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一区Top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在紫花苜蓿蜡质合成及抗旱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9/15 11:31:49  阅读:100 发布者: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草种质资源与逆境生物学杨培志教授团队在中科院1Top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了题为“A 3-Ketoacyl-CoA Synthase 10 ( KCS10 ) Homologue from Alfalfa Enhances Drought Tolerance by Regulating Cuticular Wax Bio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草业学院王亚芳副教授和已毕业博士研究生刘雨诗为共同第一作者,杨培志教授为通讯作者。

紫花苜蓿是一种栽培广泛的多年生豆科牧草,而干旱是限制苜蓿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苜蓿的抗旱性对提高苜蓿产量以及扩大边际土地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表皮蜡质是植物抵御不良外界环境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持植物水分及抗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紫花苜蓿蜡质合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发现了调控紫花苜蓿蜡质合成的关键基因,并揭示了MsKCS10通过调控长链脂肪酸及其衍生物的生物合成,改变了植物叶片及果实表皮蜡质化学组成及表皮蜡质晶体结构,从而降低表皮的非气孔蒸腾提高植物抗旱性的分子机制,为提高紫花苜蓿抗旱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榆林综合试验站等项目的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jafc.3c03881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草业与草原学院

转自:“植物研究进展”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