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25 15:24:29 阅读:130 发布者:
考情分析系列来啦,接下来的日子里,小编会整理国内各大院校的新传博士招生情况,包括招生人数、申请考核条件、博导介绍等内容,同时心传考博也会持续关注2024的博士招生简章,及时为大家更新招生信息。
现在,是湖南师范大学专场哦!
阅读索引
招生人数
报考条件
材料提交
考试及考核
录取
联系方式
专业方向考试科目及博士生导师信息
招生人数
2021年:8人
2022年:8人
2023年:6人
报考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3.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4. 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5. 有两名所报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 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研究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7. 报考“招生对象须全脱产学习”的导师的考生报考时须征得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 录取前须将人事档案转入我校,录取后须全脱产学习。
材料提交
1. 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
2. 两份专家推荐书(需加盖专家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3. 硕士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
(1)应届硕士生:硕士研究生证;《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 息网上注册申请)。
(2)已获硕士学位者:硕士学历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位证书认证报告》。
(3)国外获得硕士学位者:硕士学位证书;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4. 身份证复印件。
考生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凡以假证明、假学历以及其他不真实材料报考的考生, 取消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
考试及考核
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初试地点:湖南师范大学
初试科目:外国语、两门专业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各科目的满分为100分。外语初试只考基础外语,听力测试和专业外语考试在复试期间进行。其中报考外语专业 的考生选考二外时,复试中加试口语而不考专业外语。
(二)复试
学院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领导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纪委委员、主管科研与研究生工作副院长、学科方向负责人及科研与研究生办负责人,由院长、书记担任组长,指导复试小组进行复试考核工作。复试小组成员以学位点的导师为主体,由不少于5人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家组成。
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考生资格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复试人数与招生计划的比例一般为 3:1。
考生需提供的材料有: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应届硕士毕业生学生证。此外,应届硕士生提交《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注册申请);已获硕士学位者提交《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和《学位证书认证报告》;国外获得硕士学位者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考生还可提供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等补充材料供复试小组考核。
成绩:面试成绩总分为200分,复试小组成员各自独立给考生评分,其中招生导师记分占50%,其他成员记分共占50%。面试成绩的合格分数线为120分。
总成绩核算办法:考生的总成绩为初试两门业务课总成绩与复试成绩之和,即总成绩=初试两门业务课总成绩+复试成绩。
关于调剂:新闻与传播学院所有专业均不接受调剂考生。
录取
按照学院的招生计划,根据考生的申请材料审查和评价结果、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体检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择优录取。报考教育博士和“高校思政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的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
严格按照招生计划,根据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拟录取名单。总成绩相同时,初试两门业务课总成绩高的考生优先录取。总成绩和初试两门业务课总成绩均相同时,初试总成绩高的考生优先录取。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和初试两门业务课总成绩均相同时,通过复试小组投票的方式决定考生的最终排名(复试小组人数为偶数时,随机抽签减少1人后投票,不投弃权票)。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不予录取:面试成绩低于120分;资格审查不合格;体检不合格;思想政治情况考核结果被评定为不合格。
各学位点确定拟录取名单后,报学院初审。学院初审通过后,汇总拟录取名单上报研究生院。研究生院汇总全校各学院拟录取名单并复审,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确定最后拟录取名单,报上级部门审批。
最后拟录取名单确定后在研究生院网站公示10个工作日。
联系方式
报名及初试联系部门: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考务办公室
联系电话:0731-88873095
复试及录取联系部门: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731-88872350
新闻传播学院联系人:林老师
联系电话:0731-88872664
专业方向考试科目及博士生导师信息
(一)新闻学
①1001 英语 或 1002 日语 或 1003 俄语 或 1004 德语 或 1005 法语
②2251 新闻与传播学导论
③3251 新闻学
尹韵公
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首批入选者,中央文宣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首批入选者,新闻出版系统领军人才工程首批入选者,国家社科规划办新闻学科组评审召集人,国务院学位办新闻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和成员,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北大、清华、人大等50余所高校兼职教授和客座研究员。
研究方向:新闻史、新闻理论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新闻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18VXK008)
联系方式:yinyg@cass.org.cn
徐新平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媒伦理与法制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社科后期资助项目评审鉴定专家。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获得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新闻学博士学位。曾从事新闻记者和图书出版工作十年。1996—1999年任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研究方向:中国新闻思想史、新闻伦理学、新闻传播理论、报纸业务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晚清时期新闻思想研究”(14FXW0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新闻伦理思想的演进”(08BXW006)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民营报人新闻思想研究(14JL04)
联系方式:xuxp3@163.com
肖燕雄
男,汉族,1965年7月生,湖南新宁人,博士,湖南省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传媒伦理与法制研究所所长。是湖南省内第一位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是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和新闻传播学科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湖南省新闻传播教育的早行者之一。
研究方向:传媒法制与伦理、中国新闻制度、抗战舆论动员、新闻学术史、新闻传播教育、新闻理论与实务、文艺美学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新闻实践中的中国特色新闻学基本问题研究”
“《新华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抗日舆论动员研究”
论文:
[1]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中央日报》难民内迁动员的主体性策略研究. 肖燕雄;郭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3
[2] “空间新闻学”的兴起及数字新闻的空间建构——以2022年度Sigma Awards入围作品为例. 肖燕雄;郭妍.新闻界,2023
[3] 新媒体视角下的红色旅游发展路径. 肖燕雄;王菲;白阳春.今传媒,2023
吴果中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文学专业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博士。
研究方向:中外新闻传播史论、传播与文化等,尤其在画报与视觉文化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画报研究”(项目编号:18AXW002)
论文:
[1] 从发展与历史纬度书写媒体融合大文章. 周舟;吴果中.新湘评论,2023
[2] 新中国早期的“英雄相”——以20世纪50年代《人民画报》为中心. 吴果中;颜星.出版发行研究,2023
[3] 表征“新中国”:1950年代《人民画报》基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范式. 吴果中.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
(二)传播学
①1001 英语 或 1002 日语 或 1003 俄语 或 1004 德语 或 1005 法语
②2251 新闻与传播学导论
③3252 传播学
蔡骐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带头人,湖南省传媒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社会舆情监测与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化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媒介文化及电视研究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亚文化传播机制与引导研究”(18ZDA313)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发展传播学视阈下的精准扶贫报道研究”(18JD48)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用户个性化需要视角下数字出版研究”(15K075)
联系方式:732067696@qq.com
王战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告学系主任,湖南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南赛区组委会秘书长。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及外国哲学(艺术哲学方向)博士学位。2006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研究方向:广告理论、公共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现代设计艺术史论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社群文化的品牌消费引领研究”(19BXW105)
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湖南区域文化传播与文化产业品牌发展研究”(18YBA304)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湖南省广告产业资本化运作研究”(11YBB283)
联系方式:beardady@163.com
李琦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现任学院教学副院长,传播与文化方向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学硕士生导师,戏剧与影视艺术学硕士生导师。湖南师范大学教学委员会委员,湖南师范大学文化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湖南省本科高校音乐与戏剧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湖南省视听传播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人,湖南省广播电视局网络视听节目审核专家。
研究方向:媒介文化、影视传播、公益传播与传播社会学研究
科研项目: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影视学类研究生文化内涵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JGZD024〉
湖南省教育厅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专项课题(XYJ2021GA01)
论文:
[1] 问诊“饭圈”:“饭圈文化”的畸变与纠偏. 李琦.传媒论坛,2023
[2] 古村落题材纪录片的时空弥合及其意义旨归. 李琦;卢亚霞.中国电视,2023
[3] 文化的解构与重构:女书传承场域及其主体实践的迭变. 李琦;卢亚霞.传媒观察,2023
曾琼
女,1979年2月生,湖南常德石门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武汉大学文学博士学位。2015年,入选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
研究方向:广告学、传媒经济学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计算技术范式下广告产业转型发展研究”(20BXW119)
论文:
[1] 从平移到颠覆:技术可供视域下数字广告的发展演进. 曾琼.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
[2] 结构、关系与制度:计算技术嵌入与广告产业变革. 曾琼;张金海.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3] 计算技术对广告产业发展的嵌入——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 曾琼;马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
(三)新媒体传播
①1001 英语 或 1002 日语 或 1003 俄语 或 1004 德语 或 1005 法语
②2251 新闻与传播学导论
③3253 新媒体传播
燕道成
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兼中国新闻史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鉴定专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湖南省青少年新媒体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湖南省社会舆情监测与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湖南红网智库首批特聘专家、湖南省新闻系列高级职称评委。
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引导”的研究成果(20AXW010)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科交叉、文理交融、情技糅合——新文科背景下网络与新媒体建设‘一流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探索”(HNJG-2020-0168)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时代信息价值观引领研究”(19ZDB019)
联系方式:yandaocheng@hunnu.edu.cn
廖志坤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年鉴》新闻教育界编委,湖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社会舆情监测与网络舆情研究中心主任,吉首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研究方向:新媒体传播
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的偏差及其重塑研究”(15YJA8600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BXW113)
论文:
[1] 竖屏短视频中的身体呈现与身体消费. 姚苏晟;廖志坤.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 媒介权力异化对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塑造的影响及其规避. 廖志坤;李冰婧.今传媒,2018
[3] 网游青少年媒介形象的偏差及其重塑. 廖志坤;乔玉为.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肖赞军
男,1972年6月出生,湖南安化人;博士,教授,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1991年益阳师范毕业后曾从事中小学教育7年。2007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09年入选湖南师范大学青年优秀人才计划。201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研究方向:媒介融合与传媒规制、新媒体商业模式及产业发展、影视营销、传媒产业组织等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媒体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17AXW006)
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商业模式》(编号:17K059)
论文:
[1] 存量竞争下长视频的盈利模式创新与价值链重构. 肖赞军;万牧昆.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
[2] 媒体融合“新闻+”运营动态、模式及瓶颈. 肖赞军;马思宁;康丽洁.中国报业,2021
[3] 基本逻辑与整体思路:媒体深度融合下传媒行业重组研究. 肖赞军;杜晓琳.传媒观察,2021
岳璐
教授,博士生导师,视听传媒系主任,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师范大学青年优秀人才,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
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与影视传播
科研项目:
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媒介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群的构建”(编号:HNJG-2022-0056)
论文:
[1] 论智媒时代编导专业的课程群建构. 岳璐;李玲玲;马嘉伦.新闻前哨,2023
[2] 身份流转与主客交融:第一人称纪录片的自我言说. 岳璐;刘晓洁.中国电视,2023
[3] 价值引领 学科融合 实践赋能——浅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育革新. 岳璐;李玲玲.新闻前哨,2023
(四)编辑出版学
①1001 英语 或 1002 日语 或 1003 俄语 或 1004 德语 或 1005 法语
②2251 新闻与传播学导论
③3254 编辑出版学
周国清
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编辑出版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与鉴定专家,湖南省出版系列、高教系列、文学创作系列高级职称评委,省委宣传部出版阅评员、网络阅评员,长沙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员,省内多家期刊特约审读与审稿专家。
研究方向:编辑学理论、期刊策划与营销、出版传播与社会文化发展。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辑学范畴论”(15BXW019)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互动逻辑与未来走向:智能化趋势下的编辑主体研究”(18A017)
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人工智能对新闻出版活动的影响研究”(XSP19YBC231)
联系方式:107475227@qq.com
王海刚
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管理学硕士、博士(出版发行学专业),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委员会理事,湖南省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负责人,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图书编校质量检测认定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研究方向:出版营销与传播、数字出版与新媒体、出版文化与出版史
科研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书业广告研究”(17FTQ007)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项目“晚清图书广告研究”(18K017)
联系方式:haigangwang2006@163.com
尹飞舟
男,湖南新宁人,1957年9月生。1980年邵阳师专中文科毕业,任武冈师范学校教师;1987中国人民大学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文学硕士;1998年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历史学博士。
研究方向:出版营销与传播、新闻传播史。
科研项目: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大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翻译传播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2020JGZX006)——以当代中国文学作品英译出版为例
论文:
[1] 媒介融合时代《道德经》英译传播中的经典重构. 尹飞舟;王佳娣.中国文学研究,2022
[2] 冷热之间——论《红楼梦》霍译本中薛宝钗的角色张力. 常婵;尹飞舟.外国语言与文化,2022
[3] 翻译传播主体控制效应解析——以当代中国文学作品英译出版为例. 尹飞舟;李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
转自:“心传考博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