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13 17:58:56 阅读:225 发布者:
一、确认目标院校的三个要素
1.外在因素:考虑城市、平台。
对于许多专业而言,城市和名校资源都非常重要。大城市和名校往往具备更多优势, 但同时也竞争激烈。
2.个人意愿:考虑喜欢的城市、对名校的向往。
个人意愿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例如,某些同学早已对某所梦想学校羡幕已久,他们的选择问题可能不大,甚至已经有了准备。喜欢一个城市也会缩小学校选择范围。
对城市和学校没有特别要求的同学,可以将精力集中在评估自身能力水平,并相应地匹配目标院校。
3.自身能力:按照学校申请要求、 毕业要求、申请现状考虑冲刺高校、稳妥高校、 保底高校。
就像填报高考志愿一样, 可以进行冲刺、稳妥和保底的选择。可以从研招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和满足条件的院校官网获得有关信息,根据个人研究成果和能力水平, 在冲一冲、稳一稳和保一保的范围内各选择两到三所院校,然后开始准备。此时,可以制作一张Excel表格,汇总符合目标城市、院校和专业的信息,包括往年的申请方式、申请材料、申请时间、招生链接、招生专业和毕业要求。
二、学校或导师怎么选
理想情况下,能够兼顾学校和导师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很难同时满足两者。这种情况需要综合评估和衡量自身情况,理性选择。
1.如果更看重学校的声誉和平台:
可以先根据兴趣和对学校的要求先确定学校,再寻找合适的导师。
2.如果更倾向于先选导师:
如有学术偶像、熟悉的导师或通过人际关系能够接触到的导师,对导师研究方向深感兴趣且有较大机会加入其团队, 那么先选择导师也是明智之举。
学校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导师的年龄和近期学术活动也是做出选择的参考因素。
年轻导师往往更有激情, 亲自带学生,并且期待学生获得成果,但是资历尚浅, 手头的资源可能较少。
资深导师在学术圈影响大,可以充分利用导师的学术资源,但导师比较忙碌, 可能抽不出精力具体指导学生。
三、如何选择专业?
除了学校和导师,专业选择也是重要的决策。
✨大部分同学选择继续攻读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同的专业, 这样做准备更充分,申请文书的写作也更加有把握。
✨也有同学选择转变研究方向或者直接跨专业申博,但一定要在申请材料中表现出对新方向、新领域的研究兴趣。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扩大了选择范围,跨专业的人才在某些学科还是比较抢手的, 比如理工跨经管,计算机跨新传。
-缺点是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完善研究计划和补充所选领域的知识。这也增加了备考的压力和申请的风险。
四、现在该做什么?
了解博士申请需要的学术背景、研究经历、语言经历、实习经历、项目经历等要求和学术成果发表要求,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条件。
对博士申请的流程和时间线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从而有努力的方向。
想清楚读博的目的、 预算和背景,有清晰的定位和需求。
寻找合适的学校和导师,从导师研究方向、论文、学生评价等方面多角度了解。
准备联系导师。
转自:“考博早知道”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