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国际医学顶刊:这些常见的中式饮食习惯,造成的死亡率竟位居全球榜首!

2023/3/9 14:04:30  阅读:145 发布者: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八大菜系流传最广、也最为出名。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每个地区都拥有属于自己特色的饮食习惯,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和东清淡。

 

虽然不同地区的人们都有自己爱好的口味和食材,但是,常用的蒸、炸、炒、涮、炖、烤、卤、拌等烹饪方法却都是全中国人尽皆知的。

我们的老祖宗最喜欢研究的就是食物养生,这也是国人引以为傲的。可是,中国饮食发展到现在,竟然成为全世界最严重的饮食问题之一!

 

据报道,在全世界多个人口大国中,中国的不良饮食习惯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57.99%)和癌症死亡率(15.32%)均位居全球榜首!

曾有一项研究表明,在19822012这三十年间,国内因不良饮食习惯所造成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当惊人。

 

这项研究于2019年发表在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期刊上,文章名为“The dietary transition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ardiometabolic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adults, 1982-2012: a cross-sec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中文译作“1982-2012年中国成年人的饮食转变及其与心脏代谢死亡率的关系:一项基于人群的横断面研究”。这项研究由中国卫生部和中国科技部资助完成。

 

研究人员使用1982年、1992年、2002年、20102012年中国国民营养调查 (CNNS)的数据对20480220岁及以上成年人的全国代表性样本进行分析。

 

他们通过比较风险评估以及计算人群归因分数(PAF)来估计12种饮食因素的摄入不足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

 

结果显示:与次优膳食质量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死亡率的总体PAF分别为:198262.2%199257.9%200256.2%20102012年是51.0%

 

各阶段死亡率占全国总死亡率的百分比分别为:198221.6%199216.6%200217.6%2010201年是20.8%

 

各阶段与次优饮食摄入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预估为:19821.07万,19920.93万,20021.18万,201020121.51万。其中,次优饮食是非传染性疾病(NCDs)的一个重要的可预防风险因素。

研究还发现,在钠、海洋型omege-3脂肪酸、水果、全谷物、坚果、单不饱和脂肪酸、蔬菜、加工肉、红肉、精制谷物、低脂乳制品、含糖饮料等12个饮食因素中,高钠摄入量(17.3%)、低水果摄入量(11.5%)以及低海洋omega-3脂肪酸的摄入量(9.7%)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最为相关。

 

这说明,与食用红肉、加工肉类等食物相比,人们过多地摄入食盐、过少地摄入水果已经成为威胁国人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

在过去几十年间,研究人员观察到,中国的几项饮食因素都有所改善,但是,这些饮食因素的摄入量都不够理想。据统计,国内的心脏病、中风、2型糖尿病的死亡率均与饮食质量差有关。

 

2017年,另一项对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饮食结构造成的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的研究表明:在15项不良饮食习惯中,钠摄入量高、全谷物摄入量低以及水果摄入量低是全世界许多国家的主要饮食风险因素。

 

在引发死亡率的风险因素排名中,这几项风险因素甚至高于红肉、加工肉类以及反式脂肪等。这与我们前面介绍的研究结果几乎不谋而同。

 

该研究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食盐摄入量为8g,远远超过研究人员所建议的最佳摄入量3g。而全谷物、水果、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人均摄入量,也远未达到研究人员所建议的最佳摄入量。

 

中式饮食习惯自然最适合中国人的体质,可是,如今这些习惯竟然发展到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美食,我所欲也;健康,亦我所欲也。如果这两个我们都不想失去,那就从现在开始做一些调整,为自己培养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吧!

 

参考文献: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0954305/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085143/

转自:“科研城邦”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