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1 8:44:08 阅读:74 发布者: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3, 43(8)袁文青 王敏敏 褚红玲 何旋 谷士贤
摘要
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项目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案及效果评价尚比较缺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2021年起进行临床医学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项目管理的探索,通过3年的探索,建立了基于"构思-设计-实施-运作"(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ng,CDIO)的管理方案。对参与项目的127名临床医学本科生和111名临床医学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8名(85.0%)学生和92名(82.9%)教师对项目感到满意,102名(80.3%)学生通过参加项目获得了成就感,其中99名(97.1%)学生认为提高了临床科研能力,89名(87.3%)学生认为提高了学术写作能力,70名(68.6%)学生认为提高了学术表达能力。91名(71.6%)学生在项目结束时能够撰写并投稿一篇综述或论著。基于CDIO对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项目进行管理,有助于促进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以本科生暑期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主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自大学一年级开始参与的临床相关科研项目。项目对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医学生尽早参加正规的科研训练能够提高科研兴趣和能力[ 1 ],获得成果产出并找到感兴趣的研究领域[ 2 ],但目前项目的管理方案及效果评价尚比较缺乏,如何提高临床教师和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是教育教学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多家大学提出"构思-设计-实施-运作"(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ng,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其宗旨在于通过项目驱动式教学[ 3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从事科学研究[ 4 ]13-15。CDIO一方面可以作为理念指导具体管理策略,另一方面因具有CDIO标准[ 5 ]而提供了促进或优化项目的模式[ 6 , 7 ]。本研究立足医学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以持续激励师生参与项目为目标,在项目管理中充分借鉴CDIO,将项目分解为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4个阶段,结合CDIO项目质量控制标准[ 4 ]291-304,探索建立基于CDIO的项目管理方案,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促进医学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构思阶段
1.1 项目定位
针对目前本科生缺乏科研训练机会和动力不足[ 8 ]以及教师带教不足[ 9 ]等问题,本研究基于CDIO,将项目定位为培养学生临床科研能力,持续激励师生参与,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基于项目,在亲身实践中学习,获得从科研设计、实施到运作过程的科研思维与能力训练,同时使临床教师能够通过项目熟悉本科生学习特点,提高指导本科生的能力。
1.2 教学资源
面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薄弱的科研基础,应辅助配套科研基础相关课程,并探索多种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研兴趣和能力的方式,如通过资源共享,整合相应科研创新培训和教学科研平台,搭建多样化学术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拓宽视野、相互交流、学术展示的机会,促进学术写作和交流能力的提高。在临床教学中,临床教师面临多个挑战,只有帮助教师平衡好临床、教学、科研的关系才能提高他们参与积极性和成效。项目以导师制开展,导师是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需要制定详细规范的制度,对师资严格把关的同时,动员优质师资参与和投入项目。
2 设计阶段
2.1 管理办法
经专家咨询与院系讨论,从项目质量保障和师生激励层面建立管理办法。注重师生参与的自主性,由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和开展研究、撰写总结报告等。师资遴选标准为下列5项之一:①具备研究生导师资质;②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为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③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为青年骨干;④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且为校级及以上纵向课题负责人;⑤具有医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且作为负责人有在研国家级课题。将参与项目纳入临床教师教授职称晋升和考核条件之一。要求教师提交的项目选题新颖、科研训练方案明确、具有探索性,适合本科生,能够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动手能力,并可以组织专家对学生提交的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此外,建立学生面试、日常管理流程、课题进度管理、学术汇报、项目展示、优秀项目结题和学生学术活动评价管理办法,将学生主持或参加项目情况纳入奖励和奖学金评比加分项中。在配套课程方面,建立新开课程申请与评估制度,包括对教师资质、课程大纲、学术规范和考核等的审核,增加针对本科生科研带教的师资培训和讲座,增强教师的带教能力与水平。建立相应的经费管理办法和实验室操作规范要求等,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2.2 项目周期
参照CDIO标准[ 4 ]291-304中的核心要素,将项目按照入院、立项、中期与结题和评优反馈4个阶段进行推进。入院对应构思阶段,从临床科研项目的背景层面为学生提供导论。立项对应设计阶段,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导师制,促进学生自主设计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始系统化、分阶段的科研培训和立项评审。中期与结题阶段对应实施阶段,继续系统化、分阶段的科研培训,中期答辩和结题评审。评优反馈阶段对应运作阶段,通过定期学术交流、师生调研等,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
2.3 课程支持
针对不同阶段本科生科研训练特点进行一体化课程设计,课程内容包括科研伦理、学术诚信、实验室安全等,逐渐提高难度,丰富授课形式,系统训练学生科研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
2.4 效果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形式在项目结束后对参与项目的师生进行调研,内容包括参与项目的满意度、产出成果和意见建议等,以评价目标的达成程度。
3 实施阶段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自2021年启动项目以来,实施了4轮项目的组织管理,每一轮项目都依据CDIO模式进行推进。①入院。时间1至2周,医院、科室、导师联动引领学生逐步了解医院以及项目的特点,医院为学生开展入院培训,突出医院专业特色,强调实验室安全与医院感染防控;科室带学生参观,考核或演练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及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导师与学生采用一对一或以小组讨论(3人左右)的形式,就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提供设计思路和研究方法,详细说明医院科研平台的支持和资源,介绍课题组成员等。②立项。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组成项目团队,进行文献检索和课题设计,参加医院组织的开题汇报并通过专家评审,提交开题计划书。开展科研基础、时间管理、效率提升等培训。③中期和结题。学生项目团队分工明确,在导师指导下开展课题研究,并参加统计学方法、实验技术培训和交叉学科前沿进展讲座及学术交流等,完成医院组织的中期汇报和结题评审。④评优反馈。结题评审中评选出优秀项目,并收集师生参与项目的收获和意见建议,不断改进管理方案。
此阶段,建立了77学时的"临床医学+X"科研创新能力培训课程,具体见 表1 ,完善并发布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医学本科生早期临床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4 运作阶段
实际反馈和改进对应CDIO的运作阶段。在此阶段,通过问卷和座谈调研师生意见,基于师生意见[ 10 ]对项目进行优化:在前期宣传中增加详细的项目介绍、培养计划、项目特色等以增强项目吸引力,不断完善支撑课程和管理办法,通过学术汇报、评优等促进学术交流和师生的投入与产出;根据师生提出的"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参与,给同学们更多选择"的建议,对教师进行深度动员,对申报不积极的科室进行宣传和师资分析与定点动员。参与师生人数和录取率均逐年上升,具体见 表2 。
合并多轮参与的学生,4轮共168名学生参加了项目,所有的学生在项目结束时完成了一份学术报告。采用完全随机方法抽取127名参与的学生和111名参与的教师就其满意度和产出成果进行调查。108名(85.0%)学生和92名(82.9%)教师对项目感到满意,102名(80.3%)学生和90名(81.1%)教师认为通过参与项目获得了成就感。在102名获得成就感的学生中,99名(97.1%)学生认为通过参与项目提高了自己的临床科研能力,89名(87.3%)学生认为通过参与项目提高了自己学术写作能力,70名(68.6%)学生认为通过参与项目提高了自己的学术表达能力。91名(71.6%)学生在项目结束时撰写并投稿了一篇综述或论著。2022年7月项目结束后,有3名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影响因子分别为6.073、5.988和3.464。
5 结语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基于CDIO构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项目的管理方案,充分调动了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在配套管理办法、课程、资源的支持下,保证了师生参与度和满意度,使学生能够基于项目,在实践中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基于CDIO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早期接触临床科研项目的管理为大学附属医院学生培养相关项目的管理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医学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本研究仅仅为单中心研究,研究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转自:“医学科研与管理空间”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