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对建设性新闻和解困型新闻研究的系统性回顾

2023/7/4 8:54:57  阅读:133 发布者:

近年来,围绕“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和“解困型新闻”(solutions journalism)的学术讨论呈明显上升趋势。为反思该领域学术研究,并进一步厘清该领域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作者以5个研究问题为脉络,对有关解困型新闻和建设性新闻的94篇现有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内容分析,试图通过识别相关研究中涉及的方法、概念、主题、国家地区和实践等不同要素,总结研究模式与趋势,描述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阐明潜在的发展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的建议,如形成相对统一的理论框架、引入“新闻指南针框架”以提升概念一致性、助推研究国际化等。

一、建设性新闻与解困型新闻的概念与实践

建设性新闻和解困型新闻是两种类似的报道方式,其关注点超越了冲突或问题本身,更多聚焦于解决方案。建设性新闻被定义为“旨在为受众提供公正、准确、符合实际的世界图景的方法,而不过度强调负面和正在发生的事情”。解困型新闻则被定义为“回应社会问题的严肃报道”。两者都是对传统新闻中消极偏见的解毒剂,都鼓励结合背景和主题的积极报道,从而增加受众对新闻机构的信任,并为受众赋能。

1998年《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解困型新闻”概念首次出现于专业讨论。文章介绍称,一些新闻机构开始关注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问题本身。到2013年,独立非营利组织“解困型新闻网”成立,把这种实践方式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从那时起,该组织的工作人员累计为18000多名记者举办了专业培训课程,并与300多家新闻机构合作,提供培训和课程等。BBC、《蒙哥马利广告报》和《纽约时报》等新闻机构都采用了这一做法,并突出呈现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新闻故事。

虽然“解困型新闻网”的总部设在美国,其许多举措也基于美国,但它通过一系列新闻专业组织、数据库和培训项目等,保持对全球新闻传播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欧洲国家,也有一些支持和促进建设性新闻发展的项目和团体,这些团体的组织者主要关注媒体专业人士和新闻受众,旨在促进专业领域合作,分享典型实践案例,推广建设性新闻,并帮助受众改善媒体消费习惯。

二、针对建设性新闻与解困型新闻的学术研究

近年来,学界对建设性新闻与解困型新闻的关注有所增加,而系统的分析可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说明学者们一直在关注什么,哪些方向需要进一步研究。

早期的解困型新闻研究出现在2014年,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参与新闻”项目(现更名为“媒体参与中心”)在“解困型新闻网”的支持下共同撰写了一份报告。除此以外,还有几个由“解困型新闻网”资助的项目,其关注点大多集中在效果层面。此后,许多期刊文章都从概念化、生产、效果等角度关注解困型新闻。虽然没有专门的会议或期刊,但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上已多次提出以解困型新闻为主题的研究。

关注建设性新闻与解困型新闻概念区别的学者将建设性新闻定位为一个“伞形术语”(umbrella term),并将解困型新闻作为实践更具建设性报道的一种方式。他们将建设性新闻定义为“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新闻制作流程,努力创造富有成效和吸引力的报道”,同时坚持新闻的核心功能。他们认为,解困型新闻是植根于积极心理学的一种具体报道方式,或是在报道社会问题时使用解决方案的框架。

三、研究设计

基于学界的研究,作者提出以下5个研究问题,并以研究问题为脉络,展开对建设性新闻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与文本回顾:

问题1:就出版活动、期刊和地理特征而言,关于建设性新闻和解困型新闻的研究文献是如何发展的?

问题2:媒体学者最关注哪一路径?建设性新闻还是解困型新闻?

问题3:研究集中在建设性新闻或解困型新闻的哪个方面(过程/生产、效果、概念化等)?

问题4:哪些理论化/概念化的路径在推动这项研究?

问题5: 哪些方法论路径在推动这项研究?

为回答以上问题,研究者选取202012月之前发表的,以建设性新闻或解困型新闻学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总共包括94篇同行评议文章、论文和学位论文。在收集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者按照五个维度对文献进行编码:(1)文献类型、出版年份、出版期刊名称和第一作者所在国家;(2)研究内容的地理分布特征;(3)研究的主要侧重方向:建设性新闻或解困型新闻;(4)解困型新闻是否被定位在建设性新闻范畴之内;(5)文献应用的理论和方法。

四、研究发现

使用SPSS分析最终数据后,研究者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从文献发表时间、篇数及作者国别来看,与建设性新闻和解困型新闻相关的学术出版物从2017年开始急剧增加,反映了学界对于这一主题的关注(图1反映了样本文献出版年份走势)。在出版渠道方面,《新闻实践》(Journalism Practice)、《新闻》(Journalism)的发表篇数最多,《新闻研究》(Journalism Studies)位列第三。从第一作者所属国家来看,建设性新闻研究是一项全球性工作,所选文献的第一作者来自19个不同国家,来自美国的作者占比37.2%,来自荷兰的作者占比11.7%,来自中国的作者占比5.3%

1 所选文献的发表时间

从研究内容的地理分布(如图2)来看,约三分之一的文章(34.8%)研究了美国或北美背景下的建设性新闻和解困型新闻,29.3%的文章关注欧洲,此外还有10%的研究聚焦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如非洲(5.4%)、亚洲(4.3%)和拉丁美洲(1.1%)。

2 所选文献研究内容的地理分布

在使用术语的差异方面,超过一半的作者(52.7%)使用“建设性新闻”一词,而29.0%的作者使用“解困型新闻”一词。为进一步厘清二者之间的区别,研究者还了解了作者如何定义这两个概念。11.1%的作者将建设性新闻和解困型新闻描述为同一概念,29.6%的作者将它们描述为不同概念,而在大多数文献(约53.7%)中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解困型新闻属于建设性新闻的一种形式。卡方检验显示,以美国为重点研究对象的文章明显更倾向于使用“解困型新闻”概念,而以美国以外地区为重点的文章则更倾向于使用“建设性新闻”概念。

关于问题3,即研究的重点领域,约一半文献(49.5%)集中于建设性新闻/解困型新闻的过程和生产,29.7%的文献集中于效果研究。有些研究(11.0%)是纯概念性的。还有少数文章是短文,如专刊的介绍(5.5%),或集中于多个不同领域(4.4%)。

就问题4而言,研究者发现,作者普遍引入积极心理学、框架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以及新闻业的规范角色和标准等理论来支撑研究。其他概念框架包括围绕边界工作的讨论、媒介社会学,以及视觉或情感在新闻中的影响,包括新闻回避现象等。

至于问题5所关注的研究方法,分析显示,45.7%的研究依赖于定性方法,42.0%的研究使用定量方法。剩下的12.3%使用了混合方法。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内容/话语分析(30.9%)、访谈(25.9%)和实验法(22.2%)。

五、讨论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系统性回顾,研究者认为有必要提高建设性新闻研究的一致性、广泛性和概念的严谨性,并最终推动实践的不断深入。具体建议包括:(1)在美国和欧洲之外的国家与地区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支持更多跨国研究;(2)将解困型新闻定义为建设性新闻研究范畴内的一种形式;(3)更多研究受众侧的传播效果,并进一步理论化;(4)引入新闻学指南针框架来定位不同路径,并继续专注于理论建设。

在与建设性新闻有关的纯概念性出版物中,布罗(Peter Bro)提到,新闻指南针可以作为一个分析框架,来比较不同新闻规范之间的异同。新闻指南针模型可以帮助将建设性新闻、解困型新闻或其他形式的新闻置于更广泛的领域内进行系统性研究(如图3)。

3 布罗的“新闻指南针”框架

在这一模型中,横坐标代表新闻业的目的(purpose),从左边的被动新闻业(passive journalism)到右边的主动新闻业(active journalism)。被动的记者坚持这样的观点:记者应该是超然的观察者,他们不关心自己工作可能带来的影响,而积极的记者则认同记者塑造新闻的观点,因而扮演更多的参与角色,并关注工作带来的影响。纵坐标代表了新闻业的视角(perspective),从上半部分的审议方式(deliberative approach),即记者依靠公民或个人,再到下半部分的代表方式(representative approach),即记者依靠代表公众的权威人士。

横纵坐标把整个新闻业分为四个象限,每个象限代表一种新闻风格,布罗将其描述为“牧羊犬”(Sheep Dog)、“看门狗”(Watch Dog)、“救援犬”(Rescue Dog)和“狩猎犬”(Hunting Dog)。解困型新闻和建设性新闻倾向于代表图中“积极”(右侧)的一面,但可以在“救援犬”或“狩猎犬”象限之间迁移,这取决于它们如何被概念化或运用于实践。

研究者认为,应在描述建设性新闻或解困型新闻时使用布罗的新闻指南针框架,并将这些方法置于更广泛的领域中。前面提到的与积极心理学、框架理论、社会责任和规范性角色的理论联系,这与建设性和解困型新闻业在新闻指南针上“积极、审慎”的位置一致,也为未来研究中相关形式之间更深入的理论联系提供了机会。如果学者们以新闻指南针模型为指导来定义不同新闻形式,就可以有效提高概念的一致性。

原文请见:Lough, Kyser & McIntyre, Karen. (2023).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onstructive and solutions journalism research, Journalism. 24:5 1069-1088.

作者:Kyser Lough(美国乔治亚大学),Karen McIntyre(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

原文载于Journalism Studies2023年第5

转自:“再建巴别塔”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