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学科交叉融合,创新讲述中国故事
2022/11/23 14:51:10 阅读:153 发布者:
接力百年奋斗
强国先锋有我
激发爱党报国情怀
激荡青春成长梦想
今天,第二批研究生党建“双创”风采展
带你走近上海外国语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作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积极构建“党建+”学科建设、思政教育、实践平台,探索开发一系列党建特色品牌活动。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于2017年9月成立,现有党员39人,其中正式党员20人,预备党员19人。支部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结合专业特色,不断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党支部建设创新模式。
▲支部成员重走红军长征路
创新形式,打造品牌活动
为使师生充分学习领会国家战略方针,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支部将党建、校园文化、思政和学生专业实践课有机融合,依托学院融媒体实验室,学习央视《焦点访谈》等节目形式,打造“西索新语·党建直播间”品牌活动,由学生主持,嘉宾分享,现场录制,后期制作、传播。目前这项活动已举办十二期,从三个方向展开。
▲“西索新语·党建直播间”正在直播中
▲“西索新语·党建直播间”走出校园,前往复旦大学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25重要讲话精神,做顺应媒介融合趋势的复合型人才”主题活动
结合重大事件,紧跟时事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2019年9月,支部策划组织“礼赞七十,一路繁花似锦;相约四代,共话新传今昔”活动,邀请四代新传校友代表讲述他们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与上外同发展、共成长的故事,分享他们不忘共产党员初心、践行新传学子使命的体悟。
▲“西索新语·党建直播间——礼赞七十,一路繁花似锦;相约四代,共话新传今昔”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聚焦脱贫攻坚融入基层走向田间。2020年12月,支部承办以“建党百年忆初心,脱贫攻坚看会昌”为主题的党建活动,邀请学院调研团队倾情讲述会昌脱贫故事,分享调研成果。支部成员撰写的10余篇作品在中国日报社新媒体、网站和纸媒多平台发布。
▲支部党员跟随中国日报社两次前往江西会昌开展脱贫攻坚调研,直播间分享调研成果
创新主题教育学习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2021年4月,支部开展“党史相册·世纪同框”主题党课,邀请嘉宾通过一组组老照片,讲述松江区和上外的发展变迁故事。支部党员冯子逸讲述了自己爷爷的故事,分享老一辈共产党员对党和国家的坚守与热爱。
担当使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在上海市高校一类智库“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老师的指导下,依托上外的语言与国际化优势,支部50余人次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进博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参与撰写中办、中宣部舆情报告,被国家级及省部级相关单位采纳300余篇。
“语”通中外,助力疫情防控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扩散,支部党员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为国内主流媒体提供多语种国际新闻报道。2020年3月至5月,包括支部党员在内的研究生在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等平台共发表575篇高质量实习稿件,稿件涉及英、日、俄、德、法、西、阿、韩等10多个语种,地域涉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相关报道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语”世界接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2022年冬奥会期间,支部党员参与高校冬奥外宣项目,编译新闻稿件300余篇,涉及14个语种和8个传播渠道。支部党员还参与翻译《解放日报》《文汇报》和《新民晚报》推动的4个外宣项目的48个短视频;参与翻译由上海市新闻办与新民晚报社共同编写并出版的《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向世界讲好中国和上海的故事。
▲支部党员为国内主流媒体提供多语种国际新闻报道,参与《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翻译工作
党支部成立以来,陆续有支部成员毕业后入职外交部、新华社等,20余人从事新闻媒体相关工作。支部组织生活案例“马克思主义在身边——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记者招待会”获得《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创新形式讲述中国故事”案例获评教育部全国高校“两学一做”学生党支部工作案例精品作品。
▲“西索新语·党建直播间”参加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十佳组织生活案例展演
实践表明,党支部创新建设模式的关键在于:在教学方面,将学生专业实践学分与党建品牌活动密切关联,激发同学们积极性的同时拓展第二课堂;在科研方面,将专业教师纳入团队,由浅至深,将系列组织生活打造为专题实践课程,引导专业教师与思政团队就高校学生党建开展课题研究;在社会服务方面,将党建活动的开展与志愿者项目、分团委学生会等资源有效整合,对接学院特色实践活动,助力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力量。
转自:“中国研究生”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