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牵头建设“科创中国”东南沿海特色油菜高产高质产业服务团
2022/8/3 9:23:30 阅读:234 发布者:
近日,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批准浙江大学牵头,联合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国内外多家单位建设“科创中国”东南沿海特色油菜高产高质产业服务团,周伟军教授获批“科创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领军专家并担任服务团团长。
服务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提高我国油料自给率,聚焦东南沿海特色油菜高质量发展需要,开展优质高产、耐迟播、盐碱地等油菜农艺农机融合、丰产技术对接、联合研发攻关、人才培训、标准制定、学术交流、国际合作、新品种展示观摩及其他相关生产和科普服务,建立和完善东南沿海油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协同长效服务机制,引领支撑东南沿海油菜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推动东南沿海油料产业提质增效。
周伟军,男,博士,浙江鄞县人,日本宇都宫大学应用生物学博士后。浙江大学设计育种创新团队油菜首席、求是特聘二级教授,从事油菜遗传育种与种子工程、作物生理生态与环境调控及安全农产品研究。历任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外事处副处长、农学系主任、农业试验站副站长。通过芸薹属种间杂交、航天诱变、分子聚合育种等前沿技术,创制出黄籽高油分优质油菜、人工合成种芸薹属异源六倍体以及彩色油菜等优异种质材料和新品种,拓宽了油菜遗传基础与多功能利用途径。主持育成了“浙大七彩油菜”以及浙农大601(油菜601)、浙农大605(高油605)、浙大619、浙大622、浙大630、浙大635等“浙大系列”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提出了作物绿色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浙大619获评首届“浙江省十大好品种”,浙大630、浙大635含油量(49.21%、50.64%)居全国常规油菜品种榜首;“浙大七彩油菜”已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区以及青藏高原春油菜区大面积示范应用,创制的黄褐籽高油优质油菜与芸薹属异源六倍体居国际领先地位。已授权发明专利20项,发表了200余篇SCI论文,个人H指数48,获省部级一、二等科技进步奖5项以及2021年度第十二届大北农科技创新奖,指导了国内外博士后、博士、硕士100余名,兼任《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副主编等4个SCI期刊编委,欧盟-中国Horizon 2020食品农业与生物技术专家组成员、科技部农业领域2020-2035“技术预测工作组”专家等。
许 玲,女,博士,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科创中国”东南沿海特色油菜高产高质产业服务团主要成员。长期从事油料作物种质创新、遗传改良与分子育种方面研究,通过远缘杂交、小孢子培养以及分子聚合育种等方法,合作育成了浙江省油菜主导品种3个“浙大619”、“浙大622”、“浙大630”。聚焦我国油料作物育种领域前沿课题——油菜品质形成机理、高抗分子机制、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等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重点研究了基因聚合育种在油菜品质抗性协同作用机制,创建了以油菜高效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为核心的小孢子技术体系,以及基因聚合转化的分子调控技术平台,并参与了浙大630等系列黄籽优质油菜品种相配套的高产高质栽培技术研发,推动了“高校—院所/推广管理部门—企业—合作社—农户”品种产业化应用新模式的建立。相关成果已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全国商业联合会一等奖、第十二届大北农科技创新奖等多项奖励。
服务团将以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及其辐射区域为主要服务区域,计划重点为包括高产高质油菜种植、集成技术体系、加工与综合利用、以及休闲服务业等乡村产业发展提供规划评估、农业科技咨询及综合服务、现代园区建设、农业节庆活动策划、农产品产销对接、农企孵化、运营策划、技术培训、会议会展等专业服务。以浙江省乡村富裕为模板辐射东南沿海与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动东南沿海乃至全国各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服务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延伸阅读:“科创中国”是中国科协推动打造、科技界广泛参与的创新、创业、创造服务平台,目的是通过产学研金服用多方力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此次“科创中国”服务团是由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联合中国农学会于2022年2月发起,通过征集遴选出一批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的高层次专家,并由专家牵头组建相关领域服务团开展社会化服务。旨在进一步推进“科创中国”工作,发挥人才在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转自:植物科学最前沿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