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书刊网微信二维码

扫微信,关注编辑QQ!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期刊大全 >>医药卫生综合>>药学

药学进展 (官网投稿)

简介
《药学进展》(月刊)创刊于1959年,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刊物以反映药学科研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势为宗旨,以综述、评述为特色,以药学学科进展、技术进展、新药研发各环节前沿科技信息为重点,主要报道医药科研创新链、学科链、技术链、产业链的国内外研究前沿与进展。主要栏目:生命科学与新药探索、专题等。
本刊为:科技核心(2024自然科学), 万方收录, 知网收录, 目次收录(维普),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征稿信息

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7期)

http://pps.cpu.edu.cn/

3、刊内电话:025-83271227

4、刊内邮箱:yxjz@163.com

5、出刊日期:月刊,每月25日出版。

6、刊内微信公众号:药学进展

202585日星期二

                  

 

《药学进展》投稿须知

202501期信息】

 

《药学进展》杂志 , 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 , 月刊,80 , 全彩印刷。刊物以反映国内外药学科研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势为宗旨 , 以综述、评述、行业发展报告为特色,以学科进展、技术进展、新药研发技术链各环节前沿专业信息为重点 , 是一本专注于医药科技前沿与新药研发动态的专业媒体。《药学进展》注重内容策划 , 加强组稿约稿 , 深度挖掘、分析药学信息资源,在药学学科进展、科研思路方法、靶点机制探讨、新药研发报告、临床用药分析、国际医药前沿等方面初具特色 ; 特别是医药信息内容以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 , 更加突出前瞻性、权威性、时效性、新颖性、系统性、实用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 , 刊物篇均下载率连续多年位居我国医药期刊前列 , 复合影响因子 1.216, 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2024 9 月,《药学进展》正式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11 月,正式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二期)”集群(集团)化试点项目(项目编号:B-01),成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与中国工程院院刊集群:创始成员刊。

《药学进展》编委会由国家重大专项化学药总师陈凯先院士担任主编 , 编委由新药研发技术链政府监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临床医院、CRO、金融资本及知识产权相关机构百余位极具影响力的专家组成。

为保证期刊出版质量,加强对刊物的科学管理,本刊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科技期刊的编排规范,对来稿做出如下要求。

1 征稿重点及主要栏目

主要针对药学领域研究热点、重点研究方向;新思路、新方法、新观点、新学说;药物临床评价、专利到期药物、新药申请和审批、政策动向;多机构合作、多学科交叉研究撰写前沿性综述。

·药咖论坛· 围绕新药研发和学科前沿,由政产学研金用各界专家领衔组稿,打造医药领域热点专题

·前沿与进展· 系统报道医药领域相关学科、技术、产业和药物研发的国内外研究前沿与进展

·新技术·新方法· 报道药学各学科研究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热点透视· 深度剖析和解读当下热点议题

·业界关注· 密切关注和连续追踪报道国内外医药行业重大事件

·临床药物试验·围绕新药临床试验科学性、规范性,探讨基本原则及方法,保证药品临床试验的质量,适应我国新药研究开发、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2 投稿受理与注意事项

2.1 来稿文责自负,作者应在投稿前对论文语言进行润色。投稿步骤:1)登录 http://pps.cpu.edu.cn,点击“作者登录”,注册用户名,填写作者信息并上传电子版稿件;2)寄送作者单位介绍信,声明文章内容不涉密且未一稿多投,作者署名及排名顺序无争议。

2.2 来稿须注明通讯作者(课题负责人),用上标“标注在作者署名后,并在首页脚注处注明其职称 ( 需副高及以上 )、职务或学术团体职务,以及研究方向、办公室固定电话、传真、E -mail;获得基金资助产出的文章在首页脚注处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并提供相关证明的复印件。例:

[ 项目资助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1302225

2.3 作者接到本刊回执,则表示来稿已进入审稿程序。审稿程序包括:编辑部初审→专家审稿→稿件退修→专家和编辑部复审→定稿及录用。重大创新性论文、国家重大项目基金论文可快通道评审,并尽快发表。

2.4 需作修改的稿件,请按退修通知的要求逐项修改并加以说明。退修时间若超过 30 天,则按新稿处理。

2.5 来稿采用与否均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编辑部对来稿有删改权,可进行文字上的修改或删节,涉及内容的重大修改征得作者同意。文稿刊用前,编辑部与作者签署版权转让合同。

2.6 凡投稿后 3 个月内未收到关于稿件处理情况的通知,则表示文稿仍在审阅中,作者欲改投他刊,请先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2.7 来稿在刊物上正式刊出后即付作者稿酬并赠刊 2 册。刊出文稿将提供给相关文摘及全文检索系统,不另付作者稿酬。如作者不同意提供,请在投稿时声明,否则视为同意。

3 文稿要求

来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导向性和实用性,文字务必准确、精炼、通顺、重点突出。字数 1 800 / 版,6~10 版为宜。

3.1 文题 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 20 个字。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结构式和公式。中英文题名应相互对应。

3.2 作者及单位 作者署名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 4 人),仅限在选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具体研究工作和撰写文稿等方面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对文稿内容负责、能解答文中问题者。为文章提供帮助的其他人可写在致谢项下。标明作者的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应写至二级单位)、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需提供作者名的汉语拼音(姓氏拼音字母全部采用大写,名字首字母大写)和作者单位的英译名称。

3.3 摘要(Abstract) 中英文摘要应根据文中内容提炼,应突出文章创新点,字数在 100~300 字以内。中英文摘要应相互对应。中文摘要字数在 300 字左右,英文摘要字数可适当增加。

3.4 关键词(Key words) 一般 3~8 个,多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分隔,中英文关键词应相互对应。

3.5 标题 正文中标题层次应尽量减少,一般不超过 3 级。

3.6 图表和化学结构式 文中图表和化学结构式均应按出现先后标示序号,并需用中、英文双语标示图题和表题。能用文字说明的问题,尽可能不用图表。同一数据不要同时用图和表表示。表采用“三线式”,不用斜线和竖线。图中坐标的量和单位符号标于坐标轴外侧。照片要清晰。化学结构式采用 Chem Draw 软件绘制,结构式中元素符号字母请统一使用 Times New Romman 字体。

3.7 数字 凡是可以用阿拉伯数字且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百分数范围例如“20%~30%”不能写成“20~30%”

3.8 时间 请勿使用“今年”、“明年”、“上周”等模糊概念表示时间,年份应写全 4 位阿拉伯数字,如“1999 年”不得写作“99 年”。

3.9 单位和量 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如浓度单位为“mol·L-1”,质量单位为“kg”,磁场强度单位用“A·m -1”等。量的符号一律采用斜体,表达量值时,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用正体。

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 t /minc /mol·L-1

3.10 部分英文字母的特殊格式 注意文中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在公式或文字中,下列外文字母须用斜体。

1)统计学符号,如:样本均数(x),样本量(n),标准差(s),t 检验;

2)量符号,如面积(A),质量(m),密度(ρ),电流(I);

3)化合物旋光性、构型、取代基位置等符号,如左旋(l),外消旋(dl);R S 构型;indoly-N-acetylglucosamanide

4)函数变量,如 fx)。

3.11 代号和缩写 一般情况下,缩写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全称。某些情况下可直接使用国际代号和缩写,例如:“1 秒”写为“1 s”,“2 分钟”写为“2 min”,“3 小时”写为“3 h”,“4天”写为“4 d”,“静脉注射”写为“iv”,“肌肉注射”写为“im”,“腹腔注射”写为“ip”,“皮下注射”写为“sc”,“灌胃”写为“ig”,“口服”写为“po”,“每日 1 次”写为“qd”,“每日 2 次”写为“bid”,“每日 3 次”写为“tid”

3.12 药名 药名应采用“国际非专用药名(通用名)”,并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一书为准。缩写词或外文药名译成中文时应在第一次出现时标注其外文名全称。

3.13 参考文献 引用文献数量应不少于 25 篇,不宜超过 50 篇,且其中近 3 年内公开发表文献数量应占 2/3 以上,尽量避免引用2000 年前的参考文献。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请依照国家标准(GB/T7714-2005)中的规则。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请勿引用待发表和未公开发表的文献,勿转引文献或引用文摘。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内按论文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 [1 -2][3 -5],标在相应文字的右上角。

为便于计算机处理和保证数据库准确检索与统计,须用文献类型标识标注参考文献的类型。

常见标识:专著 [M],期刊 [J],学位论文 [D],会议 [C],标准 [S],专利 [P],联机网络 [OL],标于文题后。

文献著录范例:

[1] 曾维根 , 胡攀 , 王佳妮 , . 全反式维甲酸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抑制作用 [J]. 中华肿瘤杂志 , 2013, 35(2): 89-93.

[2]Jagtap A D, Chang P T, Liu J R, et al. Novel acylureidoindolin-2-one derivatives as dual Aurora B/FLT3 inhibitors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J].Eur J Med Chem, 2014, 85(15): 268-288.

通讯地址:南京市童家巷 24 号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进展》编辑部

邮编:210009

电话:025 -83271227

E -mailyxjz@163.com

网址:http://pps.cpu.edu.cn

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药学进展


精彩点评摘录 查看所有点评明细
查看更多点评明细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


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