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isiki
在 2020/12/19 23:39:38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15天
- 我的职称:中级
- 我的学历:硕士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 查重要求:10%以下
- 有无课题:省部级
- 有无回复:有自动回复
- 投稿难度:较难
- 见刊周期:6个月
- 该刊可发:偏重博士副高及以上
投稿主题:阅读推广,数字人文等
我的点评:该刊是图情期刊中上升势头最猛的期刊之一,我心目中能位列图情老四。期刊类目定位清晰,既高屋建瓴,又烟火十足。既有行业引领性专题如数字人文等,又有紧跟国家政策接地气的文化扶贫等专题。编辑团队专业负责,敬业热情,对稿件审核严谨细致,往往能直面问题,给出专业修改意见,助力作者拔高文章层次。投稿网站也做的不错,流程清晰,速度也很快。
半瓶醋
在 2020/11/15 16:03:47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15天
- 我的职称:副教授
- 我的学历:博士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 见刊周期:6个月
我的点评:和图书馆论坛的渊源始于2018年,当时的一篇文章来来回回修改二十多次。编辑的高素质、专业及高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本人的文笔一半是导师的功劳,一半是图书馆论坛编辑的功劳,他们的细心、专业,让本人受益匪浅。这篇文章奠定了本人的研究基础,也鼓励了本人在科研上走下去的勇气。最近的一篇文章更是高效,有时候发过去的修改稿竟然两个小时就能得到修改建议,真的为刘编辑及何编辑的敬业精神及高效点赞,优质的期刊得益于你们的辛苦付出,感谢你们。我也给众多科研小伙伴推荐了图书馆论坛,真正的一切皆看文章的良心期刊。
新用户(ID:283224)
在 2020/9/17 12:19:30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15天
- 我的职称:正高
- 我的学历:硕士
- 是否录用:修改后录用
我的点评:和《图书馆论坛》的缘分始于2014年底,当时投稿过去《图书馆文学作品价值再发现》,编辑部刘老师打来电话说稿子录用了,难得看到学术文章如此好文笔,还问我,最近在做什么研究?我说,正在做图书馆员阅读微推广。刘老师热切的说,稿子写好欢迎给他们投过去,当时我特别开心,搞定一篇,又预定一篇,得加油。当我稿子投过去试探地问刘老师时,他说,目力所及,是该主题最好的文本,让我好好打磨。有了刘老师的肯定,我就像吃了定心丸,不慌不忙边改边思考,边思考边改,当最终录用的时候,我跟刘老师说,该主题我还有想法,可以再写一篇。于是,2015年,我在《图书馆论坛》发表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奠定了我的研究基础,鼓舞了我科研的志气。2018年,我们课题组结题文章再次投向《图书馆论坛》,很短的时间完成审稿程序,网络首发。记得过了一段时间,刘老师跟我说,下载量不错。这是给我双重的肯定和鼓励啊。2020年,读者留言东莞图书馆事情,我写了一点感想,跟刘老师交流。刘老师建议我就其中“图书馆员是天使”一部分展开写就投稿,1200字左右。此要求引导我写出了主题最集中、思想最鲜明、文字最精炼的一篇文章。
在所有的投稿退修过程中,编辑部回应迅速,感觉他们就在专门等你的稿子,其实他们面对那么多的稿件和作者,有那么多的事情,只是敬业罢了,正是因为他们认真敬业、尊重学术和关爱作者,我也始终不敢懈怠和马虎,每每都是配合节奏,迅速搞定,不管周末和深夜。刘老师非常严谨,正是因为他的质疑、要求和引领,让我去探求、去溯源,去精益求精,不止参考文献,还有标点符号。在向《图书馆论坛》投稿的这几年,我获益良多,为了文章更美好,我们一起努力。2018年,刘老师让我审过一篇稿子,对我的评审意见,刘老师指出意见和建议,于是我学会了审稿的着眼点、关键点。我一直认为,这些年和《图书馆论坛》打交道,其实是找对了科研引路人,学会了方法、更有科研的该有态度,好的文章其实凝聚了作者和编辑二者的智慧,可以说是共同创造。
阿红
于 2021/7/23 22:38:04 回应:
希望有您一样的运气和实力,得到刘老师认可和帮助
纵有疾风起
在 2020/9/16 9:23:42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2个月
- 稿件字数:18495字
- 我的职称:尚无
-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 是否录用:修改后录用
- 查重要求:5%以下
- 有无课题:国家级
- 有无回复:有自动回复
- 投稿难度:中等
- 见刊周期:尚无出版
- 该刊可发:硕士独作
投稿主题:数据权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首先,通过此次投稿对《图书馆论坛》的印象:该刊审稿非常规范,每一步都有显示;该刊审稿很快,自投稿到录用共85天;该刊编辑老师极为负责,沟通回复极快;该刊外审专家很认真,对稿件的薄弱环节把握的很准。
其次,自己的情况:对该刊的了解还源自于我院(法学院)院长2016年在该刊组的一组文章,以美国DMCA例外制度为主题。之后偶尔见到有学姐在该刊发文,一直有所关注。后来,在准备自己的博士论文时,想到可与该刊年度选题结合,遂将毕业论文的部分文字摘出并完善成一篇小论文。通过此次投稿,我也完成了独著C刊的成就,非常感谢《图书馆论坛》编辑老师们和外审专家的厚爱!
再次,该刊对作者很友好:作为法学研究底层挣扎困难户,虽然也斩获几篇文字,但相比于此次在《图书馆论坛》的经历,真心感叹《图书馆论坛》的友好程度是真的高。每一步审稿步骤均有提示,不会出现石沉大海的情况;每次都有意见,让作者清楚知道自己文字的薄弱环节;每次回复都很及时,减少了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不歧视学生,不以身份为用稿标准。
总之,此刊真是良心刊物,对作者非常友好,真希望法学类刊物向《图书馆论坛》学习!祝愿《图书馆论坛》越办越好!
风起天阑
在 2020/8/31 20:57:08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1个月
- 稿件字数:12743字
- 我的职称:其它
-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 是否录用:修改后录用
- 有无课题:省部级
- 有无回复:有自动回复
- 投稿难度:较难
- 见刊周期:6个月
- 该刊可发:在读本科独作
投稿主题:选题新颖,论述充分
点评配图:
我的点评:诚如以前作过的评论所言,我对《图书馆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一如既往的莫名喜爱,该刊设计精致,发文具备深度且独具一格,尤为喜爱“从业抒怀”等栏目,每期必读。一直有在论坛发文的梦想,三试才得偿所愿,这也是博士阶段的第一篇文章,算是个完美的开始。论坛年投稿量估摸着有4000+,难度可见一斑。此次投稿的主题主要是数据管理与共享,源于老师的启发,也加上自己一直对该领域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不算一直关注这个领域及日以继日的文献阅读时间,撰写文章大概花了半个月,有所思、有所行才能有所悟,才能下笔有神。成文前就是奔着论坛来的,除了文章质量,该刊尤为重视论文的标准化格式,一定要按照编辑部网站给定的格式排版。审稿共计花了一个月左右,外审前耽搁了点时间(估计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外审);另外,我的审稿阶段退修有两次,第一次是外审退修,第二次是拟录用的格式方面的退修(后续估计就要网络首发了),其他流程一如既往的快!听说论坛对在校学生不收版面费,发来的拟录用通知也没提到版面费,希望不收,毕竟穷学生。审稿流程图奉上,希望对大家有用。
风起天阑
于 2020/9/4 22:48:10 回应:
发来的《稿件录用通知》提示:《图书馆论坛》2019年成为同行评议期刊;2020年不以任何形式收取任何费用。应该是都不收版面费了!
古时丹
在 2020/7/10 16:41:07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15天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 是否录用:拒稿
- 有无回复:退稿有回复
我的点评:介绍某史料的文章,官网投稿一周后复审退稿
会飞的鲸鱼
在 2020/4/26 9:34:56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15天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拒稿
我的点评:一天拒稿,不收书评文章
明天真好
在 2020/3/5 21:30:15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1个月
- 我的职称:中级
- 我的学历:硕士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 有无课题:无课题
- 有无回复:有自动回复
- 投稿难度:较难
- 见刊周期:6个月
- 该刊可发:硕士独作
投稿主题:实证研究
我的点评:图书馆论坛》是单位订的几家纸刊之一,自己发过文,也被退稿多次,一直比较关注这个期刊。平时没事,喜欢翻翻期刊,发现越来越多实证分析。技术化可能是时代趋势吧,看多了,感觉确实比思辨值得信任。《图书馆论坛》变化算大的,基本是年年变化,比较精致,手感不错。栏目上,喜欢从业抒怀,很多人在平凡岗位上很努力,让人感动,也喜欢看他山之石,有些国外动态。这个刊挺有意思的是,早几年办了一个栏目,叫程焕文之问,这样的栏目,其他地方还没有见过,估计是南方比较有创意吧,就像香港老板在我们捐楼,都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还有一个是他们在富得流油的广东,这几年居然有一个扶贫栏目,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期讲西北贫困地区的故事,让人对文化扶贫和教育扶贫,有了不同的认识。其中讲到去村小捐书,要上面同意。我一些朋友,投稿也喜欢投这个杂志,中不中,都比较快,让人多了选择。自己搞研究也有一些年了,真的不容易,既要工作,也要搞研究,但选择了这条路,也就接受吧。我发现,搞研究也不能钻牛角尖,除非是功成名就,如果要解决考核等等问题,还是得做些热点选题,用实证方法,更容易被接受。就说这么多吧,祝大家都能在学术上有好的收获。
后来
于 2020/4/25 9:51:41 回应:
重合度检测结束2天了,但为什么还不进行下一步
只想躺平
在 2020/2/29 14:32:14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
- 是否录用:直接录用
我的点评:因为之前和一个小兄弟论战,我说该刊不发文献学论文,他却说文献学文章很多,当时囿于19年文章尚在出版,所以无法得出完整结论。经过我的统计,文献研究板块2019年总共发了二十五篇文章,和文献学有点关系且只发过一篇文章的只有五人,而即便是这五篇文章和古典文献学也只是擦边,与古典文献学最核心的校勘,辑佚,辨伪等均无太大关系(本来附有文章和作者的名单,因为有学长说我罗列名单是攻击别人,所以就删去了)。
刘看山在万维
在 2019/12/17 20:41:04 进行点评 我要回应
- 审稿时间:无回复
- 我的职称:
- 我的学历:在读博士
- 是否录用:拒稿
- 有无回复:退稿有回复
我的点评:拒稿很快。
明天真好
于 2020/3/5 20:26:21 回应:
快点也好,好投下一家。如果拖着,就难搞了。《图书馆论坛》是一个不错的刊,这些年有不少变化。我感觉,所有核心期刊发文都越来越难了,偏向技术化和专业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