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张占军教授研究团队提出“额叶保持,颞叶损伤(FPTI)” 假说解析成功与病理认知老化的脑机制

2022/11/25 15:59:46  阅读:162 发布者:

步入老年后人们的认知能力会逐渐衰退,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认知老化,认知老化的发生发展速度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以罹患阿尔茨海默病(AD)等认知障碍疾病为代表的病理认知老化(Pathological cognitive aging)群体,其认知能力会加速丧失,就像脑海中有块橡皮擦一样将生命中既往的画面逐渐擦除。不过,我们同时也会注意到还存在一些老年人,他们即使在高龄阶段仍然能保持良好的认知水平,其认知状态甚至与年轻人相差无几,这一群体被界定为成功认知老化(Successful cognitive aging, SCA)群体。目前,成功认知老化群体得以保持良好认知状态的内在脑机制尚未厘清,其与病理认知老化相比脑机制的共同点和特异性尚属未知。

近日,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题为“Successful or pathological cognitive aging? converging into a frontal preservation, temporal impairment (FPTI)hypothesis”的研究工作,该工作由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占军教授领衔的北京老年脑健康计划(BABRI)团队完成。该研究从脑灰质形态学指标、灰质共变网络和白质结构网络层面系统分析了成功与病理认知老化脑结构基础的异同,并提出了“额叶保持,颞叶损伤(Frontal preservation, temporal impairment, FPTI)”假说用以解释认知老化的异质性。

成功、正常与病理认知老化群体多维脑结构指标差异

该研究基于BABRI大型社区临床队列(Alzheimers & Dementia, 2021),在大样本人群中依据多维认知表现划分出成功认知老化组(SCA)、轻度认知障碍组(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和认知正常控制组(Cognitive normal control, CNC)(BMC Geriatrics, 2022),递进式考察了三组的全脑灰质体积、灰质共变网络完整性和共变强度以及白质拓扑网络节点效率。

研究发现,SCA组相较其他两组在左侧额中回灰质体积更大,在额叶灰质共变网络保持有更高的完整性和共变强度,且在额叶-基底神经节区域有更高的节点效率;而MCI组相较其他两组左侧颞下回灰质体积显著下降、灰质共变网络完整性降低、颞枕区域白质网络节点效率受损;另外,三组在右侧海马灰质体积、海马相关结构的节点效率上表现为两两差异显著。进一步地,研究者应用灰、白质网络叠加和解码分析以及空间相关分析揭示了SCA组对额叶脑结构的特异性保持和MCI组对颞叶脑结构的特异性损伤,提出“额叶保持、颞叶损伤(FPTI)”假说。

成功与病理认知老化的“额叶保持、颞叶损伤(FPTI)”假说

该研究结果表明,SCA群体的脑结构基础不仅包括对海马等老化敏感结构的保持,更是特异性地体现在额叶关键结构的形态和网络连接模式优势,这与MCI患者等病理认知老化群体以颞叶为中心的脑结构衰退模式形成鲜明对比。该结果提示我们,认知老化作为一个强异质性频谱并非只有认知损伤的消极一面,通过对SCA内在机制的研究,我们会更加了解脑在老化过程中的储备、保持和适应过程,进而探寻在老年阶段维持良好认知状态的有益路径,推动整个社会积极老龄化、成功老龄化的实现。

该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BABRI研究团队协作完成。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杨意如助理研究员为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占军教授、陈姚静副教授为该文章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了解研究详情,请登陆期刊官网阅读原文。[点击下方链接或“阅读原文”]

Yiru Yang, Yaojing Chen, Feng Sang, et al. Successful or pathological cognitive aging? converging into a frontal preservation, temporal impairment (FPTI)hypothesis, Science Bulletin 2022.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2.11.004

BABRI团队前期发表的相关工作:

Yang C, Li X, Zhang J, et al. Early prevent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community population: the Beijing Aging Brain Rejuvenation Initiative. Alzheimers & Dementia, 2021, 17: 1610-1618

Yang Y, Chen Y, Yang C, et al. Contributions of early-life cognitive reserve and late-life leisure activity to successful and pathological cognitive aging. BMC Geriatrics, 2022, 22: 831

转自:“中国科学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