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4期):
https://cbyys.sppc.edu.cn
https://www.manuscripts.com.cn/cbyys(投稿系统)
3、刊内电话:021-65686532
4、刊内邮箱:cbyys@vip.126.com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月末出版。
6、官网信息:不收版面费审稿费,欢迎投稿。
7、刊内微信公众号:出版与印刷(chubanyuyinshua)
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
2025年《出版与印刷》重点选题征稿指南
【2025年02期信息】
《出版与印刷》立足现代出版与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诚邀学界和业界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一、重点选题方向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构建出版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探寻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
2.系统研究出版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聚焦智能出版、数据出版等新兴出版领域,以出版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3.研究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构建涵盖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复合型出版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学科—专业—产业”三位一体的出版教育体系。
4.聚焦数字印刷、按需印刷、绿色印刷、智能印刷等领域的技术创新,探索构建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印刷产业生态系统。
5.探讨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路径,研究跨文化传播机制与本土化适应策略,构建中国特色国际出版传播体系,提升中国出版业的国际影响力。
6.基于科技强国战略背景,研究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办刊模式、评价体系与国际传播策略,构建创新型国家科技期刊发展体系。
7.系统研究开放科学环境下学术出版的政策规制、技术支撑与服务创新,构建开放、协同、可持续的学术出版生态系统。
8.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评估技术风险并构建应对机制,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安全、高效应用。
9.从技术演进、社会影响与文化传播维度,系统研究印刷出版史学的建构基础、文化价值及其当代转化路径,传承、弘扬印刷出版文化。
10.探索全民阅读推广创新机制与出版公共服务体系优化路径,促进阅读资源配置的精准化与普惠化,提高全民阅读素养与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构建现代阅读服务体系。
二、稿件类型
1.理论研究
针对学科建设、行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研究成果应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对学界和业界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2.工作研究
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研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总结、提炼、讨论和综述,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3.实证研究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性材料和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提出假设、设计变量、构建模型,归纳出可以验证的研究结论,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客观规律。
4.案例分析
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案例需具备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具有推广、借鉴价值。围绕案例背景、创新做法、显著成效和经验启示等方面进行撰写。
5.项目成果
各级各类项目研究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和终期成果。对于项目研究的相关系列成果,鼓励以专题形式发表,以全面展示项目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出版与印刷》征稿启事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出版与印刷2025年09月22日
期刊简介
《出版与印刷》于1990年创刊,是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经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学术期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7-1938,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31-1643/TS。全文收录于中国知网、Scopus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扩展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
本刊专注现代出版与印刷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出版与印刷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出版与印刷领域的产教研深度融合。读者对象主要为出版与印刷专业教育科研人员和出版与印刷行业从业人员,主要栏目设有本期聚焦、研究与观察、编辑实践、期刊研究、品牌案例、印刷与包装、绿色印刷、媒介融合、专业人才培养、出版史话、公开课堂、职业发展、圆桌讨论等,内容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出版与印刷》为双月刊,每双月月末出版。
热烈欢迎学界、业界人士踊跃投稿!
投稿须知
1.来稿应为原创作品。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如作者事先无特殊声明,稿件一经采用,一律视为本刊拥有该稿件的印刷版、电子版和网络版的使用权和分许可权。各项著作权使用费在刊发后向作者以一次性稿酬形式支付。
2.来稿应立论明确,论述严谨,语句精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规范汉字,遵从国家有关计量单位、科技名词、数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用法的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3.来稿应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正文标题和序号可分若干层(一、……(一)……1.……(1)……)。参考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论文署名方式悉听作者尊便,但有必要向编辑部提供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
4.本刊审稿周期为一个月。本刊编辑部会在规定时间内告知审稿结果,稿件一经录用,请勿再投他处。对于已经录用的稿件,若不能及时刊发,根据作者要求,本刊编辑部可以开具“稿件录用证明”以及通过官网优先出版。不拟刊用的稿件,除手书原稿外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