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 10:50:41 阅读:81 发布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颀
加盟浙江大学
继中国科学院院士常凯加盟浙江大学之后,又一名院士加盟浙大。
1月7日,经过查询发现,浙江大学官网“两院院士”栏目更新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颀已经列入名单,显示欧阳颀院士已经加盟浙江大学。
图源网络
官方简历显示,欧阳颀,1955年7月出生于江苏南京,安徽天长人,非线性科学与生物物理学家。1982年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 年于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颀长期从事应用非线性动力学、复杂系统理论与统计物理的概念与研究方法探索生物控制网络的特性,包括网络拓扑学特性,网络动力学特性,网络功能特性,以及三种特性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并探索将研究中所总结的规律应用到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以理性设计为原则的合成生物学研究。
欧阳颀在Science、Nature子刊、PNAS、PRL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SCI独立引用4000多次。编著出版《非线性科学与斑图动力学导论》等著作。
2023年7月,欧阳颀还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物理学院博雅讲席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向来自福州延安中学的林沛晗同学送出了北京大学2023年本科生首封录取通知书。
据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常凯已于日前出任浙江大学物理学院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值得一提的是,常凯、欧阳颀两位院士均为物理学领域知名学者,这显示浙江大学在物理学领域实力进一步增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集成电路学院正式揭牌独立运行
2023年12月27日,第六届半导体才智大会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揭牌仪式顺利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和电子信息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工信厅、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相关领导,20余所国内高校、研究所和企业代表、校领导和百余名师生代表共同参加大会。
会上宣读了学院独立运行文件,正式宣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独立运行,并成立了集成电路学院产教融合战略委员会。之后,举行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北京智芯微电子、中电科58所、北京华大九天、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合作共建的签约仪式。7位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集成电路学院领导共同为部属高校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发展联盟揭牌,联盟正式成立。
揭牌仪式前,举行了第六届半导体才智大会顺利举行。来自高校企业各方代表汇聚一堂,共同探讨集成电路产教融合等焦点问题。会上发布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2-2023年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新增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校学位评定委员会34名委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王云鹏主持。会上,同意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审核标准,同意新增工商管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意撤销土木水利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图源网络
学生工作部汇报本次申请学位人员的思想政治情况,研究生院介绍了本批硕士、博士学位申请的总体情况,各分委员会对评阅答辩、分会审核等环节逐一作重点报告。经与会委员认真讨论、评议与投票表决,决定授予204人博士学位和1716人硕士学位。
研究生院汇报了2023年北京市优秀研究生导师及团队、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评情况,2024年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结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若干举措的工作推进情况。
西湖大学与东南大学
签署校际合作框架协议
2024年1月5日上午,西湖大学与东南大学校际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出席活动并讲话,西湖大学副校长朱晓芸、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代表双方签约。
作为一所底蕴深厚、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遵循“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致力于实现原创理论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为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两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原则,致力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黄如高度评价西湖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所作出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突出成果,并期待未来结合双方优势特色,加强与西湖大学在人才联合培养、科学研究、大医科建设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强国建设新征程中展现更大作为。施一公从人才引育、科研成果、学科优势等方面介绍了西湖大学的办学机制。
他表示,西湖大学坚持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努力为国家科教兴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积极贡献,希望通过发挥各自优势,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协议,双方将积极推动学生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围绕生命科学等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开展跨校、跨学科科研合作等。
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
1月6日,蚌埠医科大学正式揭牌,意味着安徽省医学高等教育力量再强化,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再提升。
图源:蚌埠医科大学
1958年,蚌医由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交大医学院)和安徽医院(现安徽医科大学)援建创立,学校承继了上海第二医学院完整教学体系和优良育人传统,66年来为国家输送了15万名优秀医学人才,获批建设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安徽省高等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从该校走出了5名两院院士,院士数量在安徽省属高校排名并列第一。
从“学院”到“大学”,蚌埠医科大学将能更加充分发挥办学优良传统,稳定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培养更多的拔尖人才和基层优秀医务工作者,不仅有利于解决安徽和长三角地区医学教育水平发展不平衡问题,也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根据教育部复函,更名后蚌埠医科大学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2万人。按照该校提出的发展思路,未来五年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学科建设、医疗服务上都将实现质的飞跃。在深化以卓越医师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开展专业优化和院系调整。届时不仅将实现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还将新增ESI前1%学科1-3个、省级高峰学科1-2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2-3个,部分学科方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再建1-2个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创新平台。此外,还将新增直属附属医院1-2家,建设好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皖北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家一流医疗服务。
信息来源: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澎湃新闻、中新网等
转自:“蔚青学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