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在职考博到中山大学马院的考博经验:二战上岸,我深深明白了这个道理!

2023/8/29 16:37:46  阅读:83 发布者:

向上的张力,这是在我考工作和考博接连上岸后一位前辈对我的评价,听到这个词,惊讶中也觉得无比契合,我且称它为半年来最好的状态和最有用的经验。其实在这之前,我无数次怀疑过自己的选择,本身比较跳脱的性格,为数不多的文章,和我为考博付出的牺牲应届生福利的代价,这一切是否值得,又是否会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有很多犹疑甚至后悔,但是好在在行动上,我还是坚持下来了,也看到了曙光。(本人两篇普刊)

01

备考时间线

20226月,我毕业了,经历了第一次考博失败,确实是因为准备不足,文章只有一篇,还是在备考过程中打磨和发表的,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也压的喘不过气来,我报考了很多学校,但是能参加考试的只有两所,党校和中大,考试的时候准备不足,很遗憾失之交臂。这对我来说仿佛是一段黑暗和错误的时光,但那时的我知道目标在哪里,我亲自体验了这两场考试,熟悉了题型,琢磨了答题要领,找到了历年考试真题,找到了复习资源,刷新了六级分数,后续又发表了一篇文章,把能做的都做到了。如果不能一次成功,那只好曲线救国。

20229月,我成为了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角色从学生转换到老师,好像视野也变得更广阔了,适逢二十大,我参加了几次省级培训,培训中很多学术大咖划出了教学重点,无疑,这也是最重要的考点。培训意义重大,我清晰地掌握了每个重要的考点,底气倍增。理解向上的张力,我想应该也是从这里开始,就是学会把一切都为我所用,来助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10月份,我开始准备联系导师,介绍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与这位老师的研究相契合,专业方向,研究领域,发表的文章,硕士论文,如果高度与老师的研究方向契合,那大概率会得到一个不错的回复,对于老师来讲,他更愿意要一个基础扎实,上手很快的人,而契合度高也会让日后的我们事半功倍。在这里想说一下,文章和研究计划的的确确是考博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就算是统考,复试中也绕不开这两项。发表文章是很多学校筛选人的门槛,上海的院校可能要3-4篇才能达到这个门槛。进入这个门槛后,导师最看重的就是研究计划了,契合度高,逻辑性强,表述清晰,参考文献得当,都是必备条件。

02

复习备考

我真正开始复习,就是在寒假了,复习时间很短暂,前后时间线不到20天,在家的时候巩固背诵经典著作,背诵六级单词,按照记忆曲线的方法每天重复记忆,经典著作是比较难记忆的,只有在一次一次重复中才能熟悉和理解。我大约筛选了7-8篇重点著作导读用来背诵,其余的了解大意即可。在这里,我的时间线是比较短的,但是得益于第一次申请前有所准备,当我寒假翻开它的时候,感觉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如果是第一次备考,建议大家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经典著作,因为导读中很多内容是点到为止,不展开的,如果想要答题答的深刻,就需要配合更加深入的材料,这里推荐共同体的马理论综合“3+1”提升班,将经典教材、学术论文、前沿热点、原著原文等融合再一起进行讲授,有深度但又通俗易懂,适合考博需要。

这样背诵了十天后,我从家回到工作地,开始考前冲刺,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大约做了以下这些事情:一是重复看历年真题,分析出题思路和趋势,押题的前提就是你要对他们的出题风格足够熟悉;二是找考点,翻开简易版的二十大报告、第三次历史决议等,将其中每一个重点,每一个考点都列出来,这一步是为了押题,也是在为押题不准之后留活路;三就是找资料,每一个考点相关的文章,要求是逻辑非常清晰,很正统的那种用来答题是最好的,当然,杜绝假大空,要有真思想。背诵这些资料,押到的重点记忆,其他的也要做到非常熟悉,能讲出来,这样的话上考场基本上就没有大问题。共同体每年的押题班做的很全面,可以关注。四是英语,做真题,卡时间,今年很多人卡在英语线上,是因为做题顺序把握不准确,当然难度也增加了,6篇六级或考研难度的阅读,外加长篇,完型,汉译英、英译汉,还有作文,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我选择放弃了两篇阅读转而去做后面的题目,阅读一题1分,而长篇一题3分,翻译一句5分,此时的取舍,毫不夸张,是在救命。

03

笔试面试

经历的这样短暂有效的复习后,我走进考场,两场专业课考试,每场三小时,每份试卷五道大题,五选三进行回答,涵盖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思政教育、*思想等,有一题是必选题,这一题基本上考察的都是*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当时有一些题目不太常见,但是用以上方法,我还是得以自保,出成绩后算下来应该排名在910的样子,录取40多人,进面90多人,这个排名没有太大意义,但是可以证明方法是对的。向上的张力,在这里,我理解为学会抓取所有有用的资料,重点突出地去努力,把每一个重点打磨好,为了一个目标用尽所有的方法和智慧。

在初试过程中,我很想感谢马理论学术共同体公众号,定时推送一些重要考点,小青马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题目和经验,包括每次问问题,即使无偿,也很热心,所以我也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算是一种接力和回馈。

复试的流程是先抽签,在候考室等待考试,进场后先抽英语英译汉试题,逐句念出来并且翻译,接着就是研究计划的汇报,老师提问并回答,主要是报考导师就研究计划发问,其余老师做些许补充。复试是有很大运气成份在,但是依然要在万变中保持自己的稳定因素不变,比如做一个清晰简洁美观的PPT ,汇报时声音洪亮,与老师交流时不能不懂装懂,要谨慎谦虚,要对自己研究的问题有十分的把握,尤其是从概念出发,最基础的问题往往最考验水平,最难做好回答。还有对老师和院同方向领域老师文章的熟读等。

04

考博感悟

半年以来,我在工作和考博中都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向上的张力,也就是向上的积极性和持之以恒的努力,最后都让我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即使有些地方做的不够好,在前文中也都给了大家正面的提醒,希望能给予一些微薄的助力。最后想说,考博要尽早,尽早考,尽早准备,时间线是因人而异的,毕业也好工作也好,尽早开始总不会错的,你所有的努力都不会骗你,他们最后会共同铸就一个理论愈加成熟和性格愈加从容的你。

有梦想就勇敢去追,我在中山大学马院,等你!

转自:“马理论学术共同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