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在线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2期):
https://dzhb.cdut.edu.cn/
3、刊内电话:028-84078481
4、刊内邮箱:dzzh@cdut.edu.cn
5、出刊日期:季刊,逢季末月25日出版。
6、官网微信公众号: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5年9月9日星期二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征稿启事
【2025年02期信息】
本刊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性期刊,季刊。1990 年 9 月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网络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征稿内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与人为灾害防治,生态环境、资源环境和地质环境保护,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岩土工程与工程勘察,与本学科有关的边缘和交叉学科等方面的优秀论文,最新科技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及工程技术经验总结,新成就、新动向方面的综述、述评,新书刊、新设备评介等。
来稿注意事项:
(1) 文章正文应主题突出,数据翔实可靠,论点正确,图件清晰。
(2) 每篇稿件必须有:中英文篇名、摘要(摘要以第三人称书写)、关键词、图表名,所在单位中英文名称;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简介,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专业、研究方向。
(3) 来稿请在线投稿:https://dzhb.cdut.edu.cn/。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编辑部
2025年6月25日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投稿指南
【官网信息】
来稿要求:
来稿必须为原创作品,并且没有投往其他期刊,也不涉及政治、宗教、民族、保密及其他与著作权有关的侵权问题,不含涉密、敏感信息,不含意识形态不当信息,作者所在单位同意稿件公开发表。稿件必须包括中英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地址及邮政编码、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第一作者中文简介。
1.中文摘要最好在400字左右,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意义,要有具体内容和数据,不能空泛。对应的英文摘要应与论文有等同的信息量,关键词控制在3~8个。
2.文章正文应主题突出,数据翔实可靠,论点准确,论证严密,图件清晰,文句精炼。英文表达应符合英文习惯,语意准确。一般包括引言、原理、方法、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等部分。
3.在首页脚注处标注基金项目和编号及第一作者简介(格式为: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专业,研究方向),末页脚注处标注英文第一作者简介。
4.引用的参考文献用顺序编码制,并在文章中相应位置标注序号。参考文献的期刊论文最好引用最新公开发表的刊物论文,一般不少于10条,另外尽量能够参考英文文献。参考文献标注形式举例见附录。
5.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
6.公式及变量应明确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及变量代表的含义。
7. 本刊对图件有较高的要求:①图名要完整且准确表达图面内容;分图应具有中文分图名,分图号用abcd。②图中所有文字和符号要在A4版面下清晰可见。③涉及中国和全球国境线的地理底图必须到标准地图服务网(http://bzdt.ch.mnr.gov.cn)下载eps矢量文件格式后使用,并在图上标注审图号。④稿件录用排版时作者需要提供矢量图件,常见的矢量格式:emf、pdf、wfm、eps、ai、cdr、svg、dwg等;常用统计软件的格式:.fig、.vsd、.pzf 等。
8.来稿请提交 WORD电子文档。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划项目、国家攻关项目及省部级科学基金项目成果论文,本刊将予以优先发表。
附录:参考文献注录格式
1)专著、学位论文、报告
[1] 唐邦兴,周必凡,吴积善.中国泥石流[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0.
[2] 苟晓军.隔水隔泥岩土盘构成及其破坏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8.
2)期刊文章
[3] 温时雨,肖洋,秦云,等.(三位以上作者只保留前三位,后面用“等”)滇中长大引水隧洞典型致灾地质构造分析[J](根据文献类型用[J]或[D]等).现代隧道技术,(中文:宋体,小五;数字和字母:Times New Roman,小五,行距:固定值13)(请尤其仔细核对作者、标题、卷期页码是否正确,中文文献需要列出对应的英文)
2022 .59(增1):719-726.
[4] LI S C, XU Z H, H X, et al.Classification,geologicalidentification,hazard mode and typical case studies of hazard-causing structures for water and mud inrush in tunnels[J].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2018,37(5):1041-1069.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5] 梁光河.大地构造演化模式创新[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23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八十三 深地过程与地球宜居性、专题八十四 地球流体系统及其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23:1.
4)报纸文章
[6]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10).
5)国际、国家标准
[7] DZ/T 0220-2006.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6)专利
[8]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3,1989-07-26.
7)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CY/T171—2019《学术出版规范 插图》、CY/T170—2019《学术出版规范表格》规范文中图表,准确给定标目及标值,子图需给出图号和图名直接标在子图正下方,图表中量的数值表达方式应与正文统一、同一量的有效位数宜相同,按照 GBT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及 GBT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正确使用数字及标点符号。
免责声明:本刊发表的论文中的内容是作者的意见和观点,不一定反映编辑、编辑委员会、编辑部和作者所属机构的意见。
著作权使用声明
文章一经审稿通过同意在本刊发表,需签订“论文著作权转让书”,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编辑部
Tel:028-84078481
E-mail:dzzh@cd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