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期刊大全 >>社会科学>>历史与地理

历史研究(不收版面费审稿费)(Email投稿;官网投稿)的期刊点评

返回该期刊 我要点评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2/26 11:13:58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历史研究。需要回答大家都比较关心的历史疑问,需要这些回答可以经得起所有质疑。而不是自愈自嗨,不敢跟普通人辩论的历史研究成果。

鹿困森林鹿困森林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2/26 13:25:07 回应:

嘉哥回来了!

1111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2/27 10:00:38 回应:

欢迎嘉哥,其实这里需要你,真的,我支持你。

新用户(ID:214697)新用户(ID:214697)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2/27 17:32:22 回应:

向嘉哥学习,发历史研究

铁道队铁道队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7 18:34:05 回应:

哪来的傻子?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3 3:15:01 回应:

我是不傻子,你首先指出来我说的哪一句话不对再说?你连我的哪一句不对都没有找出来,就说我是傻子。你自己觉得你这样说话。是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哦(´-ω-`)哦(´-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7:07:23 回应:

第一,这是个是看网络小说看多了;第二,这个人是专业的网络喷子。这是我的观点,如果你要反驳,请拿出论据加证据来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24 17:13:39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我说的话都是结合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深挖古人留下的这些文字资料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又是如何流传下来的。然后才能分析出来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我在这里说一个自己研究的结果,我国先秦时期那么多的文献资料。都是古人实实在在写在竹简,木渎和丝娟的书面文字,而不是所谓的传说,第一,古代中国制作出来这些书写材料很容易,古代较大的家族祭祀祖先,都会书写祖先名号,记录歌颂祖先的歌词。第二,古代各地语言不通,如果没有文字做载体,靠口口相传,我们根本不可能保留下来这么多,而且是全国各地的文献。 不过这些文献,到底含义是什么?我们要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来分析,请不要想编剧老师那样,扯故事。

新安长新安长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19:11:12 回应:

管理员能否处理下?该用户所发大量内容与投稿、审稿信息点评毫无关系

leilei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20:16:55 回应:

建议管理员处理下,让大家安心看点评

万维管理员万维管理员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21:25:32 回应:

您好,荆老师,非常敬佩您的探求和学术精神!但咱们这里是期刊点评栏目,是围绕投稿就期刊相关情况进行信息交流和经验分享的空间,主题与深度学术交流不相符,也缺乏交流场景。一个不成熟的建议供您参考:如果您论据充分,可以整理成文投稿给对应的刊物进行学术争鸣;如果尚不成熟,可以到历史类或知乎等内容平台上进行交流,找到合适的地方距离问题的解决就更近了一步,祝您早日成功!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5 8:51:50 回应:

我遵守管理员的规定,以后再也不发了,首先,我的论据完全成熟,都值得推敲,经得起大家批评,都符合当时社会情况,只是我只说了重点,有些明显的,大家共知的论据没有说罢了,我使用的词语并不深奥,大家觉得逻辑不通,可以指出来呀,比如,我说杨善群老师说的姜太公在河南,在山东的活动,我提出疑问,当时的社会情况,一个人,一个家庭,能够有这么多的活动吗?就算是有这些活动,有没有史官,把这些都记录下来,还是口口相传,可以传几百年?大家也可以批驳我说的话。谢谢大家,我不会再发言了,

哦(´-ω-`)哦(´-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9 17:12:11 回应:

这个观点我们村口的老大爷都知道,谁不知道书写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有着极重要的作用。拿大家都知道的观点去喷整个学术界,看来你是真自卑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23 17:22:50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我这个是臆想吗?虽然写的不多,但是。都是后面带着论据的,他们虽然罗列了那么多东西,杨老师把那些罗列出来的资料,总结为姜太公的个人活动,他拿出来一点相关依据了吗?我说是姜太公祖辈率领部落的事迹。都拿出了许多依据,如果你觉得不对,可以来讨论,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7:26:53 回应:

大家可以说,文献里那些姜太公在河南,山东的活动,是姜太公个人事迹,还是祖辈率领部落的活动事迹,可以拿出来论据辩论。

SMELLYSMELLY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7:35:07 回应:

是臆想吗?是的。 你的观点我并不想了解,只是说评价科研成果是需要资格和门槛的,你大概不会有了。 如果想发表见解,评论区不算是恰当的地方,不过也是你的自由,但是无端攻击别人的观点,殊为无礼。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8:10:11 回应:

说文章错误就是攻击吗?凡是发表的文章,都是完全正确吗?难怪中国文化不自信,原来都是经不起讨论的科研成果,有理论可以拿出来批驳我,

SMELLYSMELLY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8:45:16 回应:

学术研究自然可以评价,我的意思,直白地说,是你不配评价。好了我溜了。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9:22:14 回应:

我说的不对,你可以拿东西来批驳,目前为止,你没有一句理论说出来,我的理论不符合逻辑,可以指出来,我愿意接受,

leilei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9:21:24 回应:

专门注册账号向您请教,荆老师,历史研究是一门科学,不能来自于臆想,必须经得起推敲和论证,有文献支撑,合情合理,内容自洽。如果您有不同意见可以写出文章来争鸣,不要臆想出来个结论当成事实真理,那是臆想、武断。好的文章、好的论点总是可以发表的,不要因为自己被拒稿就埋怨他人、埋怨刊物。如果不能发表还是您的文章、观点有问题,不够优秀。民间科学家、民间书法家走的就是这条路,书法有传承、学术也有传承,您压根都不在传承序列里,说的都是外行话,让人不屑,有时间好好生活、好好学习,别为难自己。正如鲁迅说,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很充实,当我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感到了空虚。不知您是否理解,好好享受生活吧,少做梦,多走路。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2 20:12:13 回应:

我说的话都是有依据的,如果你知识有限,那一句观点没理解,可以提出来,我给你解释。拿出来更多理论教你。或者你拿出来你同我不同的结论来,大家辩论。你说了这么多,除了攻击我,你连自己的理论都没有说出来一句,也没有说出来我哪一句不对,怎么辩论???

铁道队铁道队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5/15 12:46:14 回应:

农民工荆哥棒棒哒!需要你这样的农民工科学家,干倒学院派专家!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23 15:37:44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今天看了《史林》杨善群老师写的《姜太公的籍贯和早期活动》。论证出来姜子牙在今天山东,河南等地的活动历史,并且演义出来姜子牙的许多故事。1935年,毛主席领导的中央红军到了陕南,还没有落脚点还不知道离陕南不远的陕北,就有一支红军队伍。后来,看了报纸,才知道陕北有一个徐海东领导的红军根据地。于是决定到陕北去。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之前,当时有没有报纸?姜子牙会不会那么清楚地知道西岐周文王那么贤明?那时候,山东和河南的语言可以通吗?道路有那么方便吗? 说了这么多,那么,杨善群老师总结的那些姜子牙在河南山东的那些事迹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吗?也不是,这些资料只能说明,姜子牙是一个率领着一个有许多不同姓的家族组成的,有几十个人或者一百多人组成的一个小部落,类似于”后稷”后代公刘,古公亶父等率领部落迁移到彬县,迁移到岐山一样,姜子牙的祖先,也经过这样的迁移,只不过古代语言没有那么丰富,姜子牙祖辈事迹也没有整理的那么清楚,姜子牙祖先许多辈的事迹,后世史官记录转抄写时,没有注明解释,而且古代语言不发达,往往一个部落得到了一个称号,上一个首领使用,后面的首领也使用同一个称号,

SMELLYSMELLY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5:52:30 回应:

平时发一些感想也就算了,一笑而过。但是仅凭臆想攻讦任何一位教授的研究成果,你还没有资格。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6:36:53 回应:

有些老师的文章,错误太明显了。你觉得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姜太公一个人有那么多的经历吗?而且那时候是奴隶社会,一个人不是一个部落首领,必须就是某个部落的奴隶,因为所有人都是必须臣服于一个个部落里,才有人通婚,组成家族,共同生活,共同抚养后代,如果你是一个只有几个不同姓的小部落,你这个部落如果不臣服于其他大部落,别说被大部落消灭,就是你自己这个小部落一直近亲繁殖。也会自取灭亡,何况姜太公一个人,不可能独立生活。姜太公的后代,一直是一个君王,率领他的臣和奴共同生活,他的祖辈,可能也是一个小君王,只是他这个君王势力很小,只能是其他大部落君王的臣,看待历史,要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情况,西周以前,中国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除了首领可以结婚娶外族女人,其他的人,如果是一个人,根本没有部落里的人员跑出来跟你结婚,首先,部落有权利的人不允许,第二,就是你找到媳妇养育后代了,这些后代又怎么跟别人结婚?因为你不做其他大部落的臣或者奴,人家就不可能跟你通婚,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3 17:34:33 回应:

杨老师在这篇文章开头,把羌族跟姜姓,这两个字同样讨论,就完全错误,羌是一个族,跟汉族,回族,满族等一样使用,姜是一个姓,跟张王李赵一样使用,扯羌和姜的关系,估计是杨老师学生写的,

苦逼的科研猪苦逼的科研猪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9:04:50 回应:

学术研究本来就是百家争鸣,为何不能质疑?有质疑,有思考,才有进步。

leilei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24 9:46:36 回应:

有些老师的文章,错误太明显了。你觉得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后期,姜太公一个人有那么多的经历吗?而且那时候是奴隶社会,一个人不是一个部落首领,必须就是某个部落的奴隶,因为所有人都是必须臣服于一个个部落里,才有人通婚,组成家族,共同生活,共同抚养后代,如果你是一个只有几个不同姓的小部落,你这个部落如果不臣服于其他大部落,别说被大部落消灭,就是你自己这个小部落一直近亲繁殖。也会自取灭亡,何况姜太公一个人,不可能独立生活。姜太公的后代,一直是一个君王,率领他的臣和奴共同生活,他的祖辈,可能也是一个小君王,只是他这个君王势力很小,只能是其他大部落君王的臣,看待历史,要根据当时的生产力情况,西周以前,中国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除了首领可以结婚娶外族女人,其他的人,如果是一个人,根本没有部落里的人员跑出来跟你结婚,首先,部落有权利的人不允许,第二,就是你找到媳妇养育后代了,这些后代又怎么跟别人结婚?因为你不做其他大部落的臣或者奴,人家就不可能跟你通婚。 荆老师,您上面所说的观点都是猜想,需要有历史文献或出土资料证明的。例如,姜太公一个人有那么多的经历吗?这不是猜谜,这需要历史资料证明的。您提出了这个疑问,您需要证明他,不能靠猜测。如果不能证明,那就伪论,说话需要负责任的。学术就像拳击一样,要懂得基本的拳击规则,您都用上脚了,那别人就不和您玩了,建议多读读经典著作,多学习、少批判,世界上不仅你很聪明,比您厉害聪明的人多着呢,要承认自己的少知,这样才能进步,固执偏激是有害处的。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2 18:09:37 回应:

我不知道你是真不懂历史,还是说中国历史都是神话,首先我说的话,肯定有文献资料论据的,只是篇幅所限,不能几万字都写出来,第二,你有论据,你来说说,古代人怎么生存,怎么婚姻,怎么演变??你的老师说的姜子牙那么多事迹。你觉得在古代那样的历史背景下,他能做到吗?这种常识性的逻辑都不符合,这样的结论,就不能质疑吗?我说的话都是你说都是噫猜,你说,那一句话不符合逻辑和文献记载?我批评的话,都有证据,你拿出来论据再说,别只说我是瞎猜,是不是你要用理论来说,我说姜子牙仅他一个人,做不到那么多事情,因为那时候生产力和社会情况根本不允许,

荆晓嘉荆晓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1/1/12 18:39:37 回应:

你先把我说的话反驳再说,我说古代人生活不是一家一户生活,是互相臣服的,由一个家族首领为中心的集团,,还有,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姜子牙一个人,不可能做那么多事迹。你先说我说的对不对?你的观点是什么?你不说自己观点,永远没法反驳你。你只是攻击我,又没有理论,我怎么跟你辩论???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18 11:42:51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钻木取火”是不是专家说的钻木头发热,用来取得火种吗?不是,其实就是钻进森林取得火种,因为古人很早就知道使用火了,在知道使用火之前。肯定还没有制造出来“钻”这样的工具,而且从自然界取得因为森林起火或者雷击起火燃烧的火种很容易。又可以想得到,古人不会那么古板,也不会凭空研究出来,利用钻木头发热可以得到火种,首先想到的就是取得自然界火种,后来大家使用火多了,肯定是去其他使用火的部族去取得火种,不论是去取得自然界火种,或者去其他部族取得火种。都需要穿过丛林。都是值得纪念。值得歌颂的事迹,“钻木取火”可能是类似于中国古文献里面歌颂祖先故事的其中一句,由于年代流传,整个诗歌都散失了,或者因为缺失。其它语句无法读懂。只留下这一句可以单独理解,但是,今天把它理解为通过钻木头取得火种,显然是不对。它的意思很简单,就是钻进入森林,通过艰难跋涉,小心保存。取得火种,从而改变了古人生活。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17 10:37:49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 今天发现的历史新材料。不足以认定“烽火戏诸侯”是凭空编造的,因为我们不足以否定西周时期,人们没有使用烽火传递战争信息,如果使用烽火,必然在使用过程中跟诸侯产生误会,这样的误会被史官说成烽火戏诸侯也是难免的,至于是不是一定就是因为褒姒,这个可能不一定,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诸侯,是拱卫镐京周边的诸侯,而非分封中原各地的诸侯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8 16:52:48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中国文明为什么上下五千年没有中断,因为我们的文字记录最发达,虽然,我们的文字没有保留下来,国际上不承认,不等于说我们没有,中国人至少在一万年前就使用文字了,郑玄说的那些“结绳记事”其实不对,因为用木炭写字比编制绳子要容易的多,古人不可能会编制绳索了,还不会画记号,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15 9:39:15 回应:

禹都阳城在登封,我就是想知道。夏朝时期,从登封到巩义或者到偃师,有没有道路?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15 9:54:30 回应:

为什么传说中的我们祖先炎帝和黄帝都来自西北吗?这主要原因是从东南向西北迁移的部族,一般都是在原来地方权力斗争的失败者或者被排挤的人,他们在另一个地区重新做了首领以后,并不认同原来的祖先。所以,他们祭祀的祖先都是从西北开始,而西北地区的部族,由于西北地区气候恶劣,他们会主动向东南发展,这些人来到东南以后,他们祭祀祖先时,还把原来在西北地区的祖先排最上面,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1/4 9:23:53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现在,关于尧舜禹的故事,在全国各地都有,我只能告诉大家,夏朝早期。全国各地还没有饲养牛羊马,没有牛羊马啃食和践踏山林,就不可能开垦耕地和修建道路。所以,那些早于夏朝的传说,只能是夏朝中后期迁移到全国各地以后,从晋陕豫地区带到各地的传说和地名,这不能说中国在夏朝以前,全国各地没有文明。只是这些文明都是各自相对封闭。后来在同饲养牛羊马的夏朝人融合过程中,原来的地名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原来的医学,天文。历法和哲学等文明。在同夏朝人融合过程中,都被吸收保留升华了。大家可以动脑子想想,中国文化几千年不中断,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文字流传,虽然,在名族融合过程中,新来的民族跟原来的民族语言发音不同。但是。文字还是可以因为相似而被吸收。保留精华给后人,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到了战国时期。不可能有“学富五车”这样的成语。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医学成果和哲学理论,天文历法成果,

大楷大楷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4 11:05:32 回应:

建议你去汉斯或者arxiv发表预印文本,即没有被同行评议的论文。地址在这里:https://www.hanspub.org/以及https://arxiv.org/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4 14:04:43 回应:

既然我已经在这里投稿了,不能再到其它地方投了,我现在工作比较累,其它存起来的文章,我没有工夫看,等我将来再失业在家,把以前写的那些草稿,整理出来投到“汉斯”吧!谢谢你!再次感谢你!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1/7 2:13:22 回应:

夏朝时期的晋陕豫交界地区和洛阳以东的中原各地。类似于当面的欧洲和美洲。今天的美洲许多地名,比如纽约,比如费城,等等,都与早期生活在美洲的印第安人几乎无关,都是从欧洲迁移过去的人重新命名的。洛阳以东那些所谓的涂山,所谓的会稽山,黄帝陵。炎帝陵。等等,都是原来晋陕豫地区经过多民族融合以后的民族,迁移过去命名的。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0/26 16:11:57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在古代,同姓不婚,一个“姓”的家族肯定要跟其他姓的家族共同生活在附近,大家互通婚姻才可以繁衍发展,周朝统治身边不仅有姬姓,还有姜姓,娰姓姚姓,还有来自其他集团的部族,比如来自殷商的部族,这些人如果出去征战,他们就被称为周,而不是娰姓等。也不会再打殷商的旗号,他们被称为周氏,完全可以,古代记录没有那么全面,正史不会记录这些,但是。我们作为历史研究者,不要以偏概全。 来自安息国的人可以姓安。来自康居国的人可以姓康,这都是汉代“姓”的使用,来自“周朝,或者周直接统治地区的”人,可以姓周,有什么问题吗?

为毕业努力为毕业努力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0/27 10:54:22 回应:

请您先把基本的史料和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读后再作评论。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0/28 12:02:36 回应:

研究历史。要像福尔摩斯探案那样,不要仅仅看一个方面,要全面的掌握历史知识。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不是知道一点点历史知识,就简单的认为什么都懂了,“周氏”是一个集团,除了首领家庭是姬姓后稷后代外,还有其他部族,后来在使用演变过程中,这些部族内部人员。有许多多可以代表周氏,后代“姓周”,而真正的后稷后代,由于他们在“周氏”集团内部地位较高,他们往往被分封或者赐姓,他们的后代往往姓“郑”姓“巩”等,或者由于他们祖辈地位高,他们后代姓“公孙”,姓“王”,姓“孙”等等,他们这些姓往往在当时。可以显示出来他们在“周氏”内部,比其他人地位高。而周氏内部其他人员,他们如果没有被赐姓。只能后代姓周或者因为其它某种原因得到一个姓,不是说后稷后代可以姓周。周朝内部那么多人员,他们都不能姓周。如果是这样,那么,古代那些出身姬姓、姚姓、娰姓、嬴姓的人很多。他们最终可以姓什么?不会又有一知半解的人跳出来说,古代姬姓都是名人后代,没有普通奴隶出身姬姓吧?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总数还是比奴隶平民少许多,这些平民或者奴隶,他们可以姓什么,你们研究过吗?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在 2020/10/24 17:16:06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再说一个文字方面的论据,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如果比着我们今天发现的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的医药书籍成果,只是九牛一毛。由国家出钱花多大精力,才搞出来已知战国时期医药成果的九牛一毛。那么,这些战国时期的医药成果是不是神仙创造的?不是,必然是长期文字记录,长期摸索,长期积累的成果,大家可以想想。如果中国的文字记录不是在至少夏朝之前数千年前就开始。会不会有这样的医药成果???而且写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会使用火,用烧过的木炭写字。很容易,再发展成用油烟灰制墨水,也很容易,古人有时间精力制作精美的奢侈品玉器。难道不会制作讲究的。生活必须的文字书写工具吗?

SMELLYSMELLY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0/24 19:00:41 回应:

希望您每天都能来评论一条,生活太枯燥了。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0/25 19:35:32 回应:

我们今天用的公历仅仅需要太阳变化就可以了。而我们的农历也就会夏历,不仅要测算太阳变化,还要测算月亮变化,还有满足太阳变化与月亮变化的有机结合,所以,制订夏历需要的工作比制定今天的公历需要的工程要多很多,而夏商周三个朝代,商周使用的历法不是夏历,说明,夏历除了总结前人成果,在夏朝时期使用推广,到了商朝和周朝,中央政府并没有完善修改夏历。到了秦汉重新使用夏历。中央政府才动用国家力量修订使用夏历,而夏朝除了尧舜禹统治和早期统治,到了“太康失国”,夏朝政权实际上类似于周朝的东周,“诸后”强大,政权分裂,没有中央政府动用国家力量修订夏历,这些论据可能我说的比较简单,大概就是。秦汉时期重新全国使用的“夏历”,实际上跟四千多年前,夏朝初期的“夏历”差不多,四千多年前我国就有如此先进的“夏历”,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的文字记录和传承,天文观测与推算,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达到这么高的水平,需要成熟文字传承多少年,才可以制定出来“夏历”?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0/26 9:28:37 回应:

今天在微信公众号里读了刘琴丽老师的《隋周良墓志铭辩伪》,关于文中说因为周良墓志说周氏起源跟殷商扯上关系而说这个墓志铭是伪造。我做了评论,我知道在公众号里。这种不同意见的辩论不会被公众号精选而让大家都知道。我在这里说一说,要讨论姓氏,首先要弄懂古人姓氏的怎么使用的,姓和氏都是名称。都是称呼,它的使用很复杂我在这里不一一解说,我只说。周氏作为一个集团,他内部肯定不都是后稷的后代,后稷后代只是周氏内部人员的一小部分,在周氏内部,大家称呼不同。但是,出了周氏,许多人都可以代表周氏。可以被称为周氏,就像刘国梁在国内有各种称呼,如果他参加奥运会,外国报纸可能仅仅称呼他为“中国人”一样,所以说,今天姓周的人,不一定都是后稷后代,也有可能是当时属于周朝核心统治的其他姓氏的人,他们的后代,离开了周集团统治,到了其它地区,有的可能会使用自己原来的某一个氏,有的也可以使用他原来所属的“周”为自己的“氏”

北方天太冷北方天太冷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0/26 13:12:05 回应:

刘老师的结论没有问题,其实就是一个根据早出墓志作伪的问题。姓早于氏,氏是从姓分出来的,刘老师根据史志周姓和宋姓的来源说墓志所载和宋姓吻合,而和周姓不和,说理清晰,没有发现不合适的地方。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0/26 14:58:41 回应:

刘琴丽老师和你都没有完全弄懂姓和氏在古时候怎么使用?只是简单机械的根据一个论据。就说明一切,周氏是一个很大的集团,除了首领家庭是后稷后代,代表周氏这个集团以外,其他内部人员。他们如果离开周氏集团,跟外部交往,他们也可以称周氏,就像中国政府可以代表中国,其他中国平民,如果到了一个很小的国家,这个国家没有其他中国人,外国人就直接称呼他“中国人”,而他原来在中国姓什么,叫什么,外国人不去关心,古代语言文字没有那么发达,信息也没有那么发达。一个“周氏”部族的人,率领一个家族出来,他们也会被称为“周”,他们以“周”为姓氏,完全可以。不能说后稷后代是姓周,其他人,就不可以姓周了,还有家谱自称是姜子牙庶子后代,他们祖先也属于“周氏”集团,他们祖先姓周,难道不可以吗?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0/26 15:26:52 回应:

我写过一篇《姓和氏》的论文,要说清楚需要几千字,在这里我只简单地说,古代一个国家,一个集团,一个氏族,内部都不是一个“姓”,周朝,或者后来的东周,他们内部也不都是“姬”姓,这些人,或者原来在西周镐京的“国人”,他们在东周姓氏变革中,有很多都演变成了“周姓”家族,同理,今天的陈姓,今天的吴姓,他们的祖先也不都是妫姓或者是姚姓,在周良墓志中,如果真是伪造者。他们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因为在中国人民眼里,商朝祖先并不比周朝祖先高贵,他们何必伪造?

北方天太冷北方天太冷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0/26 20:10:11 回应:

1.正是因为作伪(而且是极其低端的作伪)才导致两个墓志的文字内容一样。像这种搜罗民间碑刻的,接触到现代作伪的碑刻一点都不奇怪。 2.姓是有来源的,可以分成很多的氏,但是并不是乱来的,而是有传承的,所以才有规律可循,而不是随意换都可。 3.碑刻辨伪方法很多,从书风、异体字、辞气等方面也可以考察真伪,刘老师只是从内容上做了判定是觉得不需要其他方法佐证,结论已经很明显。其实想想也知道,社科院的研究员能无知到分不清姓和氏?

荆小嘉荆小嘉 给他发短信 于 2020/10/26 20:34:58 回应:

其它的不说,我只说,姓周的祖先可以是殷商的部族加入到周朝的人员,也可以是后稷后代。首先,人类同姓不婚,单一家族不可能发展,甚至长期保持几个不同姓家族内部通婚也会发展不好,古代人类都是接受外部部族加入的才发展壮大, 古代是许多姓组成一个氏,许多小氏组成一个大氏。氏是一支由许多不同姓家族组成的团体,在“周氏”这个团体里,有后稷后代。也有其他部族。在后世姓氏演变过程中,“周氏”内部许多家族,都可以被称为“周氏”,如果不是这样,仅仅后稷的后代才可以称“周氏”,才可以姓周,那么,“周氏”内部那些娰姓,姚姓,姜姓,他们后来都去哪里了?还有后来臣服于周朝的殷商人民,他们的后代都去哪里了?你不会说这些人都没有后代吧?还是说后稷的后代,不接纳外来人员,靠内部繁衍。就可以发展壮大延续?而且文献里有大量殷商人民加入周朝的记录,你来解释,这些人都去了哪里。他们的后代都姓什么?

我要点评

欢迎点评!让信息更透明,使投稿更轻松!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