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成果《非自然叙事诗学》(尚必武等译)出版!

2023/5/16 11:30:51  阅读:259 发布者: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项目

译丛总序(节选)

/尚必武

2022年,多萝特·伯克(Dorothee Birke)、埃娃·冯·康岑(Eva von Contzen)和卡琳·库科宁(Karin Kukkonen)在《叙事》杂志第一期发表了《时间叙事学:叙事学历时变化的模式》(“Chrononarratology: Modelling Historical Change for Narratology”)一文。文章伊始,伯克等人指出:

毫不自诩地说,叙事学不仅在21世纪成功地幸存下来,而且还在批评、适应与扩展的过程中重新发明了自己。在保留核心术语与特征的同时,叙事理论已经超越了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源头,与诸如女性主义批评、社会学、哲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以及医学、人文等许多学科结成了激动人心的联盟。叙事学家们再也无须为他们的方法辩护或驳斥那些认为他们过于形式主义、脱离叙事语境的指责。历经数十年,叙事学现在已经证明了自己对语境保持敏感的理论建构能力和分析能力。

伯克等人对当下叙事学发展现状的描述切中肯綮。进入21世纪以来,叙事学非但没有死,反而在保留其核心概念与术语的同时,脱离了纯粹的形式主义色彩,充分关注对语境的分析,同时与其他相邻学科交叉发展,涌现出诸多引人关注的前沿理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指的就是当代西方后经典叙事学理论。20世纪90年代,西方叙事学发生了令人醒目的“后经典”转向。后经典叙事学以“叙事无处不在”的理念为导向,以读者、认知、语境、伦理、历史、文化等为范式,在研究方法、研究媒介和研究范畴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跃居为文学研究的一门显学。就其发展态势而言,当前盛行于西方叙事学界、具有“后经典”性质的前沿理论主要有女性主义叙事学、修辞叙事学、认知叙事学、非自然叙事学和跨媒介叙事学五大派别。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译丛”坚持以“基础性、权威性、前沿性”为首要选择标准,既注重学科建设的根本价值,又力求引领国内叙事学研究的潮流和走向。

希望译丛的出版能厚植国内叙事学研究的史料性、前沿性和学科性,进而深化叙事学研究在国内的发展,为中国叙事学的建构和发展提供借鉴,在守正出新、博采众长中推进中国叙事学的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

“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译丛”包括:

《非自然叙事诗学》

《故事讲述与心智科学》

《媒介间性与故事讲述》

《体验小说:判断、进程与修辞叙事理论》

主编简介

尚必武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 (ESCI)主编,arca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terary Culture (A&HCI),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A&HCI)、《外国文学研究》(CSSCI)等期刊编委,国际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副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教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认知诗学分会副会长、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叙事学、文学伦理学批评等领域的研究。

《非自然叙事诗学》

ISBN978-7-5446-7378-5

·阿尔贝 等 编

尚必武

出版时间:2023-03

定价:79.00元(精)

(优惠价:55.30元)

本书简介

《非自然叙事诗学》是非自然叙事学领域的经典著作。本书详细阐述了非自然叙事的定义、特征、研究意义与价值,不仅囊括了非自然叙事研究领域的根本问题,而且创造性地把非自然叙事引入其他文类或批评视角的讨论之中。

译者序

(节选)

/尚必武

尽管作为一种叙事现象,“非自然叙事”(unnatural narrative)早已存在,甚至可以追溯至古希腊的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古罗马的佩特罗尼乌斯(Petronius)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但是对非自然叙事的系统研究却是相对晚近的事情。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之后,以布莱恩·理查森(Brian Richardson)、扬·阿尔贝(Jan Alber)、亨利克·斯科夫·尼尔森(Henrik Skov Nielsen)、斯特凡·伊韦尔森(Stefan Iversen)、玛利亚·梅凯莱(Maria Mäkelä)等为首的西方学者对非自然叙事展开热切探讨,发表了大量富有洞见的研究成果,在引发学界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催生了所谓的“非自然叙事学”。非自然叙事学以“反模仿叙事”为研究对象,以建构“非自然叙事诗学”为终极目标,显示出异常猛进的发展势头,迅速成长为一支与女性主义叙事学、修辞叙事学、认知叙事学、跨媒介叙事学等比肩齐名的后经典叙事学派。

按照非自然叙事学家们的说法,“近年来,非自然叙事学已经发展成叙事理论中最激动人心的一个新范式,是继认知叙事学之后一个最重要的新方法”。抑或说,“‘非自然’叙事研究和非自然叙事学已经成为叙事理论中一个激动人心的新课题”。戴维·赫尔曼(David Herman)把非自然叙事学视作“叙事理论中一个正在涌现的研究分支”。莫妮卡·弗鲁德尼克(Monika Fludernik)指出:非自然叙事学这一研究课题“及时而富有意义”;托比斯·卡拉克(Tobias Klauk)和蒂尔曼·科佩(Tilmann Köppe)表示,“所谓的非自然叙事学研究方法(或研究框架)能富有成效地得出有趣的研究结果”。国际叙事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杰拉德·普林斯(Gerald Prince)更是认为,非自然叙事学“观点激烈、内容广泛、发人深省”(spirited, wide-ranging, and thought-provoking)。

詹姆斯·费伦(James Phelan)在回顾叙事学在最近十年的发展时,把非自然叙事学视为最有影响力的叙事理论流派之一,认为它“不仅为叙事学分析词库增添了像‘解叙事’这样的概念术语,也对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复数叙事之类的‘非自然’技巧贡献卓著”。自理查森出版奠基式的论著《非自然的声音:现当代小说的极端化叙事》(Unnatural Voice: Extreme Narration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Fiction2006)一书后,阿尔贝、伊韦尔森、尼尔森、梅凯莱等叙事学家纷纷撰文立著,从多个方面探讨非自然叙事,有力地促进了非自然叙事学的建构与发展。

本书特点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西方叙事学前沿理论的翻译与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团队需要翻译当代西方非自然叙事学的一项代表性成果。实际上,在当代西方众多的非自然叙事学论著中,遴选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论著翻译为中文在国内出版,供广大中国叙事学研究者阅读与参考,并非易事。在遍览当代西方非自然叙事学研究成果和广泛征求国内外叙事学研究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本子课题以“基础性、权威性、前沿性”为标准,最终选定了阿尔贝、尼尔森、理查森主编的《非自然叙事诗学》作为翻译对象。艾伦·帕姆尔(Alan Palmer)认为该书“涉及所有的研究领域和重要的理论文本。章节作者围绕相关话题展开的争论,令人惊叹;诸多传统的叙事学概念被重新审视,富有成效。本书必将对叙事理论做出重要的贡献”。

该书除“导论”外,共由10章组成。从内容上来看,该书主要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特点:

第一,基础性和综合性

在《非自然叙事诗学》的导论中,非自然叙事学研究的主要人物阿尔贝、伊韦尔森、尼尔森、理查森详细阐述了非自然叙事的定义、特征、研究意义与价值。理查森聚焦于叙事序列,大量考察了当代具有先锋实验性质的非自然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非自然叙事对于叙事学研究中的传统概念如故事/话语、开端、结尾等的挑战。阿尔贝重点讨论了非自然的空间及其对不可能故事世界的建构,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非自然叙事的阐释策略。鲁迪格·海因策重点讨论了不可能的时间;伊韦尔森考察了非自然的心理;尼尔森讨论了非自然的聚焦,提出了针对非自然叙事的非自然化阅读策略等。

第二,前沿性和全面性

《非自然叙事诗学》除了囊括几乎非自然叙事研究领域的根本问题如非自然的时间、空间、聚焦等之外,还有创造性地把非自然叙事引入其他文类或批评视角的讨论之中。譬如,爱丽丝·贝尔(Alice Bell)对数字小说的非自然叙事的讨论;布莱恩·麦克黑尔(Brian McHale)对诗歌中非自然叙事的考察;梅凯莱对现实主义作品中非自然性的发掘与辨析;沃尔纳·沃尔夫(Werner Wolf)讨论了审美幻想与非自然的本体论转叙之间的关系;费伦讨论了人物叙述者之于其模仿性特征的违背等。这些话题的开创式研究无疑使得非自然叙事学研究更为全面,而且也处于这一领域的前沿。

第三,权威性和对话性

《非自然叙事诗学》的编者阿尔贝、尼尔森和理查森是当代西方非自然叙事学的领军人物,在这一领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在他们的邀请下,该书汇聚了包括修辞叙事学家费伦、后现代理论家兼诗歌叙事学家麦克黑尔、跨媒介叙事学家沃尔夫等世界一流的学者共同参与讨论非自然叙事学这一话题,不仅使得该书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对话性。由是观之,就当代西方非自然叙事学翻译而言,《非自然叙事诗学》无疑是较为合适的选择。

(节选自译者序,pp.xv-xxii

此处省略若干脚注,详见原书)

          

致谢

导论

·阿尔贝、斯特凡·伊韦尔森、亨利克·斯科夫·尼尔森、布莱恩·理查森

第一章 非自然的故事,非自然的序列

布莱恩·理查森

第二章 时间的旋转木马:走向非自然时间诗学

鲁迪格·海因策

第三章 非自然空间与叙事世界

·阿尔贝

第四章 自然化与非自然化解读策略:再论聚焦

亨利克· 斯科夫·尼尔森

第五章 非自然心理

斯特凡·伊韦尔森

第六章 “非自然”转叙与沉浸体验:必然是互不相容的吗?

沃尔纳· 沃尔夫

第七章 现实主义和非自然

玛利亚·梅凯莱

第八章 不合理性、越界和不可能性:人物叙述模仿规则中偏离的修辞研究方法

詹姆斯·费伦

第九章 超文本小说的非自然叙事

爱丽丝·贝尔

第十章 诗歌叙事中的非自然性

布莱恩·麦克黑尔

作者简介

转自:“思飞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