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7/5 14:16:34 阅读:61 发布者:
原文信息
题 目:China’s future food demand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rade and environment
作 者:Hao Zhao ,Jinfeng Chang,Petr Havlík et al.
期 刊:Nature Sustainability
时 间:2021.10.18
一作单位: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Water Resources, Hebei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cology,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netic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ijiazhuang, China.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893-021-00784-6
研究背景
在不损害环境的情况下满足中国的粮食需求是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可持续性挑战之一。此外,中国的粮食需求对中国贸易伙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的贡献也得到了强调。目前仍缺乏一项同时详细分析全球农业市场和中国双边贸易、土地利用竞争和相关的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因此,该研究对中国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对本国和贸易伙伴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前瞻性评估。
研究结果
上图展示了中国农产品的需求、生产和贸易趋势。研究表明,中国的粮食需求越来越依赖进口。中国对农产品的总需求,包括食品,饲料,生物燃料或其他用途,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将大幅增长。预计人均动物来源的卡路里需求将以三倍的速度增长,与2010年相比增长45%,与2020年相比增长23%。反刍动物肉类和乳制品的总需求预计将增加近一倍,到2050年分别达到1900万吨和6800万吨。猪和家禽产品推动了牲畜需求的增长,尽管由于人均需求逐渐饱和和预计人口减少,预计这一增长将在2040年后趋于平稳。然而,与2010年相比,2050年对猪和家禽产品的需求仍将增加3000万吨。预计农作物产品需求的增长(34%)主要是由额外的饲料需求推动的。特别是,对油料作物的需求预计将比2010年增加两倍,到2050年将达到2亿吨;其中,2010年至2020年的需求占增长的主要部分(57%)。谷物需求预计将从2010年的4.2亿吨增加到2050年的5.3亿吨,这主要是由于谷物饲料需求的增加(84%)。其他作物的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仅比2010年高出9%。研究预测,不断增长的需求将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增加国内生产来满足(谷物25%,猪和家禽产品33%,反刍动物肉62%,乳制品38%)(图a)。然而,预计对进口的依赖也将增加。
研究预计双边贸易模式将在未来发生变化。如图b所示,中国大豆产品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35%,2010年总进口量为4500万吨,主要贸易伙伴是巴西和美国,两国对中国出口的大豆数量相近(1800万吨)。到2050年,中国大豆贸易量预计将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46%,进口量预计将达到1.26亿吨。但双边贸易格局(53%从巴西进口,37%从美国进口)与2010年有所不同,符合当前状况。2010年,中国乳制品进口主要来自新西兰(27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0%)和欧盟(10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0%)。到2050年,中国预计将额外进口800万吨乳制品,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将从13%增加到20%。新西兰仍然是主要的乳制品出口国,在2050年占中国乳制品进口量的71%。
上图展示了国内与实际进口的环境影响变化。为应对2010年至2050年中国粮食需求的预计增长,国内和实际进口的农业用地预计将分别增加25Mha和63Mha(图a)。2050年,农业生产造成的国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1.04亿吨CO2等量,图b),且主要来自畜牧业。研究估计,到2050年,中国将承担每年1.23亿吨CO2等量的实际进口温室气体排放,其中86%的贸易嵌入排放将归因于畜产品的进口。反刍动物肉、奶制品和油产品的进口将分别产生每年85、18和12MtCO2当量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此外,增加国内生产需要更多的投入和资源:研究预计,在中国的高峰期(2030年),氮肥使用量将增加17%,灌溉用水量将增加25km3(图c、d)。
上图显示了对出口地区的环境影响。中国与农作物相关的贸易影响(农作物收获面积、氮肥和水的使用)大多发生在少数农业部门规模较大的国家,主要是巴西、美国和加拿大。研究发现,油料作物的交易量很大。模拟的水贸易主要发生在美国,被广泛用于生产谷物和油籽。不仅是农作物产品,出口到中国作为饲料的农作物也带来了额外的环境压力。在新西兰,15%的氮肥使用和灌溉用水可归因于出口到中国的牲畜产品的饲料使用。此外,巴西温室气体排放的模拟贸易量最高,但仅占巴西农业、林业和土地利用总排放量的8%。就新西兰而言,2050年,对中国出口的反刍动物产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占该国农业、林业、土地利用总排放量的33%。
上图显示了2050年前不同情景下中国粮食需求对全球环境影响的比较。在农业用地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两种情景下的进口影响与BAU情景下的影响有很大差异(图a)。在RD(受限开发)情景下,中国进口土地和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球环境影响中的比例分别为26%和15%;在HD(高开发)情景下,这两个数字分别为46%和31%。在氮肥和水的使用方面,除了在HD情景下(约占进口份额的15%),进口影响占全球影响的不到10%。
贸易的开放性是虚拟贸易流量差异的关键决定因素,特别是对于农业用地而言(图b)。与BAU的预测相比,HD TRADE情景下与中国相关的农业用地总面积增加了32%,RD TRADE情景下减少了20%。这一差异主要是由于进口的影响造成的。环境影响也对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增长的变化很敏感,这会改变粮食消费。对于GDP增长,RD和HD情景与BAU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预测分别相差-5%和+11%。人口的变化有相反的影响,导致与BAU的排放量产生差异(+4%和-3%)。将饮食转变为更多的牲畜消费(HD DIET)会导致农业用地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7%,氮肥使用量增加3%。如RD DIET情景所示,食物浪费的增加也会使氮肥和水的使用量增加3%。此外,生产率变化(YILD和FEEF)的影响不太明显。
编者按
此研究表明,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环境影响分布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贸易开放的发展。因此,为了限制日益增长的食品消费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除了国内政策外,中国还需要在可持续国际贸易的发展中承担责任。
转自:“西农RE学术社”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