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记忆面包356——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
2023/7/13 16:31:03 阅读:95 发布者:
(一)积极影响
1.促进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使用手机的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发布信息,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发布者。因此在热点事件发生后,政府积极介入,并及时发布权威声音,有利于信息公开,避免谣言的传播。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同时也改变着政府信息公布的方式。一方面极大的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同时也避免了谣言的传播。
2.有利于保障公民的话语权和监督权。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不同点在于,不需要过多的权衡利益关系,准入门槛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容纳各种信息和意见,使得每个普通受众都能获得表达意见的机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话语权。虽然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有读者来信、现场互动、热线电话等方式来传达受众的意见,但通过筛选后,能够在媒体上展现出来的意见却很少,而人们通过社区、留言板、微博等平台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自由公开表达言论。
舆论监督就是人民群众通过某种传播媒介对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各项活动进行褒贬与评价的行为过程。新媒体时实性、双向性、广泛性、迅速性的特性,赋予公众充分的舆论空间和一定意义上的舆论自由。新媒体的控制性弱,准入门槛低,减少了社会身份对言论的制约,原先掌握舆论表达资源的权力关系被消解,使得公民的话语权得到更大程度的回归。
公民通过新媒体,充分表达个人意见,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真实的反映民意,形成”人人参与监督,人人参与负责”的舆论监督氛围。
3.新媒体的潜在影响力扩大了舆论监督的声势和规模
新媒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在这里素不相识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各种观点汇集交锋,人们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并相互影响,一旦某个事件成为热点,就会引发广泛讨论,形成强大的舆论场,从而扩大事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二)消极影响
1.舆论监督公信力下降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等特点。一方面,这些特点极大的方便了公众了解和传播各类信息,另一方面,它也使得互联网极为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网络舆论监督主体的集群现象比较严重。网络语言的非理性和观点的盲从性,言论缺乏独立判断和思考,往往导致网友过于情绪化,沦为没有头脑,不知道独立思考的道具。还有一些网民为提高个人知名度,故意发布具有轰动效应的消息,吸引眼球,就算是虚假信息,炒作新闻,谩骂和诽谤也在所不惜,以满足自己一语出名的私心。网络大v薛蛮子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他利用自己的大v身份,在微博上经常发布或转发不经确认的消息,导致谣言在粉丝中间不断传播扩散,让他自己的话来说,像皇帝批阅奏章一样。
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角色被弱化,海量信息的传播很难实现筛选,使得新媒体成为谣言滋生和传播的温床,在谣言满天飞的虚拟世界,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公信力自然会大打折扣。
2.影响舆论导向与司法公正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公众监督权利和参与权力得到极大提升,舆论监督极容易产生越位,新媒体平台产生的媒介审判给司法公正进程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司法的本质是居中裁判,法官不得对任何一方存偏见,同等重视诉讼任何一方的主张和诉求。然而鉴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司法机关不得不考虑公众的情绪,从而无法按照既定程序和法律法规作出精确的判断。而且从中国的现状来看,借助舆论使案件得到关注、重视并迅速成功的解决屡见不鲜,这也更容易助长公众利用新媒体手段爆料监督的惯性思维。
转自:“新传记忆面包”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