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云:
统一六国秦嬴政,
徙木立信栎阳城。
卫鞅变法犹可鉴,
取信于民国兴盛。 在阎良的石川河与清河之间有一先秦之古城“栎阳”,它是先秦的古都,也是商鞅变法的起源所在地,成功所在地。相传秦孝公时期孝公重用卫鞅(商鞅),卫鞅欲变法图强,却恐天下人对他有非议,尽管法令已定拟好却未公布于天下,主要是怕百姓不信任与他,于是他在栎阳城市场之南门,竖立了一根三丈之长的木柱,并告知人们:如若有人将此木柱移至北门,便赏十镒(一镒等于今天的二十两,也有说二十四两)黄金,百姓听后感到惊讶而不相信,自然无人去移,这时他又说:如若有人将此木移至北门赏黄金五十镒。便有一莽汉上前将木柱移至到了北门,他便立即赏给了莽汉五十镒黄金,以表明他没有欺诈和失信。最终因诚信颁布了新的法令,也使其变法成功而使秦国强大起来,最后统一了六国。这个故事不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诚信赢天下”吗? 是的,诚信可赢天下,诚信是立国之本;诚信是立法之本;诚信是立业之本;诚信是为人之本.......纵观天下,不管是党纪,国法乃至于民间的契约、合约、协议不充分说明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都是要求诚实守信的具体表现吗?不正是对不诚实守信的制约吗?就我们行业来说,如:公路建设中的各种招投标合同;公路养护中的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合同。路政管理中如:超限超载运输,在超限超载通行证中就很清楚的说明“监护人员应认真核查,如遇车辆实际装载与通行证不相符的,该通行证作废并责令停驶,记入超限超载黑名单”,当然各行各业都有诸如此类约定守信文书。这些恰恰说明和彰显了诚实守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及至一个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以说:纵观古今,从商鞅变法秦统一六国之强大,再到我们习总书记提出“强国梦;八项规定;反腐倡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的今天,及其重要的显示了“党无信则衰,国无信则倾,人无信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