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SCI的Cover Letter 写作进化方向!拒绝拒稿!
2025/7/7 8:37:41 阅读:40 发布者:
大家好,当我们要向期刊投稿自己的论文时,Cover Letter(投稿信)可以说是投稿的“敲门砖”,是向期刊编辑高效传递论文价值、争取审稿机会的关键工具。
Cover Letter 是科研投稿时的第一道“门面”。写得好,不仅能体现专业态度,也能潜移默化中提升稿件的送审与接收效率。
给大家分享我认识的一个导师的Cover Letter写作变化与思路转变过程,分享给有需要的大家参考,也欢迎交流指正。
阶段一 模仿+模板
投稿经验尚浅时,主要依赖导师提供的模板,风格主要是在结构上追求“规范完整”,希望在形式上体现出对期刊和主编的尊重。
要点总结:(1)写出主编的名讳地址邮箱,与自己的通讯地址信息对应,显得规正;(2)以写信的方式告知投稿的标题与作者信息;(3)以justification作为标题,缩写前言以及列出研究亮(Highlight),阶段一基本是摘要和结论的一个拼接的版本;(4)对比性能时引用前沿文献;(5)最后是一些模板里面的套话。
不足:内容充实但略显冗长,亮点虽有强调,但逻辑线不够清晰,易淹没在冗余信息中。
阶段二 吸收反馈,逐步优化
投稿多了,有经验以后开始独立投稿,写Cover Letter的过程逐渐从“规范”走向“个性表达”。参考一些牛人的做法,尝试在内容结构、措辞风格上做一些突破。
要点总结:(1)做一个所有单位的LOGO抬头,显得有气势;(2)依然保留主编的名讳地址邮箱,与自己的通讯地址信息对应,显得规正;(3)重头戏是简写自己文章的前言,通过一段引入说明当前领域发展与挑战,并且在重要节点加上近年来NS或大子刊级别的文献引用。用括号一目了然,但不能太多引用,否则会很乱。由此能够显示自己的研究是比较前沿的。(4)在引出自己工作所解决的关键问题或者填补的研究空白后,分点阐述自己文章的创新性(Novelty)与广泛性的影响力(Broad Impact)。前者一般以for the first time为开头,显示自己的工作没人做过;而后者更为关键,越广泛的影响力对应于越少的限定词。你的最高性能或最显著优势最好是在一个相对广泛的圈子里的。还可以提一下自己最后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是新机理或者新(技术)方法。
特征:逐渐形成自己表达风格,能够很好地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说服,同时兼顾期刊偏好与审稿流程策略。
阶段三:大道至简,自信表达
Cover Letter的写作逐步从“齐全”转向“精准”。投稿成功率会显著提高。
要点总结:(1)去掉(无谓的)抬头,直接告知标题和作者;两三句话交代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2)用一段话给出自己文章的亮点,还是需要强调novelty和broad impact;(3)总结段最关键,点出基于本工作的亮点A与亮点B,用尽可能简练的短语去概括两个两点;(4)总体上越简练越好,篇幅一页。如果缺少一些自信以及空间上允许,在比较上可以适当引用一两篇最前沿的文献。
特征:自信、凝练、结构感强。内容从“堆信息”转变为“讲逻辑”,目的是让编辑5分钟内捕捉重点并愿意送审。
写Cover Letter的几个建议
不要照搬摘要,要换角度说亮点。
强调“首次性”和“广泛性”,这是判断价值的核心。
适当引文可增强背景感,但不要堆砌文献。
保持整洁排版,控制篇幅在一页以内,语言正式得体。
基础的模板大家可以参考这个:
如何选择期刊?写好论文的cover letter?如何应对审稿意见?
进阶的模板需要大家对照本文的阶段二和阶段三形成自己独特的Cover Letter
希望本文能对尚在摸索Cover Letter写法的朋友有所启发。
转自le读博日记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