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3/7 14:50:48 阅读:165 发布者:
近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论文”Ageing threatens sustainability of smallholder farming in China“(老龄化威胁中国小农农业的可持续性),系人们首次系统地量化农村老龄化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解析老龄化对农业的作用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论文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19级博士生任琛琛,共同一作是管理学院教授周欣悦,通讯作者为谷保静。论文合作者还有环资学院的徐建明教授,以及英国生态水文中心的Stefan Reis教授等。这是继1月5日在Nature发表文章后,谷保静团队再次登上Nature。
Ren, C., Zhou, X., Wang, C. et al. Ageing threatens sustainability of smallholder farming in China. Nature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5738-w
为方便读者,可公众号“社科学术汇”后台回复关键词“老龄化农业”下载论文阅读学习
利用浙江大学的中国家庭大数据库中2015年、2017年和2019年约15000个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究了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业可持续进程的关系,借助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老龄化对农业投入和产出的作用路径。以老龄化尚未发生的1990年为“参照系”,发现2019年中国6000万亩耕地的弃耕与农村老龄化有关,农村老龄化的影响渗透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方面面。尤其在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地区,它所带来的冲击更为严重。
研究认为:人口结构的变化通过个体行为对农业产生影响。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家庭农场、合作社农场与工业化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农业经营模式,总体上优于传统小农耕作,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抵消老龄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审稿专家认为:该研究大大加深了人们关于农村人口变化和农业发展关系的科学理解,阐明了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为应对农村老龄化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路径。此外,该研究还对实现"零饥饿""无贫困"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特别是对中国以及全球其他面临相似问题的国家和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该文一作浙江大学公共管理/环境与资源学院博士生任琛琛(主要方向是农地规模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谈及论文创作经历时分享的三点,小编觉得很值得学者朋友们共勉学习:
(1)从生活经历中提炼科学问题:任琛琛结合自己经历着的老龄化和农业农村的一些社会现象,敏锐抽象出科学问题。
(2)学科交叉,阐明核心逻辑:任琛琛和研究生态学的导师谷保静教授以及管理学院的周欣悦教授展开了大量的讨论,发现了相关研究指标(人口结构指标、农业投入指标与农业产出指标);捋顺了研究逻辑(人口结构对农业生产影响的逻辑在于人口结构变化实际上带来了农业经营行为的变化,进而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环境效应);并参考以往研究中的指标量化了这一逻辑链中的核心变量;最后通过多元回归和结果方程模型得以验证相关推测。
(3)不放弃对科研的热情和追求:任琛琛说“有时候,跌倒谷底才可以绝地反击”
参考文献:
Ren, C., Zhou, X., Wang, C. et al. Ageing threatens sustainability of smallholder farming in China. Nature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5738-w
公众号“求是风采”,Nature |老龄化深刻影响农业未来,浙大学者提出应对建议,https://mp.weixin.qq.com/s/Uv0fowgC7zuMdFFqsfM_2w
公众号“求是风采”,Nature一作分享 | 老龄化,一次跨学科的科研体验,https://mp.weixin.qq.com/s/KZsr2LDp4lcyptFtwwwFqA
澎湃科技https://m.thepaper.cn/rss_newsDetail_22033732
转自:“社科学术汇”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