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8/11 14:55:51 阅读:100 发布者:
地中海世界的货币、价格与文明
《地中海世界的货币、价格与文明:5-17世纪》
著译者:[意]卡洛·M.奇波拉 著 宁凡 译
定价:48.00元
出版时间:2023.07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面向公众出版的史学佳作,以精到巧妙的叙述方式,从货币、价格等角度解读5-17世纪的地中海商贸文明。他首先概述了中世纪早期地中海周边原始货币的历史,当时盛行实物支付,其他商品与钱币一样,是一种交易手段。之后,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国际流通货币(拜占庭的诺米斯玛、阿拉伯的第纳尔、弗洛伦萨的弗洛林、威尼斯的杜卡托等)及用于日常交易的“小额货币”。他还提到了“幽灵货币”,比如便士,它被用于记账业务,但没有实物等价物。最后,他运用涉及商品、书籍、交通和贷款成本的历史案例,评估价格的相对价值,剖析当时地中海世界的社会状况。如何通过重要的经济元素衡量文明的发展,奇波拉化繁为简、举重若轻的分析堪称典范。
学者推荐
本书作者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奇波拉,横跨地中海沿岸国家和地区,讨论了5世纪初起的原始货币、国际货币、小钱、记账货币、价格等,从中观察欧洲文明的成长,举重若轻,明晰而有趣,简约但不简单。无论是专业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从中感受到他的深厚学识和不凡见解。——天津师范大学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中国世界中世纪史学会荣誉会长 侯建新
奇波拉是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史学家,他主编的多卷本《欧洲经济史》在1990年前后被引入中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相关的学术研究。他最拿手的研究是前工业时代的欧洲经济与社会,这本大家小书聚焦于地中海世界的货币经济史,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向欧洲以外的读者系统、清晰地介绍了前现代时期欧洲的货币体系。而且,他还超越了欧洲的边界,将视野扩大到地中海世界,包括了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亨利·皮朗的影子,享受跨区域的广泛联系带来的头脑风暴和智识快感。——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朱明
试读
在7世纪晚期以后,地中海世界有两种强势的钱币,享有非凡的国际声望,两种货币都不是来自西欧。西欧人并没有试图在钱币上与拜占庭人或者穆斯林竞争。西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太过弱小,十分被动地默许了这一局面。它放弃了任何定期发行黄金铸币的念头,基本上转向了白银铸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一些相关的发展。在12世纪晚期和13世纪前半叶,一些意大利白银硬币——格罗特——与诺米斯玛和第纳尔并行使用,扮演起了在地中海地区受到广泛认可的国际通货的角色。它们甚至比腓特烈二世的奥古斯都币(augustales)及西班牙的金币更能够预示接下去的革命性发展。
到了13世纪中叶,中世纪前半段的主导性局面发生了剧烈的转变。1252年,意大利商业共和国开始铸造一种纯金钱币,重约三又二分之一克。在最开始,这些新钱币遇上了一些阻碍。“几乎没有人接受。”一位过去的编年史家写道。但最初的困难很快就被完全克服了。从那时起到中世纪末,地中海地区的“美元”就是意大利各个共和国所发行的金币。事实上,最后的这个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小时段。13世纪中叶到14世纪末,佛罗伦萨的金币最具声望,佛罗伦萨的铸币官员可以自豪地宣称:“这种金币在全世界通行无阻。”在15世纪,则是由威尼斯的金币担当完美的国际通货的代表。
到了中世纪末,情况完全和最开始时不同了。如果说最开始的时候,欧洲人需要使用拜占庭皇帝的金币的话,现在的情况是,“皇帝命人根据威尼斯杜卡托金币的方式打制钱币”(el emperador feu batre moneda en manera de ducat Venecia)。
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了拜占庭的诺米斯玛、穆斯林的第纳尔、佛罗伦萨的弗洛林、威尼斯的杜卡托。我们也知道了每种钱币在国际上各领风骚的时间段。它们先后取得霸权,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换言之,它们不同的历史是否能展现若干共同的元素,好让我们按照值得经济学家骄傲的惯例,尝试形成一种“通论”?
事实上,在我看来,这些通货至少展现了三种共同的特征:
首先,它们总是一种代表着高价值的单位。拜占庭的苏勒德斯等于1个罗马磅的七十二分之一。如果我们同意1罗马磅等于327.45克的话,就必须承认苏勒德斯的理论重量是4.55克。如果我们取1罗马磅等于322.56克的话,苏勒德斯的理论重量就是4.48克。罗思(W. Wroth)在称量了大英博物馆中的所有帝国钱币之后,得出结论:“这种钱币的重量有过改变,但在其漫长的存在时期中改变不大。它总是重于3.88克,现存最终的样本通常在4.40克到4.53克之间。不过,达到4.53克的样本是绝对罕见的。”因此,我们大致可以断定,拜占庭的苏勒德斯通常代表大约4.5克纯金。
穆斯林的第纳尔也差不多。事实上,这种钱币是从拜占庭的苏勒德斯衍生而来。在东倭马亚,第纳尔的标准重量似乎是4.25克;这也许是阿卜杜勒—马利克时期穆斯林领土上流通的拜占庭钱币在损耗后的平均重量。在倭马亚西班牙,8世纪以前铸造的第纳尔——第纳尔在8世纪停止发行——通常比东倭马亚的钱币更重,平均重量约为4.28克。意大利商业共和国的金币重约3.5克。
中世纪的“美元”——诺米斯玛、第纳尔、弗洛林还有杜卡托——是以纯金打制,重量在3.5克到4.5克之间。今天美国的美元的价值不到1克黄金。但如果要做具体的比较,还须考虑到相比今天,在中世纪黄金相对于其他商品的购买力普遍要高得多。
另一个支撑这些钱币的声望的重要因素,似乎是它们在最初铸造之后都保持了显著的长期内在稳定性。在中世纪最初的5个世纪里,拜占庭苏勒德斯的重量与纯度基本保持稳定。只有到了11世纪,它才逐渐严重地贬值。
如果我们转向穆斯林的第纳尔,可以轻易发现,在其存在的最初两个世纪里,它也维持着内在稳定性。在东倭马亚打制的第纳尔也是如此。西班牙打制的第纳尔似乎亦然。一直到了11世纪,西班牙第纳尔才开始大幅贬值。佛罗伦萨的弗洛林在最初发行后的一个半世纪里一直都是非常稳定的钱币。当14世纪法国正在经历货币问题的阵痛的时候,编年史家乔万尼·维拉尼(Giovanni Villani)可以自豪地贬低不稳定的法国钱币:“我们的弗洛林是牢固稳定、堂堂正正的纯金钱币。”弗洛林在15世纪初遇上了一些麻烦。在佛罗伦萨,发行了若干种重量更轻的弗洛林,而在其他地方,仿制的弗洛林也以更轻的重量发行。这些不佳的境遇,也许使得弗洛林被威尼斯的杜卡托取代,让后者成了中世纪最后那段时期的“美元”。事实上,首次铸造于1284年的威尼斯杜卡托,一直到威尼斯共和国终结都保持了原有的重量和纯度。这是令人瞩目的。
较高的单位价值和内在稳定性也许是十分必要的条件,但也不足以保证它们一定会在国际上获得成功。我们无须到我们所讨论的这几个世纪之外去找寻证据。腓特烈二世皇帝的金币、圣路易陛下的金币以及英国亨利三世的金币当然都是不错的,但它们从来都没有扮演过诺米斯玛、第纳尔、弗洛林和杜卡托一样的角色。一种通货要成为“美元”,就必须有广泛参与国际贸易的稳健而强大的经济来支撑。
如果没有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前半段中的工业和商业力量的话,诺米斯玛的胜利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阿卜杜勒—马利克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他的货币之所以能够广为流通,根本原因就在于新生的穆斯林帝国在经济上拥有重要地位,而且它在那几代人的时间里,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要理解为什么佛罗伦萨的弗洛林会在13世纪后半叶及
14世纪前半叶流行,就不能忘记佛罗伦萨经济在当时强大的扩张力及它对于国际金融与贸易的重要影响。同样,如果不考虑到威尼斯经济的扩张及那座城市在15世纪国际交易体系中扮演的角色,那杜卡托的胜利就是无法理解的。较高的单位价值;内在稳定性;具有十分强大而稳健的经济作为支撑,在国际贸易体系中扮演显赫角色——这些似乎是催生“中世纪的美元”的三个基本要素。
注译者简介
卡洛·M.奇波拉(Carlo M. Cipolla,1922-2000),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史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哲学学会、意大利猞猁之眼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欧洲科学院成员。主编《欧洲经济史》,著有《工业革命前的欧洲社会与经济》《人类愚蠢基本定律》《地中海世界的货币、价格与文明》等。
宁凡,天津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世界历史》编辑,译有《三十年战争史》。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原始欧洲的原始货币
第二章 中世纪的“美元”
第三章 小钱币,大问题
第四章 幽灵货币
第五章 价格与文明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由上海书店出版社提供
转自:“人文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