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书刊网微信二维码

扫微信,关注编辑QQ!

您的位置:万维书刊网 >>期刊大全 >>集刊大全>>文化艺术

文学理论前沿(集刊) (Email投稿)

简介
《文学理论前沿》(半年刊)创刊于2004年,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由学会委托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刊也承担着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中文刊物之角色。现任主编王宁教授,副主编张浩教授、生安锋教授,由国际文学理论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部、清华大学外文系、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本刊为:AMI核心集刊(2022版), CSSCI(2023-2024)收录集刊, 维普收录,
征稿信息

万维提示:

1、该刊为集刊无CN刊号。

2、投稿方式:邮箱投稿。

3、出刊日期:半年刊,每年出版2辑。

2022712日星期二

                        

 

《文学理论前沿》征稿

【来源于网络公众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信息】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2022-06-26 

《文学理论前沿》(CSSCI来源集刊)创刊于2004年,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由学会委托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编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刊也承担着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中文刊物之角色。现任主编王宁教授,副主编张浩教授、生安锋教授,由国际文学理论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部、清华大学外文系、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2008年起,本刊已连续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 遴选为来源集刊。本刊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站在国际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前沿,针对当今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从当下视角对曾在文学理论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经典话题进行新的阐释;二、着眼于国际性,所刊发的文章必须具有国际眼光,能够无时差地与国际同行展开对话与商榷;同时我们也刊发国际学术界知名学者的优秀文章;三、注重理论创新性,注重发表深刻厚重的探索性、理论性长文。另外,我刊一贯大力支持青年学者、新锐学者、在读博士生的科研工作,鼓励他们在我刊发表其最具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本刊本着质量第一的原则,每年出版两辑;尤其青睐那些既能体现扎实的理论功力又具有理论创新性的长篇学术论文(2万字以上)。

联系人:生安锋

投稿信箱:sheng_anfeng@163.com

本刊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外文系文南楼303 

邮编:100084

 

《文学理论前沿》第二十四辑编者序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微信公号“集刊”信息)

 

经过数月时间的选稿、审稿和编辑加工,《文学理论前沿》第二十四辑很快就要与专业文学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读者见面了。我像以往一样在此重申,本集刊作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的会刊,由学会委托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编辑,开始几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改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自第二十辑开始改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由于目前国际文学理论学会尚无一家学术刊物,而且该学会秘书处又设在清华大学(王宁任该学会秘书长),因此经过与学会领导成员商量,认为本集刊实际上承担了国际文学理论学会的中文刊物之角色。自2019年起,由于主编王宁被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部聘为特聘教授,因而本集刊将由北京语言大学和清华大学两大名校联合主办,这应该说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强强联合。让我们欣慰的是,本集刊自第一辑出版发行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不仅读者队伍日益增大,而且影响也在逐步扩大。可以说,本集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第一步已经实现。尤其值得在此一提的是,从2008年起,本集刊已连续多次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列为来源集刊。前几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又对各类集刊进行了整顿,一些集刊由于种种原因而停刊,而本集刊则得以幸存,2007年又改为半年刊。这些无疑是对本集刊的极大鼓励和鞭策。我想我们今后的任务不仅是要继续推出高质量的优秀论文,还要争取在国际学术界发出中国学者的强劲声音。

 

正如我在第一辑编者前言中指出的,我们办刊的立足点有两个:一是站在国际文学理论和文化研究的前沿,对当今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提出我们的研究成果,同时也从今天的视角对曾在文学理论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但现已被忽视的一些老话题进行新的阐释;二是着眼于国际性,即我们所发表的文章并非仅出自国内学者之手,我们还会在整个国际学术界物色优秀的文稿。鉴于目前国际文学理论界尚无一家专门发表高质量的反映当今文学理论前沿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大型集刊,本集刊的推出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与国内其他集刊或期刊不同的是,本集刊专门刊发两三万字的既体现扎实的理论水平同时又有独特理论创新的长篇学术论文,每一辑刊发论文10篇左右,最长的论文一般不超过35000字,所以对于广大作者的热心投稿,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但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仔细研究本集刊的办刊方针和研读各辑所发论文之后再寄来稿件。此外,本集刊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发表合作的稿件,因为我们都知道,人文学者的论文大多是作者独立思考的结晶,而且体现了作者本人的行文风格,因此一篇独具个性的优秀论文是不可能由多人合作写成的。本集刊每一辑发表境外学者论文12篇,视其来稿是否与该辑主题相符决定是否刊用,或者根据每辑主题直接向国外学者约稿。国内及海外学者用中文撰写的论文需经过匿名评审后决定是否刊用。

 

本辑与第二十三辑的栏目设置略有不同。第一个栏目依然是“前沿理论思潮探讨”。在这一辑中,该栏目的四篇文章讨论的是当下处于国际学术理论前沿的一些课题。第一篇文章出自青年学者韦佳欣之手,该文指出,发轫于20世纪末的“情动转向”强有力地冲击了多个学科与人文领域,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出两条研究脉络:一条是以马苏米承袭的由斯宾诺莎到德勒兹的哲学本体论路径;另一条则是塞吉维克基于汤姆金斯理论所开创的女性主义“情动理论”的文化研究路径。她的文章聚焦女性主义“情动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谱系,对国内同行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引领作用。第二篇文章出自江玉琴,她延续了多年从事的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脉络,聚焦的是文化生态和青年文化研究。作者认为,文化生态是一种动态的文化系统,有助于构建民族社会文化的整体观。接着她从文化生态视角重新审视了伯明翰学派青年文化理论,并以此来解释中国当代青年文化的街头文化形态与表征。在作者看来,中国街头文化富含嘻哈文化特性,但基于中国本土环境与文化传统,街舞糅合生成为青年运动文化,并成为青年公共空间的一种自由话语表达。中国街头文化融合在中国本土社会经济环境中,推动了中国青年的整体文化认同。安婕的文章从福柯所提出的各种重要的权力形式出发,探讨了福柯在不同时期采用的不同的权力分析框架,在对治理术作为权力框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治理术的弥合及转渡意义,同时讨论了福柯权力与治理术发展各个阶段对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启发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思想价值。作者认为,福柯改变了传统的权力观,分别从微观身体政治学中的规训权力与宏观人口优化基础上的生命权力两个层面研究了生物生命之上的权力形式。而福柯思想的发展,也促发了文学批评自语言学转向以来由向内转发展到文化政治转向的向外转,拓殖了文学批评的视域,并最终见证了文学批评中由主体之死到主体复归的巨大转变。姚玲玲的文章同时通过实证考察和理论分析,质疑了feminism这一来自西方的术语的翻译和歧义。她主张用“平权主义”来翻译,这样有可能避免这个术语所产生的各种歧义。这是非常独到的见解,对我们准确地理解这一术语的各种内在含义有一定的帮助。

 

本辑第二个栏目为“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研究”,发表了三位学者的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话题进行讨论。周铭英的文章为纪念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和文化研究者威廉斯100周年诞辰而写。她首先指出,以往的威廉斯研究多局限于他本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批评与发展,而很少涉及威廉斯的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人论之间的关联。她试图讨论威廉斯与马克思如何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来讨论相似的主题,以及威廉斯在形成自己的理论时与马克思的人论之间有何重要的联系,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为研究者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来观察威廉斯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比较威廉斯的“个体与社会”观念与马克思的人论在两位思想家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刘柳的文章则聚焦当今世界文学研究的顶尖学者达姆罗什(又译戴姆拉什)的世界文学观,认为他所体现出的对世界文学经典性的解构可以汇入一股“反体系运动”的大潮。在她看来,反体系运动与美国重新提出并阐发世界文学之间存在重要的关联,国内和国际上的反体系运动是促使美国倡导世界文学的重要动因,而世界文学也在政治层面上起到了缓解反体系运动所引发的国内和国际矛盾的作用,并成为美国实施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文化工具。因此达姆罗什的《什么是世界文学?》对于世界文学的阐发便深刻展现了文学与政治之间的普遍关系,同时也引发学者思考应该建构怎样的世界文学。廖望的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涉及马克思主义与世界文学这个理论话题,却从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和文学地理学的视角考察了19世纪的英国小说。作者以盖斯凯尔、狄更斯以及迪斯雷利的工业小说为例,讨论了维多利亚小说中工业城市的复杂空间形象的建构与演变。通过对工业城市的生产和生活空间进行深入分析,作者试图表明工业城市空间的两大特征:一是“事实空间”与“精神空间”的相互排斥,二是“无产阶级社会空间”与“资产阶级社会空间”的极端割裂。这些观点的提出都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社会学理论视角和文学地理学的批评理论,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

 

本辑第三个栏目“流散与后殖民批评”是一个新开的栏目,包括两篇文章。曹莉的文章从一位居无定所的流散诗人策兰的流散经历分析他的民族和文化认同,并指出,民族认同问题是西方文化研究的关键词,也是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思潮的重要研究课题、视角及方法。多民族、多文化社会历史环境中的作家,其民族认同既非本质主义所宣称的天生的,亦非建构主义所认为的通过强势民族的灌输和教育生成的,而是屈从于历史、文化和权力的不断“嬉戏”,通过对既存族群文化的重新诠释及对早先族群情感的重新建构而形成。孙晓萌的文章则充分利用作者所掌握的豪萨语优势,探讨了英国殖民时期的豪萨语小说的特征。作者认为,豪萨语的书写方式经历了拉丁化,并在标准化运动中得到推广使用,语言变革进而促进了传统文学形式的转变。在殖民文化建制的干预下,西式小说得以移入传统豪萨语文学生产空间,并成为主导文学形式之一。小说的出现,引发了豪萨语文学中文体形式、创作观念、主题内容的极大变化,它标志着豪萨语现代文学的开端,改变了豪萨语文学的发展轨迹。殖民时期的豪萨语小说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审美价值和创作技巧,而且在更广泛的文化与话语层面,表现出与时代语境相符合的鲜明特点。这些研究都具有拓荒的意义,为后来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辑的编定正值秋季学期过半,疫情的进一步蔓延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一些影响,但也使我们得以静心地审读并编辑各篇来稿。在此谨向为本集刊的出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人员致以深切的谢意。我们始终期待着广大读者的支持和鼓励。

 

王宁

202111


精彩点评摘录 查看所有点评明细
  • 2020/12/11 14:47:22
    JTY2002对文学理论前沿(集刊)的点评:
    请问此期刊是否仍出版,知网显示只有2018年
    ha?2022/10/10 17:21:07
    2022的好像在维普上有
    普通读者苔米2023/10/15 9:05:19
    现在知网上显示停刊来着
  • 2023/11/16 13:10:42
    Icarus对文学理论前沿(集刊)的点评:
    想问一下大家,这本集刊接受自由来稿嘛?有自投成功的uu嘛?
    化雪为痕2023/11/19 22:59:26
    接受。
查看更多点评明细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


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