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8 15:57:10 阅读:113 发布者:
近日,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我校12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数学与统计学院:陈方维
课题名称:
对数凹函数集的几何理论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凸几何理论是几何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主要运用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凸体的几何量之间满足的等式或不等式关系,是几何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本课题主要在凸几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数凹函数的投影函数与相交函数的相关几何理论研究:主要研究对数凹函数的投影迭代和相交迭代的收敛性,有界性,一致性等性质;进一步我们还将探究对数凹函数在L_p-Asplund和与Orlicz-Asplund和的结构下的混合质量理论,以及它们的不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与统计学院:罗国旺
课题名称:
测量误差数据下空间自回归模型的统计推断研究
数学与统计学院:龙文
课题名称:
基于知识学习智能优化算法的高维数据特征选择方法及应用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降维是高维数据分析挖掘的必要和关键环节。数据的分类效率会随着其特征属性(即维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因此,如何降低数据维度和提高分类效率是处理高维数据的关键。特征选择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数据降维方法。本项目将高维数据特征选择问题转化为高维数值优化问题,研究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求解方法,包括设计基于知识学习的智能优化算法以平衡收敛性和种群多样性、自适应组合不同转换函数设置和分类器选取,且其性能由这三部分共同决定,实现高维数据最优特征子集的有效选择,最后将所得到的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高维数据特征选择方法应用于风电系统故障诊断和心血管疾病智能诊断等实际问题中。该项目研究丰富了高维数据特征选择和智能优化算法的理论内容,也拓宽了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高维数据特征选择模型及方法的应用空间。
大数据统计学院:周丽蓉
课题名称: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机床设备的高能效匹配决策与调度优化
课题基本思想:
我国将“智能制造工程”和“绿色制造工程”作为强国战略,推进“互联网+绿色制造”成为未来工厂发展趋势。网络化制造模式利用网络中共享的机床设备协同制造响应客户需求,可极大提高企业市场反应速度和竞争力。然而,相比传统车间制造,网络化制造模式存在机床异地分散且能耗多源跨企业协作频繁、客户个性化需求驱动、随机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有关机床节能运行的研究普遍仅关注企业传统车间特点,制约了企业对网络中的机床设备开展高能效深度应用。围绕提升网络化制造中机床设备运行能效这一目标,项目拟解决从客户下单到任务执行结束三个阶段高能效配置使用机床面临的技术瓶颈问题。在制造任务需求阶段,项目重点考虑多源能耗特性、技术能力、交易属性和综合质量等构建机床服务本体语义模型和双阶段多属性模糊决策指标体系,实现高能效机床的搜索发现与供需匹配。在制造任务执行阶段,多方客户个性化需求直接影响企业对网络中机床的调配。区别于传统以产品为中心的被动式制造消费形态,当前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市场导向是企业制造过程价值链重构的驱动力。项目基于非合作博弈理论建立客户需求域和机床调度域间映射机制,揭示客户需求、客户任务收益、机床高能效调度方案Nash均衡轨迹间影响规律,以期突破企业传统车间内机床节能调度研究的局限性,实现面向客户需求高能效调度网络中的机床设备服务资源。
在制造任务调整阶段,网络中的频繁扰动限制了原始机床调度方案的可行和能效提升。项目提出面向制造能效变动损益的重调度驱动机制,构建表征机床调度方案制造能效的损益增量和变动频率向量,量化网络中扰动对机床调度方案能效的影响。不同于常规以事件和周期为触发响应的机床重调度方法,该方法旨在攻克保障机床能效稳健提升的重调度时机确定这一瓶颈问题,应对网络中不确定性,实现高能效重调度机床。项目以网络中客户驱动为起点,从三个阶段解决网络化制造中机床高能效匹配决策与调度优化技术瓶颈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实现网络中机床运行能效提升。选题源于国家双碳目标重大需求和制造业绿色智能化转型经济主战场,对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走向企业节能减排工程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信息学院:王永平
课题名称:
严格d-正则 (3,s)-CNF公式的可满足性问题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出现在公式中的子句数与变元数的比值靠近4.267的区域是3-SAT问题的一个难解区域。然而,当进一步限制每个变元的出现次数时,研究表明:仅仅以子句数与变元数的比值来刻画3-SAT问题的易解与难解区域是不够的。换言之,3-SAT问题难解实例分布的研究尚有空间。为此,基于我们的已有研究,拟立项继续研究严格d-正则(3,s)-SAT问题,研究主要围绕易解问题求解、相变现象、难解实例分布、专门算法设计等方面展开。这些研究可以丰富3-SAT问题甚至SAT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算法研究。
大数据统计学院:李晓鹏
课题名称:
面向动态交互模式的群体合作演化建模及行为实验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探究群体智能涌现的机制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前瞻性的研究课题。然而,以往的研究普遍关注静态交互模式条件下群体协同演化的涌现机理,难以对真实群体行为决策的演化态势进行准确地预测和评估。为此,该项目立足诱发群体动态交互多重影响因素,构建高动态的群体博弈交互模型,并在研究过程中融入统计分析、机器学习以及大数据技术等理论方法,从而揭示一般情形下群体合作演化的动力学规律。研究成果有望为在微观层面个体通过局部信息感知进而在宏观层面实现群体智能的涌现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工商管理学院:杨炳成
课题名称:
异质性消费情景下算法推荐解释对消费者采纳的匹配效应研究:现象、机制及跨期影响
课题基本思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数据成为了一种战略性生产要素参与到价值创造、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算法成为了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战略性工具,衍生出了基于算法的推荐。在营销领域中,商品推荐通过算法推荐进行,成为影响消费者决策消费的重要方式。如何更好提高算法推荐有效性及应用适配性从而协助其消费者决策进程,对于促进企业绩效及消费经济,促进平台和企业发展及创造出有价值的人机互动体验,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数字化与智慧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基于数字经济技术及消费者研究,突出国家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政策需求。本项目采用实验室实验、线下现场实验、计量模型分析法及仿真模拟分析法,基于营销视域下探讨在线商品推荐的算法推荐解释研究,探讨异质性的消费情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商品点击及采纳行为,对于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机互动从而促进消费者线上购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数学与统计学院:余孝军
课题名称:
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演化博弈分析及效率损失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低碳出行一方面要满足减少碳排放又要满足城市交通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在一定程度存在着矛盾。因此,如何实现既能满足城市化进程中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又能兼顾低碳目标的实现,成为了亟需解决的综合性科学问题。本项目首先将不确定环境下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演化趋势引入到研究框架中,通过深入分析不确定环境下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行为选择,构建刻画随机扰动下的演化博弈模型,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求解模型及仿真模拟。其次,构建以低碳为目标的系统最优与以满意度为目标的用户均衡对应的等价数学模型,进而采用数学建模、解析推导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界定城市居民低碳出行的效率损失上界,分析影响效率损失的因素。最后,探讨各种低碳交通政策在降低效率损失方面的实施效果。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低碳交通演化机理和城市交通系统效率损失的理解,为城市交通管理者决策时提供有利于低碳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工商管理学院:张应青
课题名称:
数字化信任视角下创新联合体知识生产与演进机制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以任务为导向的创新联合体组织结构松散,合作基础薄弱容易形成陌生信任问题,同时知识产权归属模糊导致利益分配冲突,这些严重阻碍了知识的高级化、尖端化演进。数字化信任是基于区块链技术、数字化代码、智能算法等,形成的“技术+信任”的新型系统信任,为创新联合体知识生产与演进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有效解决陌生信任问题引起的信任建立与维护困境,还能从根源上实现对知识要素的全过程产权归属核算,以有效解决由知识产权贡献不明导致的利用分配冲突问题。本项目将针对理论上的不足与现实的需求,以创新联合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索数字化信任赋能创新联合体的数字化信任体系、知识生产系统、产权归属核算及知识风险防范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促进自主创新研发的政策制定、路径选择和实现机制提供有益指导。
工商管理学院:李天柱
课题名称:
创新生态系统柔性机制研究:基于科学驱动的产业
课题基本思想:
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管理议题,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动荡环境,创新生态系统必须具备合适的柔性,以缓冲和适应演化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变化,甚至主动利用变化、制造变化以赢取竞争优势。本研究从环境不确定性的视角出发,将“创新生态系统”和“柔性”两个领域结合起来,构造数字经济与科学驱动深度融合的研究情境,沿着“结构机理—形成机制—评估归因—柔性治理”的研究框架,阐释创新生态系统的柔性机制。研究有望将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推向以“柔性”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并拓宽柔性的研究边界,丰富和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的技术创新管理理论。
会计学院:罗毅
课题名称:
基金经理社会资本与上市公司环境责任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因此上市公司的环境问题成为投资者投资时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上市公司爆出环境事件将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作为上市公司重要外部投资者之一的公募基金首当其冲,面对上市公司环境事件这一潜在风险,该类基金经理会如何应对呢?学界从正式制度视角做了大量研究,本课题拟从非正式制度视角之一——基金经理社会资本切入,探究基金经理会利用其社会资本敦促上市公司践行环境责任吗?并进一步探究这种敦促效应的异质性、作用机制、进一步的经济后果。本课题的展开在理论方面丰富了上市公司环境责任的影响因素研究和基金经理社会资本的经济后果研究;在实务方面有助于资本市场各参与方理解非正式制度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启示资本市场各参与方善用非正式制度助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技术方法方面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指标设计方法。
工商管理学院:周立影
课题名称:
从点击到沉浸:多维AR交互功能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本研究项目致力于深入探索增强现实(AR)交互功能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的影响,以及其背后的解释机制和作用边界。增强现实(AR)作为一种将数字元素和感官体验与现实世界融合的先进技术,具有潜力极大地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使其更为沉浸式和个性化。尽管如此,现有研究在如何系统地分类AR交互功能,以及不同维度的AR交互功能如何差异化地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方面仍存在明显的研究空白和问题。本项目借鉴消费者行为和信息系统领域的核心理论,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AR交互功能模型,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来验证该模型以及其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具体影响。该研究不仅将加深我们对AR交互功能及其效应的理解,还将为企业在AR应用中如何优化消费者体验和决策提供有力的策略建议,同时也为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创新而有价值的视角。
近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共立项课题524项。我校文学院教师杨蕴希获得国家青年项目立项,实现了我校此类课题青年项目零的突破。
文学院:杨蕴希
课题名称:
《乡村振兴背景下滇黔桂民族地区非遗文化产教生态融合及协同开发机制研究》
课题基本思想:
本研究以民族非遗文化资源丰富、省际区域融合程度较高的滇黔桂民族地区为田野样本,基于教育及文化生态理论、产业融合与价值链理论以及多元文化共生理论等对其文·产·教融合现状与基础进行实证调查并对其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耦合逻辑予以学理释读,对滇黔桂民族地区非遗文化产教生态融合及协同开发机制进行理论与路径探讨,以民族地区文产教生态融合振兴之力助推新时代乡村振兴,协同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来源:贵州财经大学“学术立校”办公室
转自:“贵财学术之声”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