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主办单位官网网址:https://jky.hunnu.edu.cn/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4、投稿邮箱:classiceducation@163.com(微信公号信息)
5、出刊日期:官方暂未公布刊期信息。
6、微信公号:刘铁芳人文教育(主办单位官网信息)
2025年2月11日星期二
《古典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微信公众号“刘铁芳人文教育”信息】
刘铁芳人文教育 2023年12月28日 09:07 湖南
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趋新的时代,“新”本身越来越多地成为一种价值。人们认为,“新”的就是好的,“古”的就是过时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人类、民族历史上孕育的价值被截断,不再向着当下涌流。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在历史的深处,历史深处蕴含着个体生命扎根的可能性,也蕴含着个体生命成长源源不断的动力。核心价值包蕴在经典之中,民族的经典乃是在历史进程之中不断地被选择、解释、重构而成,是在历史进程中开放而持续地认同、阐释与创造中共同造就的。显然,先贤的杰出思想并不仅仅属于先贤,同样属于历史,属于民族。
古典先贤的思想包含了一个民族在精神成人方面那些关键的基因,或者说遗传密码。亲近中西古典,就是让我们与民族、人类深远的精神血脉相连通,进而让我们自身活得厚朴而通透,活得高远而自信。倡导古典教育研究就是面向人类文明与个体生命的根本问题,以研读经典文本和阐发义理为主要方式,旨在获得对古典文明传统的深入理解,生成立足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成人典范与教育法则,进而廓清个体成人的文化源起,为置身现时代的个体整全成人敞开内在可能性。
《古典教育研究》学术辑刊以展示古典教育领域最新理论成果、构建古典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加强教育学界与其他人文社科学界的沟通交流、推进古典教育实践为基本定位,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各级教育机构的教育与研究人员服务,旨在深入挖掘古典教育思想资源、促进古典教育智慧的现代转化、镕古铸今、融通中西、赓续中国教育学的文化根脉、推动中国教育学的开放自主发展。
《古典教育研究》学术辑刊由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计划2024年出版首期。
常设栏目
论题聚焦、理论研究、实践反思、青年论坛、论文译介、书评等。
(1)论题聚焦:聚焦古典教育领域某一重要论题的专题研究,一般由3-5篇论文组成。
(2)理论研究:展示国内古典教育各领域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经典著作中的教育思想阐释、古典文学与教育、古典历史与教育、近现代思想大家的古典教育思想等。
(3)实践反思: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各级教育机构的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古典教育实践探索、经验与案例反思等。
(4)青年论坛:青年学者、优秀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古典教育领域的最新成果。
(6)论文译介:古典教育领域重要外文论文(主要为英文)的翻译。
(7)书评:针对海内外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古典教育著作进行简述与点评。
《古典教育研究》编委会
编委会成员
曹永国 陈壁生 陈畅 陈明 陈少明 陈斯一 陈贇 程志敏 冯建军
高伟 柯小刚 简成熙 金生鈜 刘良华 刘铁芳 李长春 李长伟 李建华 李政涛 林志猛 龙宝新 孟琢 彭磊 彭正梅 石中英 谭维智 涂艳国 肖绍明 吴小锋 于述胜 于伟 张斌贤 张文涛 张源(按姓氏拼音排序)
主编 刘铁芳 陈贇
欢迎海内外学者赐稿!
投稿指南
来稿内容:
立意新颖,资料可靠,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语言精炼,能及时反映国内外古典教育研究领域最新进展的成果。来稿须为未经发表之独立研究成果(已见于网络者亦不算首次发表)。
来稿篇幅:
一般论文以1—2万字为宜(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书评文章以5-8千字为宜;编辑部保留学术性修改和删改文稿之权利。本刊接受英文原文和译文(须同时提供英文原文)。同时,非常欢迎学者组织古典教育研究专题(3—5篇稿件),组稿者须事先向本刊提交专题方案,内容包括专题概要、每篇论文的题目与摘要、作者和所在单位等信息。
来稿结构:
标题、作者姓名、作者信息、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注释、通信方式。
来稿格式:
(1)标题:三号字,宋体。
(2)作者姓名:小四号字,宋体。请在作者姓名右上角标注*,页下注释文字标注*,简单介绍作者信息。
(3)作者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单位、职称、基金项目号(课题编号)、主要研究方向等。
(4)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五号字,宋体。
(5)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五号字,Times New Roman。
(6)正文:五号字,宋体。
(7)注释:一律采用正文内注释编号、页下写明注释文字的形式,小五号字,宋体,每页重新自动编号,正文内注释编号和页下注释编号统一格式为带圈阿拉伯数字,正文内注释编号显示为上标状态,页下注释格式如下:
①吕庆广:《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2页。
②Matthew Lippman, Philosophy Goes to School.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88,p.36.
③[英]特纳:《身体与社会》,马海良译,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24页。
④白倩:《马修斯儿童哲学的要旨与用境》,《全球教育展望》2017年第46卷第12期,第3 页。
⑤Laura Fingerson.Agency and the Body in Adolescent Menstrual Talk. Childhood, 2005,12(1),pp.15-19.
⑥叶圣陶:《杂谈我的写作》,见《叶圣陶论创作》,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151页。
⑦汤才伯:《廖世承: 重视教育实验的哲学博士》,《中国教师报》2015年7月1日第013版。
(8)通信方式:请作者在稿件末尾附上姓名、通信地址、联系号码、邮政编码、电子邮箱。
来稿方式:
请以电子文件(可编辑的word)发送至本刊邮箱。
审稿录用:
本刊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审稿原则,来稿由编委会和出版社共同实行“三审三校”制度。
凡在本刊已刊发的稿件,本刊即获得其版权,及其信息网络传播权。
本刊是否采用稿件,将会在三个月内给出评审结果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作者,也欢迎作者来信咨询。逾期未获通知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学术规范::
稿件应符合学术规范,充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无任何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内容,确保引文、注释和相关资料准确无误,如果使用转引的资料,应注释说明转引出处,严谨抄袭、一稿多投等行为。
联系我们: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桃子湖1号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古典教育研究中心
邮编:410081
投稿邮箱:
classiceducation@163.com
湖南师范大学古典教育研究中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