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科大Aung Ko Ko Kyaw团队CEJ:化学稳定的近红外受体实现高性能有机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
2023/7/14 10:19:44 阅读:106 发布者:
1
前言回顾
溶液处理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和有机光电探测器(OPDs)由于其重量轻、机械灵活性高、器件结构简单和低成本而极具前景。非富勒烯受体(NFAs)对有机光电器件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它们与相邻界面层的不良化学反应以及在近红外(NIR)区域的弱吸收限制了器件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2
文献简介
为了满足这一研究领域的迫切需要,近日,南方科技大学Aung Ko Ko Kyaw教授课题组采用O6T-4F作为NFA,以及PDINN或BCP作为p-i-n器件结构中的阴极界面层(CILs)材料,并系统地研究了CIL对O6T-4F的化学反应以及对OSCs和OPDs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O6T-4F是一种化学稳定的NFA,与ITIC或Y6及其系列不同,其不与CIL反应。此外,研究还发现,与PDINN相比,BCP除了具有激子阻断特性外,还具有更大的偶极、更强的物理键合和与活性层的机械粘附性,从而提高了器件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OSCs和OPDs的性能,并扩大近红外吸收,研究人员在活性层中添加了PC61BM,通过添加适当的PC61BM重量比,由于其具有的高电子迁移率,可以实现活性层中电子和空穴传输的平衡,从而很好地补偿NFA的低电子迁移率。PC61BM的电子诱导掺杂密度也抵消了基于O6T-4F二元器件的空穴诱导掺杂密度,接近三元混合物中的本征型半导体,最终使得器件中具有低载流子复合。
此外,研究还发现,适量的PC61BM可以通过调节O6T-4F的取向从平坦的片层晶体和边缘到J型π-π堆积来促进分子有序化,从而增强光子吸收和与给体的精细相分离,这使得外部量子效率(EQE)光谱从1000加宽到1050 nm,最大短路电流密度(JSC)为28.11 mA/cm2,填充因子(FF)为68.03%,开路电压(VOC)为0.692 V、 最终三元太阳能电池的PCE为13.23%。由于其在近红外区域的吸收增强,这有利于红外成像和传感应用,因此研究人员还测试了相应OPD的性能。最佳OPD在840 nm时具有0.52 A/W的高响应度 ,在宽波长范围(330-1000 nm)内具有超过1013琼斯的高探测率,最大值为1.10×1014琼斯(波长为840 nm),是目前已报道的基于O6T-4F的OPD中近红外区域的最高值。最后,研究人员使用所制备的OPD实现了高质量的可见光和近红外成像(像素为 80×260)。
3
文献总结
综上,该工作揭示了O6T-4F的化学稳定性,以及通过加强界面接触和成分调控来提高基于O6T-4F的光电子器件性能。相关研究成果最新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题为“High-performance organic solar cell and self-power photodetector with chemically robust, near-infrared acceptor enabled by strengthening interfacial contact and compositional modulation”。
本文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非富勒烯受体,界面接触,成分调控。
转自:“有机钙钛矿光电前沿”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