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交流QQ群:131705431
  • 文苑首页 >> 随笔 >> 文章正文
  • 粥事

    类别:随笔 作者:木道长 给他发短信 日期:2018/1/6 15:49:38 网友阅读:1150次 网友推荐:2次  字号:   

    在说今天的粥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很有意思的神兽。《山海经·北山经》对于它有这样的记载:“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吕氏春秋·先识览》则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没错,这个很有意思的神兽就是:饕餮(tāo tiè )。

    饕餮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它是一个资深的专业吃货,据说这个家伙就没有不吃的东西,吃到最后没有实在是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供自己吃的了,这货竟然开始吃自己。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自己吃自己。吃到最后,饕餮把自己吃的只剩下了一个头,实在是没法再吃了,这才罢了。

    最终饕餮死了,被自己贪嘴给撑死了。

    饕餮虽然死了,但它却永远活在了人们的心里。在古代,北方有很多少数民族把饕餮当作附身符。他们把它的图纹刻在器具、食皿上,认为这样就可以借助饕餮强大的力量(恶意的揣测应该是在吃的方面吧),不被其他猛兽所吞噬。于是乎这个吃货就变成了神兽。

    书归正传,今天要说的是粥。之所以想起来说说关于粥的一些事,还是因为早上吃了一碗有点诡异的咸鸭蛋味的白米粥。中国人吃粥的历史源远流长,关于粥的最早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直到2500年前粥才有了药用的功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就记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古代治痹症的汤药名)治齐王病。在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更是说到了:“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粥的食用与药用的两大功效高度融合,让粥从此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粥拥有能解决温饱和用于食疗的两大功效,关于这一点,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深刻地融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只要你打开搜索引擎,输上关键字,立马就会有很多种各式各样各具功效的粥方,比如说什么山药粥啊、南瓜粥不仅存在在人们的生活中,还被记载在文人骚客们的笔下。

    苏东坡便写过《豆粥》:“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萍齑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干戈未解身如寄,声色相缠心已醉。身心颠倒自不知,更识人间有真味。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南宋诗人陆游也专门写过一首关于粥的诗《粥食》:“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可谓是深得粥的滋味。到了元代,宫里的太医忽思慧在自己毕生心血《饮膳正要》一书中,就收录了几十种粥方。如羊脊骨粥:治下元久虚,腰肾伤败。羊脊骨(一具,全者,捶碎),肉苁蓉(一两,洗,切作片),草果(三个),荜拨(二钱)。上件,水熬成汁,滤去滓,入葱白、五味,作面羹食之。羊骨粥:治虚劳,腰膝无力。羊骨(一副,全者,捶碎),陈皮(二钱,去白),良姜(二钱),草果(二个),生姜(一两),盐(少许)右水三斗,慢火熬成汁,滤出澄清,如常作粥,或作羹汤亦可。猪肾粥:治肾虚劳损,腰膝无力,疼痛。猪肾(一对,去脂膜,切),粳米(三合),草果(二钱),陈皮(一钱,去白),缩砂(二钱)。上件,先将猪肾、陈皮等煮成汁,滤去滓,入酒少许,次下米成粥,空心食之。枸杞羊肾粥:治阳气衰败,腰脚疼痛,五劳七伤。枸杞叶(一斤),羊肾(一对,细切),葱白(一茎),羊肉(半斤,炒),右四味拌匀,入五味,煮成汁,下米熬成粥,空腹食之。而在明代李诩所著《戒庵老人漫笔》一书中更是记载了一例“神仙粥方”:“神仙粥方,专治感冒风寒暑湿之邪,并四时疫气流行,头痛、骨痛、发热、恶寒等症。初得一二三日,服之即解。用糯米约半合,生姜五大片,河水二碗,于砂锅内煮一二滚,次入带须大葱白五七个,煮至米熟,再加米醋半小盏入内,和匀,取起。乘热吃粥,或只吃粥汤亦可,即于无风处睡之,出汗为度。此以糯米补养为君,姜葱发散为臣,一补一发,而又以酸醋敛之,甚有妙理,盖非寻常发表之剂可比也。屡用屡验,不可以易而忽之。”粥、皮蛋瘦肉粥、小米粥、八宝粥、燕麦粥、红豆粥、海鲜粥等等。

    粥不仅在民间被广泛食用,还登上了皇家贵胄的餐桌,只不过做法变得更为讲究一些。

    据史料记载,粥是清宫常备饭食之一。生活在紫禁城里的皇上和娘娘们几乎每天都离不开粥食,每次进膳时,御膳房都要预备四样粥。康熙二十八年,因天气暑热,帝日惟二膳,只进薄粥。到了乾隆帝,宫中提供粥的品种很多,并按照不同的时令供给宫中的贵人们进食。而宫里面做粥,一般先要有专人泡米挑米,煮粥的时候,先用铜制器具煮水,待水开之后过滤一遍,再移到银制器具中熬煮。

    到了民国,吃粥在权贵中依然颇为受宠,据说袁世凯就很喜欢吃粥。有一次袁世凯故意在吃饭时召见内阁成员,当阁员们来到他的住所时,只看见大总统他正端着一碗小米粥,就着一条红烧鲫鱼吃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从一个佐料瓶往碗里倒些什么。内阁成员见了,都赞道:“总统生活这么俭朴,我辈值得仿效。”事后,袁世凯身边卫士告诉大家:总统吃的是西北上等小米,且都是一粒粒精心挑选出来的;那鲫鱼是有名的洪河鲫,为了保鲜,是专门放在猪油里从千里之外的河南运到京城的;就是那佐料,也是东北的千年老山参和鹿茸做成的。这样做出来的粥,大总统一顿享用的都够平常百姓之家喝一年白米粥的了。统治阶层都如此这般,政治又怎能清明,国家又怎能富强,民族又谈何复兴。正如法国政治家博洛尔在著作《政治的罪恶》中所说的那样:“简朴和适度的饮食,一种正常的生活和庄重节制,这是防止政治腐败最好的防腐剂。”这样的粥,滋味又是别样了。

    有人说粥中滋味寡淡,然而就像明代张方贤写道的那样:“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儿女细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

    本文评论 (共 0条)


关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