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突变株:美发现感染空气传播的病毒颗粒概率约1/100?
2022/5/17 14:31:08 阅读:310 发布者:
美研究发现接触受污染表面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为1/100000、而感染空气传播的新冠病毒颗粒的概率约为1/100?吴尊友:物传人不是新冠主要传播途径
据科技日报5月10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暴露科学与环境流行病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对从校园周围的空气和表面采集的样本进行测试后发现,人们从呼吸的空气中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是从接触表面感染的1000倍。
在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密歇根大学环境健康科学和全球公共卫生教授理查德·奈泽尔及其同事在封闭的校园内的不同地点使用气泵和拭子采集样本。他们总共收集了250多个空气样本,其中1.6%的样本新冠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而在500多个表面样本中,1.4%呈阳性。
结果表明,最危险的环境是健身房,在健身房采集的样本中,75%的空气样本和50%的表面样本结果显示阳性,其中最容易受到污染的是饮水机按钮,而从健身器材中提取的样本均未呈阳性。另外,从办公室或电脑键盘、电灯开关、桌面、微波炉、冰箱把手或学生桌采集样本结果为阳性的几率要低很多。
随后,研究人员将阳性样本与校园内实际的新冠病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感染空气传播的新冠病毒颗粒的概率约为1/100;而接触受污染表面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为1/100000,前者为后者的1000倍。
此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过去两年多的新冠防控中发现,新冠病毒可能通过「物传人」的方式进行传播,但不是疫情的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洗手可以简单有效地切断这一途径。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Cell Host & Microbe研究发布:奥密克戎株疫情仍可导致高龄人群或免疫缺陷人群重症率的增加,进一步提高全程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比例十分重要
前言:近期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华山感染张文宏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教授团队共同合作评估了奥密克戎变异株四个亚型对两剂灭活疫苗和第三针加强接种后的免疫逃逸特征,相关成果于5月8日发表于Cell Host and Microbe杂志(2021 IF 21.023)。
截至2022年5月,全球已报道逾5亿1千万人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SARS-CoV-2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最早于2020年11月检出,目前已在全世界大范围流行,出现多个子谱系,分别命名为:BA.1,BA.1.1,BA.2,BA.3,BA.4,BA.5等,另外重组亚型XD,XE,XF毒株近期也被检出。近1-2个月以来,BA.2亚型的比例迅速上升,成为近期多地疫情的主要流行株。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BA.2目前已经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检出,其传播能力较BA.1高约30%,感染后病毒载量比BA.1高2倍;其子亚型BA.2.12.1 含有L452Q突变,在美国检出较多,具有传播优势。
奥密克戎各亚型对现有疫苗引发或单克隆抗体介导的中和能力的敏感性
研究发现,两针灭活疫苗接种后的受试者对奥密克戎株的抗体滴度水平较原始株下降至少5.3倍。四个亚型的假病毒实验评价显示,针对BA.2的中和抗体滴度与BA.1相似或低于BA.1。在第三针同源(灭活疫苗)或异源接种后,抗体滴度显著升高,抗体阳性率达到至少75%。最近,已经报道了三种重组谱系(XD,XE和XF),但预计其抗体逃逸与研究的4个奥密克戎亚系没有显著差异,因为它们的S蛋白与BA.1或BA.2相同。
奥密克戎BA.1株的中和能力既往探索
其实在21年12月,华山感染张文宏教授团队和王鹏飞教授团队均在两针灭活疫苗和三针同源/异源接种的血清样本中评估奥密克戎BA.1株的中和能力,研究发现两针灭活疫苗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抗体滴度下降较为明显,中和抗体滴度下降至6.04,较原始株降低了约10倍。无论是何种类型第三针加强后(灭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蛋白苗),血清标本对奥密克戎株的中和抗体滴度阳性率均达到了100%。
本项研究的科学意义:此次研究进一步证实,对于适宜接种的人群,推广疫苗加强针注射仍然是预防SARS-CoV-2传播,特别是应对奥密克戎株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奥密克戎株疫情虽然较原始株及Delta株的病死率及重症率有所下降,但仍可导致高龄人群或免疫缺陷人群重症率的增加,因此,对于适宜接种的人群,进一步提高全程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比例十分重要。
图文来源:呼吸界
转自:露森科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