣闻轶事。比如过去少数时刻,极个别客人有时会自作聪明,他们以为服务员不注意,从而有意识将浴巾裹在身上,然后再用衣服遮挡,试图混出去,但最终仍逃不出服务人员的视线,及时发现,从而使企业财产未受到损失。还有当客人来的时候,尤其是一些陌生的客人,此时定要注意观察,对其外部特征及服装色彩、鞋子款式、特点等有所识别,防止有人无意中穿错衣服或鞋子而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对于部分老顾客,更要了解并掌握其特点和习性,有些人喜欢什么时候来,喜欢什么位置,须提前预留,还有极少数老客不习惯叉衣上钩等,对于这些看似微小的事情,若要有所了解,并非简单,而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即使如此,工作过程中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同样十分重要,有时客人一个简单的手势,服务员往往就能心领神会,他们似乎“心有灵犀一点通”,其实是丰富经验和理解能力的体现。然而,面对多少年如一日的平凡工作岗位和环境,父亲始终不忘初心,执着坚守,默默奉献,不知疲倦,为人低调,平凡中透出刚毅。他为让子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直在默默地耐心等待良机,为此他主动提出延迟办理退休手续,功夫不负有心人,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在他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之下,难得一遇的良好机会终于“等到了”,也及时“光临”了普通人家。面对国家的相关政策,他不仅及时办理了退休手续,而且使符合政策的子女如愿顶职工作。当我步入工作岗位后,父亲仍然没少关心我,他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态度。工作第一年,我有幸与父亲一起共事,虽然时光有限,记忆却是深刻的。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关心他人是习惯,因此,作为职场“老人”,他不仅在技术方面给我悉心指导,还在生活中多方照顾,让我很快适应了全新的环境。那段时期的中午,他总是在烧好饭菜后,主动叫我吃饭,菜肴虽不多,但颇有家常风味和特点。对此,我在品尝的过程中已充分感受。后来他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真的不简单,令人敬佩。
修正日期:2019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