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3、官网网址:
https://jjfl.cbpt.cnki.net(202401期)
https://jjfl.chinajournal.net.cn/(微信公号信息)
4、刊内电话:023-67258925
5、刊内邮箱:jingjifaluntan@163.com
6、出刊日期:半年刊,每年出版两辑。
7、官网信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欢迎投稿。
2025年4月11日星期五
《经济法论坛》征稿启事
【微信公众号“西南政法大学学报”信息】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5年04月03日
《经济法论坛》集刊创刊于2003年,由著名经济法学家西南政法大学李昌麒教授创办,现任主编是西南政法大学岳彩申教授、盛学军教授。该集刊由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主办,每年出版2卷。刊物依托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深厚的法学底蕴,把握新时代下经济法学科研究的新方向新问题,建立经济法学科研究的平台。创刊以来,刊物以论文质量为唯一用稿标准,强调办刊的学术性和规范性。刊物实行编辑初审、匿名外审、编委会终审三审定稿制,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保障文章质量,在全国法学界形成了良好的学术影响。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集刊)遴选办法》,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主办的《经济法论坛》入选为CSSCI(2023-2024)收录集刊。刊物已经于2012-2013、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五次入选为CSSCI收录集刊。
一征稿范围
《经济法论坛》在栏目的设置上,既有相对固定的栏目,如“经济法基础理论”“竞争法”“金融财税法”“农村法治”“环境法”等,又可以根据每期的组稿情况,开辟新的栏目。《经济法论坛》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关注民生、跟踪理论前沿、服务法治实践作为基本追求。
二注意事项
1.请作者按照本刊最新出版的刊登论文的样式编辑稿件,包括标题、目次、正文、脚注、英文标题(英文目录)等的编排。
2.本刊要求上传2份文档:原文(按照论文模板编排的信息齐备的文章),盲审稿(不能出现任何识别作者身份和所属单位、文章项目来源的信息)。未按规定上传稿件者,审稿期将延长或退回重新投稿!
3.稿件刊登需经过初审、双向匿名外审、复审、编委会审查、主编终审五道审稿环节。从投稿到复审,审稿周期为三个月。
4.本刊实行同行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因此,务请作者通过本刊采编系统投稿。作者可通过登录采编系统查询审稿进度。
5.本刊不收取任何审稿费、版面费,也不支付稿酬。作者向本刊投稿,即默认同意将作品的知识产权给予编辑部,并允许编辑部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签约平台使用。不同意本须知的,请不予投稿本刊。
6.作者注册请填写真实信息,实名投稿;注册信息不全、匿名注册投稿者的稿件,本刊一律退稿。
三投稿方式
投稿网址:https://jjfl.chinajournal.net.cn/WKG/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jjfl
我们热忱希望各界学者一如既往地关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的发展,并欢迎惠赐佳作。我们期待着法学界同仁以你们辛勤的汗水浇灌《经济法论坛》这株法学百花园的幼苗!
《经济法论坛》(第33卷)稿约
【2024年01期信息】
《经济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系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科点为推动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加强经济法学界的学术交流,编辑出版的连续性论文集。
《论坛》设置的板块有基本理论、制度研究、农村法治、国际视窗、人才培养等,自2013年起每年推出2卷,由法律出版社出版。自第1卷于2003年出版以来,至今已出版32卷,引起了经济法学界的广泛关注。《论坛》第33卷的组稿事宜如下,欢迎国内外专家不吝赐稿!
一、向《论坛》所投稿件,应属于经济法领域或与经济法相关的作品,且未曾公开发表或主体部分未曾公开发表。论文体裁不限,论文、译文、调研报告、学术随笔等均可。译文请自行解决版权。稿件篇幅一般不超过1.5万字。
二、稿件电子排版,文档存为Word97-2003格式。
三、来稿一经采用,即赠送样书1本。
四、来稿请在文末,另页附上作者的姓名、单位、学位、职称或职务、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件地址。
五、请勿一稿多投,自该卷截至征稿之日起逾3个月未收到采用通知的,作者可对稿件另行处理。
六、《论坛》的注释,按以下要求执行:
(一)采用脚注,每页重新编号,注码放在标点之后,注码号为“①”。不在文末列参考文献。
(二)外文注释依各文种注释习惯。外文原注释中的评论性或说明性文字,请译为中文。
(三)间接引用原文者,注释前加“参见”。
(四)引用资料非来自原始出处者,请注明“转引自”。
(五)注释体例列举:
1.著作类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29页。
②刘星:《法律的隐喻》,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6~60页。
2.期刊类
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载《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3.文集类
岳彩申、李永成:《中国经济法学三十年发展报告》,载李昌麒主编:《经济法论坛》第7卷,群众出版社2010年版。
4.译著类
[英]梅因:《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9页。
5.报纸类
朱宁宁:《民诉法迎来第四次修正———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提升司法效能促进司法公正》,载《法治日报》2021年10月20日,第2版。
6.古籍类
《宋会要辑稿·食货》卷三。
7.辞书类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239页。
8.有主编的教材和著作类
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9.网络文献类
①汪波:《哈尔滨市政法机关正对“宝马案”认真调查复查》,载人民网2004年1月10日,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2/2289764.html。
②任重远:《镇坪强制引产事件终结当事人获七万余元补助》,载财新网,http://china.caixin.com/2012-7-11/100409832.html。
10.裁判文书类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8)京0108号民初142号。
11.案例类
田某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1998)海行初字第142号行政判决书。
12.英文著作类
A.JayierTrevino,TheSociologyofLaw:ClassicalandContemporaryPerspectives,St.MartinsPress,1990,pp.6-7.
13.英文期刊类
CharlesA.Reich,TheNewProperty,73YaleLawJournal733(1964).
七、自2020年2月起,《论坛》统一采用网络系统投稿方式(网址:http://jjfl.cbpt.cnki.net),不再接收邮箱投稿。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西南政法大学致雅楼《经济法论坛》编辑部邮编:401120
收件人:《经济法论坛》编辑部
信箱:jingjifaluntan@163.com
电话:023-67258925
八、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著作权使用费已与版面费/审稿费折抵,本刊不再另行支付,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经济法论坛》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