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情依旧

    类别:小小说 作者:华工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9/20 16:18:16 网友阅读:3128次 网友推荐:3次  字号:   

    情依旧

    一、萌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张华考上了一所部属大学。刚上大学,高中的同班郑雅给他来了封信,张华也回了信。郑雅考进一所重点大学,比张华所在的大学还要高一档次。相隔千里男女同学的来信自然带有恋情的萌动,张华心里明白对方来信目的。后来张华没有主动给对方回信了,不是不想发展成为恋人关系,而是条件不具备。张华给自己设了一道人生轨迹线:先读好书,找份好工作,然后再找对象成家。五年大学很快就结束了,大学毕业国家统一分配,张华被分配到南京地区。于是兴冲冲给郑雅同学写了封信,想重拾当年萌动的恋情。很快收到对方回信,她分配在杭州工作,并告知张华她和她大学的同学毕业后就准备结婚了。张华这才如梦方醒,悔不当初自己的幼稚思维使萌恋成了泡影。

    张华被分配到南京郊区一家大型国营重工业单位工作,职工众多,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要在这样环境里找到一位合适的姑娘为伴侣并非易事,而张华又显得内向,就更难了。好在企业要新招三千多员工,大部分是插队知青和待业青年,肯定少不了大群年青姑娘。因新招员工众多,和张华一样都被安置在临时搭建的单层简易宿舍里。一下子在原空旷的荒地里建起了一座庞大的新员工宿舍区,其中有数幢是女工宿舍。张华所住宿舍位置是所有员工上下班必经之路,大群男女会从张华的视线中一幕幕飘过,如同观看幻灯片似的,张华会情不自禁将目光注视在年青女工身上。她们虽然身着式样统一并不合身的工作服,但掩盖不住年轻灵动充满青春活力的身影。周围的世界一下从单一的黑白变成五彩缤纷的彩色,太美妙了,终于送别了清一色的男人世界。但找不到沟通机会,张华只能饱眼福而已。时间一长,到了上下班时间张华索性关上门,落得个眼不见心不烦。

    二、情缘

    转眼一年过去了,张华仍孓然一身。一天,张华的师傅相邀下班后去他家,张华点头答应。师傅家之前已去过几次,都是工作上的事情,师傅郑重其事邀请张华去他家还是第一次。晚饭后,张华按约来到师傅家。双方落坐后,师傅开口就问张华有对象没有?张华回答:没有。师傅接着说:你师娘单位有位姑娘,原是南京插队知青,我看你们二人还是蛮般配的,安排时间双方见个面,双方都有意就交往,不同意就当没有这会事。师傅说话简洁明了,完全出于对张华个人事情的关心,张华没有犹豫,欣然答应。张华回到宿舍后久久不能入眠,心里忐忑不安,以前那是纸上谈兵,现在要面对面了,这可是第一次.想到这里心跳加快,不知要见到的是不是每天经过自己门前的其中一位姑娘。

    没过几天,师傅告知张华双方见面的时间,地点就在师傅家,男女双方都熟悉的地方。张华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几分钟到师傅家,谁知女方已在师傅家了,可见双方对首次见面的重视。见到面前陌生而又似曾相识的姑娘,张华的心怦怦直跳,那不是每天经过自己宿舍门前其中一位吗。看得出女方年令不大,刚二十出头,脸上还留有汗毛未脱的稚气,但必竟插过队,经历了风雨,显得比同令人沉稳。经双方自我介绍,她叫桑红,二十岁,南京市人,中学毕业赶上插队落伍到苏北盱眙农村,回民,信奉伊斯兰教。说起话来面含自然笑靥,软糯的中低音,不急不慢,心平如镜,字字句句都表达得清清楚楚,坦诚,没有多余话。细嫩白净的皮肤,细长稠密的双眉如同展翅飞翔鸟的双翼,从眉弓边缘一直伸至眉心,长长的眼睫毛盖过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大号双眼皮,微向内凹眼框,高高的鼻梁,乌黑微微带有自然倦曲浓密的长发,肉乎乎圆脸下方配着一张不大不小的嘴,红润略向上扬的嘴唇更显得青春阳光,素颜相示,没有半丁点点缀,这长相看上去与西亚、新疆少数民族姑娘没有多少差异。中等身高,上下匀称丰满的身姿,穿着朴素,一身浅蓝色的卡面料青年装外套,白色内衬衣衣领翻盖在外衣领上,脚上穿着一双塑胶底方口带扣带布鞋,穿着打扮还带有当年苏北农村姑娘独有的韵味。张华略显沉思。这时,师傅似乎猜测到了张华的心思,开口说道:桑红虽是回民,是个很好相处的姑娘,平时只要注意尊重回民的礼仪,对双方生活不会带来多大不便。是啊,只要二人合得来,爱完全可以跨越民族和宗教信仰,是不会影响二人相处的,在南京回汉通婚很普遍。双方经简短交流,看着面前朴实善良的姑娘,张华心里对双方不同民族的顾忌被完全打消掉了,一股爱的暖流迅速在张华全身扩散开来,曾经萌动过的爱情火种此刻被点燃了。桑红看上去平静如一潭池水,但从她脉脉含情的眼神和潮红的脸夹里,显露了她的内心世界,她也心动了。此次见面,在二个年青人心中播下了爱的火种。

    三、相恋

    只凭男女双方和媒人是不能确定双方关系的,还必须经女方家人认可。桑红有兄弟姐妹五人,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她是老幺,哥哥一家在湖北工作生活,其中二姐从军为官,尚未成家,是家里的主心骨,父母亲都已退休。举行一家人的相亲活动并非易事,好在国庆节临近,有了一大家人团聚的机会。好不容易等到国庆放假,张华一大早起来,到当地农贸市场采购活鱼、活虾、活鸡、土鸡蛋等适用的当地农副产品,坐头班车赶往南京市区。张华所在单位距南京市区近70公里,保证这些活货安全抵达桑红家,这是首要任务,如果这些活货出现问题,那只好倒掉,是绝不能拎进对方家门的,否则会铸成大麻烦。张华对此做了精心准备,买了一只大号塑料桶,取了干净池塘水,将活鱼、活虾养在桶里,将2只尚未打鸣的仔公鸡装入纸箱。张华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路了,途中时不时打开桶盖看桶内鱼、虾是否安好。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通往桑红家的南京市七家湾路。张华对自己所带的活货作最后一次检查,一切安好,一颗悬着心落了下来。这些农副产品虽值不了多少钱,却装着张华对桑红和她家人的深深情谊,称得上是礼轻人意重。步行不到10分钟就到了桑红家,第一个出来迎接的当然是桑红。路上不出意外,桑红能正确推测出张华到她家时间,她回家是经常坐这班车的。见张华拎了这一大摞活鲜货很是惊讶,说道:“你将那边的农贸市场都给搬来了。”说话间桑红将张华让进了她家的堂屋。这是一幢老旧的单层砖木结构民居,前后二进,大小五间,中间还有一个小院落,院落里阳光雨露滋润下的几盆花草长得郁郁葱葱,房子不高,屋檐距地面约2米来高,里里外外一色青砖铺就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南京市区能有这样一处有天有地的住宅实属难得,感觉相当温馨。张华一米八身高,进屋时条件反射似的将头向下低了一下,桑红见了抿嘴微微一笑,好象在说:不会把你挡在门外的。听到张华和桑红的说话声,一家人都来到堂屋,桑红忙不迭地将家里在场成员一一向张华作了介绍。当时在场除了桑红还有另外七人,分别是桑红的父母亲,三位姐姐,哥哥和嫂嫂,桑红一大家主要成员都到齐了。这是一场经充分准备而隆重的“面试”式相亲会,“眼见为实”吗。张华虽参加工作才一年多,却经历过二十多年贫穷生活的磨练 ,古铜色的皮肤,五官端正,宽肩窄腰,结实的身躯,一副好身材,显得青春活力。诚恳、朴实、勤奋、书生气都写在他的脸上和身上,没有半点遮掩。在单位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跟班技术员,还没有出人头地的光环。在桑红家整整待了三天,一场相亲面试结束。临走时,二姐对桑红说:“你与张华一同回单位吧,不送了。”就这么一句话表达了一家人对二人建立恋爱关系的认可。家里所希望的找一个为之放心诚实的青年与桑红为伴,张华算得上是合适的人选 ,且这几天也见证了二人亲密相处。能不能实现人生的蜕变,今后靠他们自己奋斗了。

    回单位后,二人默默相处,很少有人知道他俩是一对情侣。不象有些青年男女朋友双双出没在电影院、茶馆、饭店,勾肩搭背狂大街,进旅店,时分时合,招得路人皆知。他俩的恋情相当独特,每星期由师傅、师娘安排在师傅家相聚1小时。那个年代,电话还是稀罕物,手机闻所未闻,师傅家一双未满十岁的儿女成了张华和桑红双方相会的各自联络员。二人性格相近,守旧、偏内向,好沟通,共同语言多,每周1小时相聚对他俩来说甜蜜而短促,总有说不尽的话,舍不得说再见。如此相处,多了一份期盼,没有腻烦感,加深了情感。二人的感情越来越深,都渴望着下一次相聚的到来。

    四、情变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晃二人已相处相爱一年多,桑红也快到法定结婚年令,该商量结婚大事了。一天,和以往一样,二人相约来到师傅家。见桑红低着头进来,径直走到张华对面坐下,既不目视对方,也不向对方打招呼 ,一反常态,敏感的张华感到不正常,出了什么事让桑红如此反常,张华心里忐忑不安。自从二人确定恋爱关系以来,二人相见都紧紧的靠在一起坐 ,桑红自然地将整个上身依偎在张华身上,用圆润肉呼呼手臂紧紧搂住张华的腰,一股暖暖的女人味会瞬即浸透张华全身,把心照得华美透亮,此时连周边的空气也是香甜的,找到这样的女人是男人的福气,张华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着憧憬。而桑红每次与张华相会何尝不是同样的心情,感到整个世界都是金光闪闪,心里暖洋洋的。沉默片刻,张华开口问道:“出什么事了?”桑红微微抬起头,刹那间二行晶莹的泪水从桑红眼中夺框而出,纷乱如雨,不停跌落在地上。桑红哽咽着从嘴中吐出一句话:“我们不能在一起了,因你的家庭成份是中农,而我的家庭成份是工人,家里人是不会同意我俩结合的。”如晴天里一声霹雷,震得张华六神无主,嘴唇不停颤抖,说不出话来。又是家庭成份作祟,张华心中的痛与愤愤不平再次升起。多少次因家庭成份,他的人生道路上一次次受阻,上高中时,因家庭成份,户口进不了城,不能享受城中居民供应粮和国家助学金;考大学时,因家庭成份,报考志愿受限制,硬是凭张华学霸成绩进了大学门;大学毕业分配工作时,因家庭成份而被边缘化,捡拾别人不愿去的偏远单位就业;进大学就写入党申请书,因家庭成份,迟迟入不了党;而今又是因家庭成份竟要与自己恋人分手。想到这些,张华心中只有痛与愤懑,这太不公平了。中农不属于“红五类”,被列为团结对象,而唯成份论在当时每个人心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也成了张华挥之不去的隐形,桑红是迈不过这道唯成份坎的,何况家里还有一个“非红不嫁”的军官姐姐把着关。张华和桑红虽然面对面坐着,近在咫尺,但此时已被一道深不见底无形的鸿沟给生生分开了,从今以后他们就如同陌路,还多了一份人生的忧伤。桑红伤心的眼泪,也许是对这段恋情的悔恨,也许是对这段深深付出的恋情不舍,也许……。双方都是初恋,此时痛苦的心情只有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情感才能体会得到,难以言表。这不同于张华上大学时的那件萌恋,纸上谈兵,如同小孩过家家,双方都不会上心,而这次却成了张华终生难以忘怀的情结。张华面对这突如其来来的变故竟说不出一句完整话,说了也是白说。恍恍惚惚起身出了师傅家的门,听不清师傅在向他呼唤,背后仍传来桑红不停的抽泣声。张华太喜欢桑红了,二人心相印,都视对方为知音,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对方身上。张华不敢相信面前的一切是真的,内心无法平静,失眠成了常事,二人相处一年多的美好时光,象电影似的一幕幕在脑海中呈现,他无法接受这段失败的初恋。过了三个月,张华给桑红写了封信,倾诉自己三个月来所承受的痛苦和自己对桑红深深的爱,希望能重归于好。很快收到了桑红的回信,她在信中说道,读了张华的来信让她潸然泪下,想不到已分手三个多月还默默爱着对方,让她感动、难受。让张华同样想不到是桑红仍时刻关心着张华,对张华生活、工作中发生的点滴事情都了如指掌,信中字字句句仍充满着对张华的爱,张华深受感动,原来桑红与自己一样并没有忘记二人那段刻骨铭心的恋情,分手时的哭泣是她对这段恋情的不舍。但家庭成份是无法改变和逾越的,重拾爱情已无可能。自此之后,张华再不想去打扰桑红,将爱埋在了自己心底。

    五、偶遇

    张华是个勤奋且有聪明才智的人,立志通过自己的奋斗改变命运。不久,张华调入公司技术部门工作,他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发挥,接连为公司解决道道技术上难题,有些被当时冶金工业部立为全国推广应用技术项目,获得了从部、省、市、公司多项荣誉,在全国科技杂志里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很快就成为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入了党,又被提拔为有二千多员工的分公司副总经理,后又升任总经理,成为总部当时最年轻的分公司领导。张华事业一帆风顺,蒸蒸日上。不知何年,唯成份论已成了过往历史尘埃,消失得无影无踪,张华感到一身轻松。但已三十而立的张华仍过着三点一线的单身生活,他被一张无形的情网束缚,无法摆脱,关心他的朋友、领导纷纷给他介绍女朋友,多名异性向他示爱,给他写情书,但张华却始终无动于衷。他的情感世界如同北极的坚冰而又被真空绝温层与外界隔绝,外面再高的温度也无法将其暖化。他的心仍被桑红牢牢占据着,妄想有一天能找到和桑红一样的知音,千古难觅啊。这时的桑红已调到南京市内某单位工作,她在给张华的信中说过:她要离开这伤心地。桑红想必也知道张华目前的一切,因她的哥、嫂已从湖北调到张华所在公司工作。那年,张华被总部选派到南京青年干部学院深造,时间一年。一天,张华搭乘去南京市区的班车,找到座位坐下,抬头一看,坐在对面的竟是几年不见的桑红,她肯定是到她哥哥家来的。四目相望没有声音,二人的性格都喜欢将心事深深埋在心底的人。还有一个男人呆呆地坐在桑红相邻座位上,这二人一路上话不多,没有那种恋人亲昵举动。男人应该是桑红的丈夫,桑红已成家了,张华心里这样猜想。一股五味杂成涌上心头,昏昏沉沉张华竟坐过了站,抬头向桑红的座位望去,早已人去位空。

    这一偶遇让张华再次陷入思绪混乱之中,又失眠了。一年学习结束,张华打算离开自己辛苦打拼了多年的伤心地,怕在公司再遇到相见又怕见到的来她哥哥家的桑红,触碰到自己埋在心底的情感世界,但调动工作找一家合适的接收单位并非易事。一天,张华的老乡跟他说:“你想调回老家工作吗?我的高中同学在你老家政府部门做事,我帮你联系一下。”张华并不想调离南京,南京毕竟是省会所在地的大城市,而张华老家只不过是风景旅游小城,重工业是张空白,很难找到与张华专业对口的工作单位,要不然毕业时就可要求分配到老家工作了。对老乡的好意张华当面没有拒绝,也没有将老乡的话放在心上,更没有向总部提过请调报告,后来碰到老乡也没有提起这件事,一切还是自己想想而已。过了二个月,总部党、政一把手突然找张华谈话。难道工作岗位又要变动?以前工作岗位变动从没有总部党、政一把手一起来找谈话这码事。没等张华多想,对方说道:“你老家劳动部门发商调函来了,调你到劳动部门工作。从企业进政府机关工作是很难得的机会,但公司也需要象你这样的年青干部,去还是留今天特来听听你的意见。”这事情来得太突然太意外了,显然张华没有做好这方面的思想准备。留下要背负失信之嫌,不好向老乡和老乡的同学交待,真的要离开心有不舍。权衡再三,张华决定离开,不做失信于人的事。

    六、情未了

    张华离开了自己充满过激情、付出了青春年华而又带给他伤心之地,来到老家政府机关,做起了行政监管工作。一天,原公司一熟人来电话,说公司组织一批人到普陀山旅游、朝圣,帮忙给他们当个向导。张华早有心里准备,公司肯定还会有更多人会来。普陀山是全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不要说在国内,在国外都有名气,尤其东南亚一带信奉佛教国家。与公司来人一照面,发现桑红的嫂嫂也在其中。张华与桑红的嫂嫂作了简短交谈,要了桑红联系电话2023567,这是张华离开公司时想要而没有要到的。送走了公司这拨人,张华就兴冲冲按号向桑红拨打电话,回音是“号码有误”。仔细一看是个七位数号码,南京是八位数,不加区号再拨,原来是公司来人住的宾馆号码。是桑红嫂嫂忙中出错还是故意为之,无从知晓。自此之后,张华再也无法获得与桑红联系的机会。桑红唯一留给张华的是二人分手三个月后那封字迹工整秀美字字句句都充满爱的回信,张华隔段时间就会拿出来看一遍,见信如见人,心中感情依旧。

    一年又一年,那封保存完好无损信的纸张已泛黄。唉,分手都近半个世纪了,张华也已退休,退休后尽自己所能仍在为企业服务。在企业跌打滚爬多年的张华,深知企业生存艰难,在政府机关工作时就将为企业服务融入监管工作之中,与不少企业建立了深情厚谊。在张华心中桑红仍是半个世纪前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而不是年届古稀、步履蹒跚的老奶奶,如有缘相见,带给他的还是和当年一样满满的幸福,相信爱是不会随着时间老去的。

    时间不能倒转,人生不能重来,张华这一生对桑红深深的爱只好埋在心底,最终会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相隔千里之外的桑红是否仍象以前一样深深爱恋着张华,对张华来说已无关紧要了,一生中有这么一段深深的爱和被爱的经历就知足了。张华喜欢看书,偶然会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诗。其中一首《秦淮秋月夜》的二小段诗反映了张华对桑红执著的爱,诗句如下:

    常忆秦淮秋月夜,难忘惜日挚友情。

    虽是年少往日事,旧景未忘白发人。

    又见中秋月圆夜,往事已越四十载。

    金陵遗梦谁人知,云散雾尽情依旧。

    不管是张华寄托深情的诗还是埋在心底近半个世纪的心里话,相隔千里之外的桑红恐难看到听到了。

    张华的恋情结局让人唏嘘,张华的痴情令人同情与不解,历史就是这样 ,终会有人成为历史某种产物的牺牲品,甚至搭上性命。张华常自我安慰能平平安安活着,庆幸自己几经生死边缘而平安无事,以此来慰藉自己心中失恋之痛。望着张华渐行渐远的背影,从他所留下的望不尽头长串脚印里,似乎在告诉人们,他仍在寻找与桑红那段久远的恋情。回忆曾在湖水明秀,垂柳依依,水弄山影,丹桂飘香的月圆中秋佳节,和桑红家人共游莫愁湖的情景,围着莫愁女洁白无瑕的雕像,听人讲莫愁女凄美爱情故事。到他们初恋始发地,那座南京边远静谧小镇,重温与桑红那段纯洁恋情。直至天边,找回属于自己的真爱。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