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提示:
1、投稿方式:官网投稿(推荐)或邮箱投稿。
2、刊内网址(202504期):
https://archicreation.bucea.edu.cn
3、刊内电话:
010-68322442(编辑部);68322446(投稿)
4、刊内邮箱:archicreation@bucea.edu.cn
5、出刊日期:双月刊,逢双月15日出版。
6、刊内微信公众号:AC建筑创作(archicreation)
2025年11月12日星期三
《建筑创作》投稿系统正式启用!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AC建筑创作2025年11月12日
为了推进投稿流程和稿件管理的规范化,缩短稿件处理时滞,提高审稿效率,自即日起,《建筑创作》线上投稿系统正式启用。
官方网址
https://archicreation.bucea.edu.cn
投稿系统投入使用后,会与原投稿邮箱(archicreation@bucea.edu.cn)并行一段时间,请作者尽量通过投稿系统投稿。系统投稿后,可直接在系统中查阅所投稿件状态,不必重复投递邮箱。
投稿系统使用指南
01账号注册
进入网站首页(https://archicreation.bucea.edu.cn),点击右下方的“作者投稿系统”按钮进入《建筑创作》作者工作中心。
在《建筑创作》作者工作中心页面点击下方的“注册”按钮进行注册。
在注册新用户页面按流程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注册。
02账号登录与投稿
注册成功后,再返回《建筑创作》作者工作中心登录账号。
登录作者工作中心后,点击右上方的“导航式投稿(推荐)”按钮,进入投稿页面。
进入投稿页面后,按照左侧导航栏相关流程填写信息,完成稿件的投递。
03稿件状态查看
投稿完成后,可登录《建筑创作》作者工作中心,在左侧“稿件处理”可查看稿件状态。
《建筑创作》征稿简则
【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
AC建筑创作2025年11月12日
1 用稿原则
1)《建筑创作》接收学术论文投稿,恕不接收项目介绍类、外文文章翻译等内容的投稿;
2)研究题目具有重要价值,属学科研究热点或前沿课题;
3)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新思路、新方法、新认识等);
4)对建筑学学科领域内或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有促进作用。
2 投稿与稿件处理
2.1 投稿
1)请认真阅读本刊的“征稿简则”及相关文件;
2)本刊投稿通过网站投稿系统进行。进入网站首页(https://archicreation.bucea.edu.cn),点击右下方的“作者投稿系统”按钮进行投稿。本刊不接受纸质邮寄投稿;
3)作者保证论文不泄漏国家秘密。若发生泄密问题,一切责任由作者承担。论文如果为涉密科研项目资助产出论文,作者须提交所在单位的保密审批意见;
4)投稿作者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不得有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研究造假、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自我抄袭等。文责自负,文中所引用文献、图片请注明出处。对于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的文稿、图片,本刊概不承担连带责任;
5)除投稿原文外,需同时上传:①全部作者签署的《建筑创作》版权转让协议,作者署名排序及贡献、利益冲突声明;②作者信息;③基金项目电子版文件(如有)。
2.2 稿件处理
1)审稿分为初审、同行评审、终审3个阶段,历时约3个月;
2)本刊采用双盲的审稿方式。为保证公平公正,投稿日期、文章联系人、作者姓名、简介、基金项目、致谢等包含作者信息的内容不得出现在文中,请另存一个文档(命名为“作者信息”)作为附件单独上传;
3)稿件发表后,每篇论文作者获赠当期刊物1本。
3 写作要求
3.1 作者信息的文档要求
3.1.1 作者信息
1)作者署名以3名以内为宜;如第一作者非通信作者,请以*标记通信作者;
2)投稿后,除特殊原因外,不得增减、变更作者和变更作者署名顺序;
3)请注明所有作者的姓名及拼音(拼音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姓氏与名均不缩写)、工作单位,注明作者的职务、职称、电话、邮政通讯和email地址,并请指定一位作者为联系人。
3.1.2 基金项目
本刊优先发表国家级、省部级攻关项目或重点科研项目、各类基金项目所产生的重要论文。
1)如果有,须上传基金项目批件电子版文件;
2)基金资助项目需注明基金名称、课题名称及编号,标注格式为:基金名称“课题名称”(编号),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乡村住宅一键式人工智能设计系统研究”(XXXXXXXX);多个基金项目由“;”隔开,末尾不加句号。
3.1.3 字数
1)请以Microsoft Word文件准备稿件;
2)一篇文稿字数须控制在6000~8000字(包括所附图、表、参考文献),语言简练,论点明确,数据可靠。
3.2 论文的文档要求
3.2.1 题名
1)文稿须附中、英文标题,中、英文须内容一致;
2)中文标题力求简短,主副标题加起来不超过20字,推荐10字以内;
3)请作者自行提供论文的图书分类号和文献标识码。
3.2.2 摘要
1)文稿须附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须内容一致;
2)中文摘要字数控制在100~150字,英文摘要字数少于100字;
3)摘要中不得引用参考文献。
3.2.3 关键词
文稿须附中、英文关键词3~8个,中、英文须内容一致,并以分号分隔。
3.2.4 正文
1)各级标题命名规则:一级标题以阿拉伯数字“1、2、3……”为编号,例如“1引言”“2研究相关界定”等;二级标题以“1.1、1.2、1.3……”为编号,例如“1.1 研究对象”“1.2 研究方法”等;三级标题以“1.1.1、1.1.2、1.1.3……”为编号,例如“1.1.1 碳排放管控一级分区划分”“1.1.2 碳排放管控二级分区划分”等,依此类推;
2)正文中内容与图、表、注释内容不得重复;
3)所附图、表请插入正文相应位置;
4)文中如出现外国人名、地名,请在首次出现时给出相应的中文译名,并在其后圆括号内将原文标注出来,当文中再次出现时,只写中文译名;
5)文章中数字的使用请执行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15835-2011);
6)文章中计量单位的使用请执行有关量和单位的系列国家标准(GB3100~3102)。
3.2.5 图表
1)所有图片及表格须插入word正文中;
2)图表须以文中出现顺序编号,命名规则为:“图1 图名(图片来源)”“表1 表格名称(表格来源)”;引用图表来源以参考文献形式著录,如“图1 图名[1]”“表1 表格名称[1]”。
3)①正文对应相关图表处,如对应单张图表须标注为“图/表1”,例如“在南湖煤矿塌陷区的保护规划中,设计师采取了一系列重塑措施(图1)”;②如对应两张图表须用顿号分隔,标注为“图/表1、图/表2”,例如“在南湖煤矿塌陷区的保护规划中,设计师采取了一系列重塑措施(图1、图2)”;③如对应多张图表须标注为“图/表1至图/表3”,例如“在南湖煤矿塌陷区的保护规划中,设计师采取了一系列重塑措施(图1至图3)”;
4)除Microsoft Word文稿文件外,作者还需提供单独打包文件夹,保存的所有图片的电子文件(tiff,eps或jpg格式),分辨率不小于300dpi,文件名称为图片序号及图名。
3.2.6 注释
1)对文章某一部分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在正文中以注释首次出现的顺序编号,并在相应位置以数字上标标注表示(如,1,2,3……);
2)注释内容按编号顺序标注于正文之后,不得用于引文索引或致谢。
3.2.7 参考文献
1)作者撰写文章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
2)在正文中以参考文献首次出现的顺序编号,并在相应位置以数字加方括号的上标标注表示(如,[1],[2],[3]……);
3)参考文献内容按编号顺序标注于注释之后;
4)中文参考文献统一使用全角符号,外文参考文献统一使用半角符号后加空格,具体格式请执行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