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今日两点半线上讲座预告 |陈琰娇:舞蹈-影像的技术“灵韵”

2023/6/30 14:04:04  阅读:105 发布者:

舞蹈-影像的技术“灵韵”

 Technology 'Aura' of Dance-image

主讲人:陈琰娇 南开大学

回应人:李青 北京舞蹈学院

主持人:张正 北京电影学院

讲座时间:202363014:30

腾讯会议:994-149-004

·   内容简介

所谓“舞蹈影像”,最广泛的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关于舞蹈的影像。舞蹈与影像的密切关系不仅体现在各自的发展史中,影像也正在成为现实生活中大众了解、欣赏舞蹈的最重要媒介。舞蹈影像既包括舞蹈的影像转化,也包括舞蹈的影像化设计,前者强调现实感,后者突显设计感,但二者之间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相比之下“舞蹈-影像”更能突显舞蹈影像的生成性、潜能及其所触发的舞蹈感知变化。另一边,舞蹈与影像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给我们带来的困惑也越多。在视觉结构被整体媒介化的当下,如果界面/影像感知正在成为一种“自然”视角,即从一开始就将机器之眼等同于自己的观看,那么传统舞蹈的身体灵韵是否正在转变为舞蹈-影像的技术灵韵?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次讲座将围绕这一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   学者简介

陈琰娇,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盛顿大学(西雅图)访问学者,《中国图书评论》编辑,南开大学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文艺美学、大众文化和电影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4项,参与重大课题2项,发表《综艺舞蹈的影像感知与舞蹈-影像的技术“灵韵”》《直播间的“男性文本”:喊麦的声音政治》《制造“贺涵”——新家庭伦理剧中的“男神综合征”》等20余篇论文,40余篇媒体评论,现为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天津市美学学会会员、天津市电影家协会会员。

·   回应人

李青,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硕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博士,北京舞蹈学院创意学院教师。早期以舞蹈编创为主,获国内外多个舞蹈创作金银铜奖。后作为美国加州大学访问学者,学习舞蹈影像与新媒体创作,参与伯克利分校与尔湾分校的远程互动项目。回国后创作三部新媒体及多媒体舞剧,其中《游园惊梦》参加北京青年戏剧节并入选线上展播作品。目前致力于舞蹈影像的创作研究,完成舞蹈题材的纪录片《“洛神”的精神彼岸》、《影像中的舞、舞中的人》,创作舞蹈影像短片十余个,《物竞者》入围美国旧金山舞蹈电影节,参加香港国际舞蹈节,创作舞蹈影像短片。

主题拓展阅读推送:

[1]陈琰娇,《综艺舞蹈的影像感知与舞蹈-影像的技术“灵韵”》

[2]李青,《电影中舞蹈身体动作的视觉探析》

[3]Telory D. Arendell, Ruth Barnes (eds.) - Dances Duet with the Camera_ Motion Pictures-Palgrave Macmillan UK (2016)

来源:影像艺术理论研究

转自:“艺术与学术”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本文评论

暂无相应记录!

首页<<1>>尾页共0页共0条记录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