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重复率”为何如此之高?Duplicate Submission detection是怎么回事?
2025/7/8 8:41:36 阅读:20 发布者:
最近有科研小伙伴我们:“编辑部回信说他们用的是iThenticate查重,但却给了我两个不同的数值——一个是similarity rate(相似度或者重复率),一个是duplication rate(一稿多投重复率),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其实很多作者都遇到过类似情况。今天我们就来聊聊Duplicate Submission Detection(一稿多投检测),这个科研投稿中容易忽略却非常关键的环节。
大家在投必得查重其实是指Similarity Check,也就是把作者提交的稿件和已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比对,查看相似程度。这个比对是通iThenticate系统完成的。这个也是我们平常所默认的查重。
但像Elsevier这样的出版社,用Editorial Manager(EM)系统自带的Duplicate Submission Detection工具,就会将你的稿件与其数据库中所有当前和历史提交过的稿件进行比对——这些包括了你自己或其他作者曾提交但未发表的稿件,这个检测的数值应该被称为一稿多投重复率。
Similarity vs Duplication:两个查重概念别混淆!
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熟悉的“查重”其实是指similarity check,也就是把你的稿件和已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比对,查看相似程度。这个比对是通过像iThenticate这样的系统完成的。
但投稿系统里还有一种查重叫duplication check,这是一种更“内部”的检查机制:
Similarity(相似度)
比对对象:公开发表的文献
目的:检测是否存在抄袭、过度引用、拼凑内容等问题
Duplication(重复提交检测)
比对对象:出版社内部系统中保存的稿件,包括未公开发表的内容
目的:判断作者是否有一稿多投、重复投稿、撤稿后重新投稿等行为
也就是说,Similarity是对外查重,Duplication是对内查重。如果你之前投过某个期刊,即便被拒稿,稿件内容也可能会被记录在出版社的数据库中,系统就会在你二次投稿时“认出你来”。
Editorial Manager 的“Duplicate Submission Duplication”怎么运作?
据我们所知,Duplicate Submission Duplication是内嵌在Editorial Manager(EM)投稿系统中的一个功能,它会在你提交新稿件时自动运行:检查你是否提交过内容类似的稿件(无论是否已发表)
对比内容包括:标题、作者信息、摘要、正文等内容
编辑会看到一个“重复率”提示,如果数值较高,就可能启动调查流程
对于多期刊共享数据库的出版集团,系统甚至能识别出你是否把稿件“横跳”投稿到了他们的“姐妹期刊”上!
科研投稿小贴士
不要重复投同一篇稿件! 哪怕你稍作修改,系统也可能识别出高重复率,导致编辑怀疑你一稿多投。
投稿前了解投稿系统使用的查重机制,合理解释重复内容,避免无意“踩雷”。
合理引用自己过往工作,尤其是未发表的会议摘要、预印本等,必要时可在投稿信中说明。
转自投必得学术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